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青丝一缕魂老蔡和他的学生们画皮雕魂不负流年

蔡弘灏,皮雕圈子里著名的“老蔡”。原本担任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2010年偶然看到了皮雕,从此人生的另一扇大门被打开,作品获得世界皮雕大赛一等奖,成为世界皮雕金奖中国第一人。今年,蔡弘灏带着七名弟子再次参加美国谢里丹世界皮雕大赛,一举
原标题:老蔡和他的学生们画皮雕魂不负流年蔡弘灏,皮雕圈子里著名的“老蔡”。原本担任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2010年偶然看到了皮雕,从此人生的另一扇大门被打开,作品获得世界皮雕大赛一等奖,成为世界皮雕金奖中国第一人。今年,蔡弘灏带着七名弟子再次参加美国谢里丹世界皮雕大赛,一举获得四个一等奖,其中他一人独得两个一等奖。现长期于日本开设皮雕教室的蔡弘灏近日回到北京,缘起于8月30日至9月8日在北航艺术馆举行的\"初心\"——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作品展”,展览汇聚了蔡弘灏师生32人的“初心”皮雕作品,在蔡弘灏看来,“初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光辉而坚实的誓言,而是最初内心燃起的那一点热爱。如同两块引火石的碰撞,“砰”的在你心头闪亮的那一线火花,就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甚至需要双手的呵护才不至于熄灭。蔡弘灏说,生命中总有一股纯真的力量,有人用它去装扮平凡的人生,有人用它去修正认识的角度,有人用它去实现最初的理想。初见皮雕即仿佛受了召唤最终辞掉了创意总监的工作皮雕是通过工具在植鞣牛皮上进行的浮雕创作。人们利用旋转刻刀、印花工具等经过画图、印图、刻图,以及数十种印花工具的组合使用,在皮革上描绘出凹凸立体感的花纹或图案,植物、动物或人物,再经过皮革酒精染料、盐基染料结合在一起的染色,防染和油染等相结合的固色润饰等工序才能完成的艺术作品。有记载表明,我国商代以来就有皮革技术与皮雕制作、交流方面的文献。文艺复兴时期,精美的皮雕艺术收藏一度是欧洲贵族名望和皇室权威的象征。蔡弘灏介绍说近代皮雕艺术起源于美国西部的马鞍文化,并在美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工具与技法的系统演变,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工艺门类。二战后,这套工艺传到日本、中国台湾并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传到国内只有十几年时间。蔡弘灏对皮雕的初心始于8年前:“初见网络上那些皮雕艺术作品,宛如一抹阳光射进心房,深深被\"引诱\",被\"迷惑\",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召唤……旋即开始了对皮雕的学习。”2010年以前,蔡弘灏还坚信“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这句名言,每天的工作就是想创意,提案,再想创意,再提案,加班熬夜是常态。享受创意的过程,但也厌倦无休止的修改。生活就这样循环往复,直到2010年的某一天,他浏览网页时不经意看到几张皮雕的图片,“顿时被那种历经岁月的美丽深深吸引,随即便迫不及待地搜集资料开始深入了解”。于是,在一个阳光明亮的晃眼的下午,老蔡坐在窗前,拿起现在看来最最普通的印花工具,砰砰地敲了一下午,为自己做了人生的第一条雕花皮带,“虽然现在看起来没法看,但我一直留着它。”现在想想,老蔡说自己开始皮雕创作,可能就是开始的那一点点热爱,再加上一颗执着的心。最终,让他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找到了让自己慢下来的调剂品。开始,老蔡一边上班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做皮雕,这样坚持了五年。几年时间,他从最初的传统唐草皮雕技法学习,到写实皮雕与皮塑技法的研究,以及皮革,金属,木材之间的元素的跨界融合,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设计风格。那几年老蔡白天上班,晚上研究皮雕,不休息不娱乐,周末也不例外,生活过得紧凑充实。最终,对皮雕的热爱让他从工作了二十年的广告行业辞职开始全职皮雕创作。创作作品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有时也会充满挑战。老蔡说第一次制作技法上的挑战,是2015年开始创作的一幅1.8米高0.5米宽的皮雕画。