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为什么越长大,和父母相处越难?

你有没有发现,长大后你常有这样的一个感受。 爸妈知道你有很多事,但他们从来都不了解你。为什么你和这世间本该最亲近的人,反而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呢? 为什么长大了, 我们却与父母渐行渐远? 戳视频↓,告诉你 01 朋友媛媛最近心情不好
原标题:为什么越长大,和父母相处越难?你有没有发现,长大后你常有这样的一个感受。爸妈知道你有很多事,但他们从来都不了解你。为什么你和这世间本该最亲近的人,反而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呢?为什么长大了,我们却与父母渐行渐远?戳视频↓,告诉你01朋友媛媛最近心情不好,工作不能给她带来认同感,也没有接触新知识的可能,她有了辞职的念头。日常和父母视频通话时,她无意间说出自己想要辞职的打算。父母在电话里呵斥并试图劝服:“现在工作多难找啊,要你考一个安稳的公务员你不干,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了,却闹着要辞职。”媛媛妈妈甚至还问道:是不是因为你事情处理得不好,跟同事闹矛盾了?电话里的沟通显得苍白无力,在父母依然喋喋不休的劝阻声中,媛媛气急:“不是你认为的那样,你什么都不知道就乱下结论。”不欢而散的对话令媛媛分外沮丧,她说起和父母的关系很是无奈:“和爸妈的电话与其说是情感交互,不如说是例行公事。能够交流的问题除了浅薄的一句:吃饭了么?再无其他,他们不了解我的生活,我也不想再多说。媛媛不解,“为什么每当我有了做决定的念头时,爸妈都不会干脆利落的支持我,反而是横加阻拦?”问题的源头在于父母站在角色的制高点上。媛媛的父母认为安稳不变的工作更适合生活,基于自己既往的经验去引导孩子未来方向。而媛媛也陷在自己的角色里,认为做决定时,就应该征求父母的意见。这种想法,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彼此角色的固定。父母一直把媛媛当做孩子,而媛媛也一直将自己定位在孩子的角色上,从未转换思维把对方当独立的成年人看待。确实,对于父母而言,无论你多大,是否结婚,在他们眼中,你依然是个孩子。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爸妈让你报考他们眼中安稳的专业。工作的时候,爸妈倾向于把你留在身边。到了结婚的年纪,又开始马不停蹄的想要为你选择好的对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没有得体的退出舞台,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着人生的指挥。大多数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于保持着这样的观点:“孩子幸福我就幸福,孩子成功就是我最大的成功。”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二十多年的呵护与照顾,使他们习惯了被照顾和被理解,一旦自己和父母产生矛盾,便天然的把缘由归于不被父母理解,而没有反思自己的问题。一方习惯了照顾,另一方习惯被呵护,当年龄日益增长,脱离既往的环境时,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渴望独立。父母的认知跟不上你成长的速度,就这样渐渐成为了精神上的陌生人。02曾看过一个纪实片《你是不是父母的一米陌生人?》纪实片中对分别对四个年轻人进行了采访,同样接受采访的还有他们的父母。当主持人询问他们,有没有跟父母聊起工作的时候。一位大大咧咧的女生表示:“讲过,但是他们不懂,我现在很多东西都不跟他们讲,他们有一点out。”子女日益长大时,选择的矛盾分外突出。被采访对象在被询问选择时表示,“他们希望我考一个公务员稳稳定定的,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多出去转转。”当问题涉及到催婚这个话题,被采访的女孩表现的是急不可耐的愤怒。而爸爸在另一头爽朗却又有些黯然地说道:“她上学的时候,我和她妈都可以拿着大衣接她放学,现在她工作了,我也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会温暖他,因为我们会比她早走。”其实,无论是媛媛,还是纪实片中被采访的年轻人,他们都没有充分地向彼此表达自我。媛媛显露自己辞职的念头,却没有充分的说明辞职的理由;接受采访的年轻人以不接电话、不讲工作消息的方式间接地拒绝表达自我。恰如其分的表达沟通是亲密关系搭建的良好桥梁,当沟通的程度变弱时,彼此之间越来越不清楚对方的想法,关系自然而然变得很陌生。最终成为无话可谈的精神陌生人。03在综艺《旋风孝子》中,陈乔恩与母亲的相处方式惹起众多议论,在其他明星和父母其乐融融时,陈乔恩和妈妈坐在沙发两头相对无言。节目呈现的相处状态都是快进效果……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成年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现状:多少父母和儿女共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改变与父母的相处方式,最好的策略便是用“另一个成年人”的目光审视彼此,把对方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独立的成年人!对于如何摆正态度,台湾作家龙应台给予了很好的示范。龙应台与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相处得极为舒服。起初,对于安德烈来说,可能母亲这个字眼只是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代名词,熟悉且陌生。后来龙应台通过和儿子互相通信的方式,阐述自己遇到的事情并理解评论对方遭遇到的困难。龙应台会自然地跟儿子安德烈讨论不同的东西方文化,安德烈也会跟龙应台表示与朋友分开的困扰……他们像两个成年人般对话,不再是母亲与儿子关系上的束缚,而是评论或者提建议,从来不会横加干预指责。安德烈重新认识了中国台湾的文化,也结识了与固有印象不太一样的母亲。《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便是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信件的集锦。在文章的最后,龙应台对与儿子关系做出了感叹: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中西文化。我们原本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同样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人生而孤独,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但父母是那个无论何时,我们回首便会看到殷切目光的人。从出生开始,其实就开始了与父母分别的倒计时,从蹒跚学步第一次松开父母的手指,到上幼儿园、住校、上大学、工作……渐行渐远却没有回头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得父母烦、啰嗦、不理解自己,共同语言逐渐减少,却淡忘了,小时候的我们是怎样的无话不谈。我们从未想过要和父母变陌生,只是走着走着,距离却好像一点点被拉远。学姐希望每个小可爱,都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脚步,走慢一点,努力不去做距离父母一米的陌生人,让彼此相处的每一个时光,都像小时候一样灿烂!今日话题你与父母都是多久打一次电话?聊一次天?你和他们的关系是朋友,还是“精神上的陌生人”呢?快在文末下方留言告诉学姐你的故事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ywyOQ5l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