8090年代台湾苦情戏这部“戏精”小短片,除了我还没人安利过

有些人不在江湖,江湖依旧有他的传说。 就在《延禧攻略》播完的第N天,于·尊重历史·璎珞·正,一不小心,又激情开麦了。 批评完别人,还不忘表达一下自己“谦虚”的态度:不敢说自己做了多少功课,但常识还是不敢偷懒的。 明明提都没提别人,却已经
原标题:这部“戏精”小短片,除了我还没人安利过有些人不在江湖,江湖依旧有他的传说。就在《延禧攻略》播完的第N天,于·尊重历史·璎珞·正,一不小心,又激情开麦了。批评完别人,还不忘表达一下自己“谦虚”的态度:不敢说自己做了多少功课,但常识还是不敢偷懒的。明明提都没提别人,却已经把“有些人”礼貌的嘲讽了一通。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愧是自我代入大女主的人。“尊重历史”,向来是于正一点众所周知的小爱好。我们对于他的小爱好,也向来乐见其成。可有些人偏偏不识趣,偏偏要在于先生的剧里挑刺。“所以,您做的功课就是贵妃被泼粪致死?皇后跳楼摔死?太妃被雷劈死?就是符合历史的了?受教了。”这种时候,多半就会有侠义之士出来替于正抱不平:你不适合看电视剧,你直接去看历史吧。历史:唉???说好的尊重我呢?别误会,我完全没有替隔壁《如懿传》抱不平的意思。说实在的,我对于喜欢扛着“尊重历史”大旗的宫斗剧,向来没什么好感。因为大多数时候,历史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菜篮子里的臭鸡蛋。平时放在菜篮子里冒充蛋白质,关键时刻是最趁手的武器,可以直接往对手头上砸。但今天要安利的泡面番,倒是跟《如懿传》有一些关系。生活在古代·乾隆与如懿这部由腾讯和几位不正经的历史学者自制的纪录片,原本是为了配合《如懿传》的推广。每一集会从电视剧里挑选一个小众但有趣的主题作为切入,并科普一些冷门的历史知识。偶尔也会暗搓搓的吐槽一下小说。比如《如懿传》的小说里有个情节:如懿用“猫刑”惩罚背叛自己的宫女阿箬。所谓“猫刑”,就是将一个人扒光了和一只猫一起,装进一个麻袋里,然后用木棍击打麻袋。主持人说这是小(hú)说(shuō)家(bā)言(dào)。然后开开心心的讲起了历史上的各位名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一步沦为猫奴的......比如看起来忠厚老实的林肯就是个重度猫奴,不仅是猫奴,而且还蔫儿坏。总喜欢拿前总统布坎南的餐具来喂他的猫。他的猫也好像知道林肯的恶趣味,特别喜欢这套餐具,吃什么什么香。这部纪录片有着一个看起来极其三无的片名。一幅“快漫”画风的画面。以及一个对大多数人而言“查无此人”的主持。但和一些扯历史做遮羞布,但实际上内里空空的宫斗剧正相反,它明明说的是正史,却不愿意自诩高端。“历史一定得严肃、认真、阳春白雪吗?”它不同意。历史明明充满了八卦、段子和不正经。比如影视剧里美人云集的后宫,实际上普遍颜值比较emm.....因为后妃太好看会导致皇帝不理朝政。反倒是官员升迁非常看脸。尤其是雍正乾隆这父子俩,都是重度颜控。坚信男人只有对自己的容貌负责,才能够对国家负责。顶着这种理念,他们打击了无数的有志青年。所以雍正给官员写人事档案都是这么写的:巡捕营守备王勋:小白胖子,睁眉吐露眼,平常人。江西省清江县知县金广培:平常老实人,两只忠臣眼。太原府同知米士铭:黑赤红脸,胖子,相貌好。最惨的是河南南阳镇标左营游击杨铎,被雍正评价:一条条大长人,像太监。不仅是国内,颜控是全世界人民的优良传统。尼克松和肯尼迪竞选总统的时候,听广播的选民,一般都会支持口才比较好的尼克松。而看电视的选民,都一边倒的站定小鲜肉肯尼迪不动摇。这些八卦又不正经的边角料,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总是很少出现在历史教材里。历史教材里写满了大时代、大背景和大人物。但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首先得是个鲜活的人。既然是人,就会有癖好,有八卦,有经天纬地的一面,也有鸡零狗碎的一面。虽然端起一副嬉笑怒骂的脸皮,但并不影响这部泡面番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的爆炸信息量。上至皇宫内院,下至民俗民风。古今中外,皆是信手拈来。它讲以前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门当”和“户对”指的是大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个身份地位相近的家族联姻,不仅是中国,在中世纪的欧洲更为严格。到了一战时期有人统计过,交战几方的主君们互相都沾亲带故。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更是号称“欧洲的祖母”。而在中国,无论是结婚还是休妻,最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感情好不好,而是家族满不满意。所以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逢年过节就问你: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打算生几个孩子?都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了,家族的权力越大,对年轻人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比如金庸先生的家族海宁查家就有规定:族中男子凡是到了二十五岁,已经订了婚,但是因为贫穷而没有办法下聘礼的,族里就要动用族产资助他一万文钱。所以敲黑板了同学们:如果七大姑八大姨喜欢在逢年过节追着你问啥时候结婚。不要抗拒,也不要生气。礼貌的回答完之后别忘了问一句:我那学区房的房贷您打算帮着还么?这就是这部泡面番最难得的地方。它用适当的调侃和戏谑消解历史的沉闷和严肃,用不装腔作势的姿态去拉近历史中的人物和当下的距离。它讲起历史事件像是在聊家常,吐槽起历史人物,像是在聊八卦。说到底,它对于历史,有一份熟稔之后的“平常心”。而什么人最喜欢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当然是那些半瓶水不满的人。百度百科只告诉了于正,人死后的谥号不能在生前用,但是忘了告诉他,在“贵妃”之前冠上姓氏来称呼,也是错的。于老师,您这鸡蛋,又臭了一个。PS:最后说明下,宫廷剧不过是影视剧的一个种类,都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娱乐罢辽,观众不必抠着历史去为难,剧方也不必拿“尊重历史”来吹嘘。不如多花些功夫好好打磨剧本。本文小编:K.陪你追剧的文艺小哥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VeoA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