“由于一边上班一边创作,这幅画的制作前后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制作过程中也碰到了很多技法上的难题,比如皮塑造型的体积感如何做到在整幅画面中平衡协调,如何保持大幅画面的水分,如何控制、减小皮革的变形,如何染色,因为画幅过大出现了问题,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享受的,因为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给自己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之后的《春鹿》,便是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又重新创作的以鹿为主题的作品。”2016年5月,老蔡带着《春鹿》第一次参加了美国的世界皮雕大赛,得到了绘画组的第一名。这幅作品,展示了中国皮雕艺术的发展水平及老蔡对于皮雕艺术的理解思考,这次参赛也为他打开了通往国际皮雕艺术殿堂的大门。现在,老蔡居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地方,从窗口望出去是摇曳的竹林,每天早上去到田野上采一两支野花装饰在玄关,偶尔去稻田边散步,和孩子钓钓小龙虾,捉捉独角仙。老蔡说:“我是幸运的,当初心的火花闪现的那一刻,我抓住了她,坚持着,从一开始的吸引热爱到作为一生悬命的事业。”32人展览最小的只有12岁手作之美就是诗性与初心皮雕艺术让蔡弘灏实现了儿时的愿望:“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让他的身边聚集了一群有着相同感受、爱好的朋友。虽然大家所处环境不同,生活状态各异,但都同样被初心引领,想活出对生命的热爱。也因此,才有了这次的“初心”展览,蔡弘灏说:“这里的每一幅皮雕作品,所呈现的是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对美的领悟和表达,对至爱大美的体认;更希望通过这些皮雕作品,将我们对艺术的热爱传达给每一位观者,共同激发出对美的顶礼和膜拜,忘却纷繁的俗世片刻,凝神观照,澄净心灵,重新激发出对世间的灌注和欢喜。”蔡弘灏师生32人的作品展览,最小的是只有12岁的初中生叶度羽,出生于艺术家庭的叶度羽小学五年级开始素描训练,六年级开始学习皮雕,从刚入门的唐草开始,陆续学习了动物起鼓和塑形皮瓶的制作,2018年初开始正式创作一些作品,并参加了一些国内外的皮雕比赛。叶度羽是受妈妈启蒙,成为蔡家班的最小一员的,“妈妈在跟蔡老师学习皮雕,每天下班后,妈妈都会在家里的工作室里敲敲打打,一做就做很久。家里的生活用品和摆件也都变成了皮雕的作品:墙上的画、眼镜盒、背包、钱包、皮带、花瓶……皮雕的美出现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我看了非常喜欢,于是,我开始和我的妈妈学习皮雕。每次她和蔡老师学习了新的皮雕技法后,回来都会和我讲创作过程,然后也会在我晚上写完作业后,以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里,带着我一起做一些皮雕的练习。”叶度羽制作的“古埃及文明”的皮瓶,参加了美国谢里丹举办的世界皮雕大赛,获得了少年组的第一名,学习皮雕也给叶度羽很多收获,“第一,让我更加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想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更好地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既不能耽误学习,也要有时间让自己做喜欢的事情。第二,创作的过程总是很艰苦的,要有耐心和决心,一点一点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想法。第三,看到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让自己的脑洞大开,我会把平常就爱看的各种画和创意,和皮雕结合起来,平常也要更加动脑筋去思考创作方式。”崔瑾是计算数学专业硕士毕业,从事软件开发十年后转研发管理,现负责公司机器人研发业务。2016年11月开始和蔡弘灏学习皮雕,崔瑾说做皮雕是件很“性感”的事,“在你手下动物、花草、人物变得鲜活起来。在制作作品的过程里还可以感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个人情感。比如我最近的美国参赛作品\"圣母怜子图\",耶稣左手有受钉刑的伤,而他右手藏着伤口并没有握紧,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痛苦,心很疼!