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第一股”诞生,卫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_食品_刘卫平_消费者

辣条能够做到上市,应该也挺不容易的。 就在昨天,辣条第一股产生了,就是卫龙。 被称为辣条龙头的卫龙,终于在三次冲刺后登陆资本市场了。 但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卫龙的成功吗?现在的卫龙还如以往一样吗? 灵感来自牛筋面 “不辣,好吃。”这是4年前某

辣条能够做到上市,应该也挺不容易的。

就在昨天,辣条第一股产生了,就是卫龙。

被称为辣条龙头的卫龙,终于在三次冲刺后登陆资本市场了。

但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卫龙的成功吗?现在的卫龙还如以往一样吗?

灵感来自牛筋面

“不辣,好吃。”这是4年前某学生对卫龙辣条的评价。

再往前推几年,卫龙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年轻人买辣条的首选。

这家的国产休闲食品公司,靠着0.5元一袋的辣条,卖出了48亿元的销售额。

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当地人称之为麻辣,也有人称之为面筋。

1999年,从湖南省走出来的刘卫平,承载着家人的期望,带着弟弟刘福平北上。

两人来到了河南漯河,并且将老家的麻辣带了过来。

卖辣味休闲食品,就是他们的创业方向,就这样卫龙食品诞生了。

而第一根卫龙辣条,则是受到了当地一种小吃的启发。

2001年的某天,刘卫平吃到了一种叫作牛筋面的东西,于是他开始用牛筋面代替原来的豆皮,再加上自己家乡的辣椒面,一种条状的辣味食品就诞生了。

2003年,刘卫平申请了“卫龙”商标,并且在一年后和弟弟刘福平成立“平平食品”。

工厂坐落于漯河工业园,兄弟二人开始了“卫龙”家族的创造。

此后,辣条成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头好,21世纪之初,全国各地,各个小卖部都卖起了辣条、辣片。

随着它的火爆,其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关注。

2005年,央视报道了一则面筋食品存在安全问题的消息,众多辣条作坊被处罚。

辣条也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卫龙自然也受到了影响。

众多小作坊被取缔,但卫龙活了下来,能够生存,是因为刘卫平早早地就建立起现代化、机械化的生产。

彼时他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消费者对于辣条的印象,让卫龙摆脱“垃圾食品”的标签,证明自己不是“黑作坊”。

时间来到2010年,卫龙完成了一系列设备升级,还斥巨资建立无菌车间;同时,也加大了对产品推广的投入。

首先就是明星代言。这一年,“小燕子”扮演者携手卫龙,推出经典系列;两年后,杨幂也为“亲嘴烧”系列代言。

其次是打通线上渠道。入驻天猫、京东等平台,紧跟电子商务潮流。

而在众多营销中,最让人惊喜的是,卫龙辣条成了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就在今年双十一,卫龙依然将“会玩”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单就是缘”、“你一单我一单,运营马上能下班”等等,无不体现着卫龙的对消费者群体的深入了解。

三次IPO

随着近十年的积累,现在,人们说到辣条最先想到的就是卫龙。

2020年,卫龙营收为41.2亿元,去年营收为48亿元,卫龙完全成了行业老大。

不过,老大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6月,卫龙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终于在5个月后更新了评估资料。

此前,卫龙分别与2021年5月和11月进行递表,但最终均失效。

而此次递表,从目前看来,是成功的。就在昨天,卫龙宣布启动港股招股。

预计将于本月15日在联交所上市,如果上市成功,卫龙就将成为“辣条第一股”。

上市后卫龙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还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它没法高枕无忧。

今年上半年,卫龙营收为22.6亿元,同比下滑1.8%,利润也由盈转亏,亏损2.6亿元。

卫龙对此次亏损的解释为,产生了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开支,调整后公司是盈利的。

尽管有了解释,我们还是不难看出卫龙现在正在面临着一些问题。

主营业务下降。今年上半年卫龙辣条销量为8万吨,而一年前这一数字为9万吨。

产品单一。与同类休闲食品企业相比,卫龙似乎除了辣条便再没有其他产品。

消费者变化。卫龙过去的消费者大多为90后、第一批00后,但如今这群人已经逐渐成熟,消费习惯也更加偏向于有营养的、添加剂少的食品。

除了这些,其他同类型企业,如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也是卫龙此后的竞争对手。

这两年关于卫龙变得越来越甜、越来越咸的说法此起彼伏,人们不禁表示卫龙的口味大不如前。

结语

我们不得不承认卫龙过去的成功,但在消费者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卫龙要走的路还很远。

产品是能否留住消费者的根本所在,而身为卫龙的老客户,我期待上市后的它。

今日话题:你现在会选择卫龙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Ed4ZQ0P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