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司“米修司,你在哪儿啊?”——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系列《带阁楼的房子》

从前,有一位作家,他写了一篇关于大自然、风景画、生活与虚无的小说,一百多年后有个青年迷上了这篇小说。这个青年就是我。那么,在这个青年渐渐老去的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忘掉这些陈年往事。二、用某种方式记录下来。我选择了后者。 ——何多苓
原标题:“米修司,你在哪儿啊?”——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系列《带阁楼的房子》从前,有一位作家,他写了一篇关于大自然、风景画、生活与虚无的小说,一百多年后有个青年迷上了这篇小说。这个青年就是我。那么,在这个青年渐渐老去的时候,他有两个选择:一、忘掉这些陈年往事。二、用某种方式记录下来。我选择了后者。——何多苓1986年,何多苓画了第二部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和他的第一部连环画《雪雁》不同的是,《带阁楼的房子》是他自己向《中国连环画》杂志投稿的。《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与《雪雁》相比,《带阁楼的房子》带有更多的个人色彩,可以说是何多苓借契诃夫的故事,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青春、重温过去,把当时来不及细想、来不及表述的内容一一再现。《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何多苓在创作《带阁楼的房子》时,使用了油画和光面旧照相纸作材质,还选择列维坦的风景画和谢洛夫的肖像画作为母本。这也就不难理解画面中那浓浓的异国情调为什么和小说内容融合的如此天衣无缝。列维坦《白桦丛》列维坦《雨后》谢洛夫《莫洛佐夫像》谢洛夫《少女和桃子》《带阁楼的房子》的主人公是一位画家和一位少女,没有戏剧性的背景与冲突,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情节,用何多苓的话说,这本小说根本就没头没尾,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甚至是诗。恐怕没有编辑会愿意把这部小说改编成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局部)我们可以将何多苓对《带阁楼的房子》的喜爱看作那一代人的集体青春病和内心情结,看作某种基本的人生感情,掺杂着他们的梦想和初恋,以及为这种梦想、初恋的到来所准备的伟大的空虚,由于这种梦想,初恋的缓慢的、悄悄的、几乎觉察不到的消逝所引发出的茫然无措,难以言喻的忧伤。这是他们共同的青春遗产。《带阁楼的房子》(局部)在《带阁楼的房子》中,何多苓画出了仅有影子的米修司和因为始终面对米修司而仅剩下一个背影的画家,以及那波浪一样朝他们涌起的时间和风景:草原,小路,野花,红色夜晚和白桦树林,没人碰过的月光和没人呼吸过的空气。这一切都太美丽,太温柔了,让人无法长久地置身其间。《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何多苓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我们这代人在其中生活过却不可能永远生活下去的世界,一个我们必得与之告别却又无限怀想的世界,一个介于轻与重、现实与虚无、故乡与异乡、遗忘与纪念之间的世界。在描绘这个世界时,何多苓一反往日低沉、静止、孤立、幽暗和含混的画风,以明快的线条,以写意的笔触,以饱满的、流动的、连续的设色渲染和挥霍青春,捕捉浪漫之恋同时放奔世界。《带阁楼的房子》(局部)画面中,忧伤如此鲜艳和夸耀,以致欢乐和它相比也显得黯然失色,青春和美如此大胆地裎露,好像非如此不足以将之深藏于内心。何多苓不动声色地使对称感呈现于这组连环画中:两个浪漫的、个别的人——米修司和画家;《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一个现实的、社会的人——米修司的姐姐;《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带阁楼的房子》(局部)一栋带阁楼的房子——写意的、酣畅的外部轮廓,精细入微、超于抑制的内在情调:鲜明而浓重的、让一切都流露在外,表达出来的视觉风格,以及最终归于平淡、淡到极致之处的总体艺术效果。《带阁楼的房子》(局部)每个人都会与自己的青春告别,当我们渐渐老去时,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定是我们的青春时光,那些欢乐、爱情、忧郁,以及青春本身。因为美好的东西一旦逝去将不复归来。《带阁楼的房子》(局部)如果每个人都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告别自己的青春,那么,不妨将何多苓的这部连环画看作他对自己青年时代美好的一切,以及精神上的带着创伤的初恋之告别。何多苓的连环画《带阁楼的房子》是为此奏出一支轻而又轻、几乎不发声音的挽歌,一支告慰心灵,仅有寂静迷蒙其中的安魂曲。它是我们人生感情的一部分、旧日子的一部分。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真正的内心的无边宁静,因为被听见而成为声音,因为被看见而成为形象,因为被说出而成为一个亲切的名字——米修司,你在哪儿啊?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系列·外国卷《雪雁》《带阁楼的房子》《小鼓手》《白鹳在想什么》打包购买单本购买《带阁楼的房子》《雪雁》《小鼓手》《罗伦赶考》-END-或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0YEOd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