把一个没有生命的材料变成能表达情感的作品是非常有趣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何皎皎对于蔡老师高度的自控力和生活节律的严格要求非常佩服,“仅看他自由职业这么多年还能保持雷打不动的早睡早起、按时工作的好习惯,就令我汗颜……”而与蔡老师无意间的谈话也让何皎皎受益匪浅,有一次,何皎皎对老师说:“手工艺这事太需要天赋了,同样一件事,有的人很容易就能做好另一些就很难。”而蔡老师的回答是:“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在拼努力,还没到拼天赋的时候。”这句话让何皎皎很有触动,“我不能为了现在的程度而自喜,术业如逆水行舟,必须克服自己的弱点这个最大的敌人,才能到达想去的彼岸。”80后董晓莉师从蔡弘灏是因为他的一句话而打动:“修行!艺术现场,画皮雕魂、不负流年,”命运坎坷的董晓莉在25岁时不幸得了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日渐萎缩肿胀变形的双手会在睡觉时疼醒,平时拿笔写字都痛,但她因为对于皮雕的痴迷而无法顾及自己的身体,为此有两个月都因为手指端溃疡而住院,但她依然是一干起活来就会忘记时间,“因为一停下来就会胡思乱想、没有安全感,我不知道我的路还有多长,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这个行业多久,但我想在我还能做的时候坚持做下去,为懂我的人坚持下去,做一名触动有缘人心弦的手艺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艺术馆馆长蔡劲松回忆说,一个盛夏的下午,他走进蔡弘灏师生皮雕艺术工作室创作课堂,观摩他们的互动式教学和创作:“以诗心雕琢生命的图谱,以执拗创造手作之审美意蕴,以情怀寻回艺术生命精神之初心……在我看来,还有什么比得上这般对皮雕艺术的虔诚和投入呢?在他们的眼中,手作之美就是生命意识,就是诗性与初心,就是让心灵慢下来、让灵魂歇脚的生态与形状。我惊诧于在当代艺术群落中,竟然活跃(确切地说是顽强地、宁静地存在)着如此痴迷于皮雕艺术创作的人群,他们不仅为当下艺术发展注入了新力量、构建了新景观,也为艺术真切地介入日程生活拓展了新空间、提供了新样式。或许,只有透过在展览现场对这些皮雕精品的凝神观赏和对晤,我们才能对创作者诗心的雕琢,对艺术、生命与生活,真正说出点什么。”皮雕艺术让自己的节奏慢了下来进入到皮雕的世界中,蔡弘灏了解到这门精美的传统手工艺术正在走向衰退的现状,以及在工业大生产和商业市场竞争激流中的无奈。这也正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境遇非常相近。如何为传统工艺摆脱困境,在“传”与“承”的循环中生存和发展下去?皮雕在美国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内地却是方兴未艾,如何做到“传”与“承”,如何在美国夺得大奖,蔡弘灏靠的是创新,《猫》就是他在对传统唐草以及动物毛发肌理技法研究后的一个作品,尝试去借助皮雕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国宋代花鸟画的神韵:“中国宋代花鸟画是中国绘画史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画布经过几百年的氧化逐渐变深,但色彩上却依然和谐自然,这正和皮革的氧化特性不谋而合,用皮雕的材料技法结合中国画的染色方法,使皮革的材质特性和色彩的表现达到更完美的契合。之后我沿用此创作思路,创作了中国宋代工笔画的系列皮雕作品。”在创作《森的精灵》的同时,老蔡尝试设计他喜爱的皮羽毛、小动物题材的作品。“2017美国参赛作品《捕梦网》的创意。从开始到完成都有一种由心而发的感觉。这个作品也获得了静物雕刻组的第一名。而持续在工作室进行的《森的精灵》却显得困难重重,每一步都在推敲与修正中行进,致使连续两次废掉进行了一半的作业重新来过。最后在展出中因为画框搭配的瑕疵,仅获得了绘画类的第三名。如果说《捕梦网》的灵感乍现和一气呵成是创作的一种幸运,通过痛苦的创意和反复的失败而最终完成的《森的精灵》则是一次关于创意和执行的历练,恰恰因为这个作品,我开始坚持了以精灵这个元素持续的创作之路。2018年连续三个月的日日夜夜,我完成的两件作品分别得到世界皮雕大赛绘画类第一名和静物雕刻类第一名。”做皮雕是一个很考验耐性的事,从选料到裁皮、打湿、印花、雕刻、敲打、染色共有7道工序,涉及到的工具少则几十种,多则近百种。皮雕不仅对皮料的要求高,对匠人手艺要求也很高,其中的印花、雕刻和染色三道工序,每步都要花上四五十个小时,蔡弘灏说“皮雕让自己的节奏慢了下来,这是一个放松的过程。”而在这些皮雕爱好者心中,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反倒让他们内心安静,在敲打声中,感知世界的节奏,感知自己的内心。文/杨逍供图/陆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0Vem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