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坡程砚秋谭富英记程砚秋、谭富英《武家坡》

今日推送之《记程砚秋、谭富英》录自《立言画刊》1942年第207期。文章记述了梨园公会合作戏中程砚秋、谭富英所演出之《红鬃烈马》,认为此是“梅谭之后唯一的《武家坡》”。 梨园公会为修理春台班义地筹款,在长安举办合作戏三场,集京市名
原标题:记程砚秋、谭富英《武家坡》今日推送之《记程砚秋、谭富英》录自《立言画刊》1942年第207期。文章记述了梨园公会合作戏中程砚秋、谭富英所演出之《红鬃烈马》,认为此是“梅谭之后唯一的《武家坡》”。梨园公会为修理春台班义地筹款,在长安举办合作戏三场,集京市名伶于一堂,名为“合作戏”,实为变相之义务戏也。计第一天马连良偕扶风社原人演《胭脂宝褶》,前头有数童伶之《打渔杀家》、《两将军》,第二天尚小云、筱翠花、荀慧生、叶盛兰之《得意缘》,前头小云偕孙毓等饶《长坂坡》,第三天程砚秋、谭富英《红鬃烈马》,前有金少山《父子会》、张君秋《宇宙锋》,三日票价一样,最高十一元七角一座。一般评论三场以最末一场为角硬戏好,程、谭之《武家坡》即为难逢之好戏,何况尚有金、张也。程、谭之《红鬃烈马》,以明场所听记之如后。谭富英、程砚秋之《武家坡》富英之薛平贵,由去年秋日起,共听富英四次。第一回与昙花一现之女伶秦玉梅演此,是日富英因某种关系,不得不唱,又因秦场上忘词,以致把薛平贵弄得无精打采。第二回为女伶梁小鸾,以富英的资望,与梁唱这出也是委曲的,故有谓那日不卖力之说。本来未遇对手,让他如何卖力。第三回是与李玉茹合作,听着较比前两次痛快多了,谁知听了他跟砚秋这出之后,便又觉得与玉茹唱的那天不过施展出来一半的能力罢了。从导板起便铆着唱,原板最末一句“武家坡外”喷着唱,听着让人精神。砚秋帘内一句“有劳了”,没出来就是满堂好。出来之后,砚秋虽然很胖,可是很秀气,一段慢的或者是胡琴定的调门不合适,似乎有点格格不入。周昌华随程多年,何以仍是如此大意?下次不可。跟着富英这段原板转流水“本当向前将妻认”后不等过门紧跟着就是“错认民女礼不端”,这是谭门本派唱法。“八月十五月光明”,“明”字翻着唱,听着比一般老生高明多了。两人对口之原板,似乎还都没好意思施展。富英念:“自然有哇!”以手拍宝钏肩头。砚秋之水袖工夫仍是较一般旦角高出一筹,至砚秋念“果然”二字,台下报以好声之后,全剧入于紧张状态了!二六唱得好,“相府进”、“父女情”等字眼摆得匀适。下接生旦对口,砚秋那句“板子打夹棍夹”起便十足铆上了,富英自然不肯示弱,“这锭银三两三”,从来还真没有听富英这么钉着唱。这一段下来,砚秋念:“那边有人来了”,富英回头往前又一走,砚秋唱“急忙回到寒窑前”,水袖往上去,一转身下场实在好看。紧跟着第二场进窑,砚秋矮身姿势既稳又快,虽然体肥,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地方,窑里一段流水细腻无比。富英窑外倒板“提起当年泪不干”,“干”字连翻了两番,颇似《战太平》“叫花云”之“云”字,实在不能不让听戏的叫好了。《武家坡》到此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以后接《算军粮》、《大登殿》,砚秋念“刀下留人”,以后接二六,与“王宝钏抬头用目看”之流水,为后出最精华处。十三咳衬以吴富琴之代战公主,台面极好看。富英拜岳母一段,唱也是始终不懈。听富英的戏能如此者,实在大非易事。程砚秋之《武家坡》记得上海大亨张啸林办堂会戏,戏目是集南北名伶于一堂的《红鬃烈马》,最主要一折之《武家坡》由富英与梅王合演,观众无不叹为绝作,那回马连良唱的《赶三关》便被富英压下一头,今日竟有程、谭是戏出现,谓为梅谭之后唯一的《武家坡》,自是决非过誉了。(《立言画刊》1942年第207期)-阅读链接-英秀堂谭-谭门七代画传作者:和宝堂 编著我的父亲程砚秋作者:程永江御霜实录:回忆程砚秋(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作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编怀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05Brj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