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棐典故丨宋诗鉴赏-泥孩儿(许棐)

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 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 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 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 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岂知贫家儿,呱呱瘦如鬼。 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 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 ■注释 泥孩儿
原标题:典故丨宋诗鉴赏-泥孩儿(许棐)牧渎一块泥,装塐恣华侈。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岂知贫家儿,呱呱瘦如鬼。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注释泥孩儿:即泥娃娃,一名磨喝乐,在宋时很风行。牧渎:牛饮水的沟渠。装塐(sù):装塑。恣(zì):放纵,无拘束。这里指格外,很。华侈:豪华奢侈。双:泥孩儿多以对卖,成双供奉。瓶花底:放花瓶的底座,多雕刻为之。初尝酸:刚刚怀孕。怀了孕的妇女就喜欢吃酸东西。大士:观音菩萨。呱呱(gū):婴儿哭声。■赏析这首诗中的泥孩儿,即宋元时的摩喝乐,又名摩睺(hóu)罗。宋孟元老《东京孟华录》云:“七月七日……皆卖摩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直数千者。”吴自牧《梦粱录》亦云:“七夕,内廷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磨睺罗孩儿,悉土木雕塑,更以造采装栏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玉珠翠装饰,尤佳。”这些文献可以使我们对许棐此诗理解得更清晰一些。这种每年都展览售卖的小玩意儿,在敏感的诗人和艺术家眼中,却成为不公平的社会生活最好的实证。这是一首咏物诗,采取新乐府手法,借咏物揭露社会贫富不均,为穷人鸣不平。诗前六句咏泥孩儿。一开始,便说明泥孩儿很低贱,不过是小水沟中的一块泥土做成,一旦被人装饰得光彩华丽,便身价百倍,受人宠爱,恨不得给它佩金戴玉;不但用红纱小心地罩着,还配上底座。诗写得抑扬顿挫,先把泥孩儿说得极不堪,然后说明它的装饰,突出它的华而不实,为下文批判世人只重外表、不看实质作好铺垫,表达自己愤疾的立场。“所恨肌体微,金珠载不起”是欲扬故抑,装饰华美已是过分,何况佩金戴玉呢?实际上,当时的泥孩儿正是以金玉装饰的为上品,诗人这样写,是故意背离事实,增加批判的力度。是谁如此宠爱泥孩儿呢?以下便因物及人,写宠爱泥孩儿的贵妇人。诗写刚怀孕的少妇,把泥孩儿供奉玩赏,祈祷观世音菩萨赐给她们像泥孩儿那样美丽富贵的孩子。诗平平而述,似乎把很正常的现象告诉别人一样,这在诗歌写作方法上称作“蓄势”,越写得平淡,越见下文的波澜。接下去,诗换个角度,以贫家生儿,苟延残喘,甚至被抛弃的下场,来与泥孩儿作鲜明的对照。“呱呱瘦如鬼”与“装塐恣华侈”对比,“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与“双罩红纱厨,娇立瓶花底”作对比,世道的不公,穷人难以存活,通过这样的对照,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批判的笔锋,尖刻犀利。面对这样的反差,诗人因此在末尾作了总结,发出了“人贱不如泥”的愤疾感叹。诗层层深入,先咏物,后咏人。在咏人时,不仅提出了人不如物的不合理,还通过贫富之间的差别,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许棐诗学白居易,他家里常年供着白居易的像。这首诗意旨与白居易新乐府完全相同,语言质朴,主题鲜明,讽刺性很强。来源:文言文大家都在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WwGa8GZ64.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