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原创浅谈红楼: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晴雯的悲剧命运为何无法避免?

引言:晴雯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着笔甚多的一个女性角色,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位女子,她的天真率直、美丽泼辣,同时又兼具叛逆的性格,具有很强烈的时代超越性,但也正是因此,她不被封建社会所接纳,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寿夭多因诽谤生”的结局。我们今
原标题:浅谈红楼: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晴雯的悲剧命运为何无法避免?引言:晴雯是《红楼梦》中曹雪芹着笔甚多的一个女性角色,作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位女子,她的天真率直、美丽泼辣,同时又兼具叛逆的性格,具有很强烈的时代超越性,但也正是因此,她不被封建社会所接纳,最终只能落得一个“寿夭多因诽谤生”的结局。我们今天就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下晴雯的悲剧命运为何无法避免?思想过度独立,缺乏人的“社会属性”《红楼梦》中的晴雯是一个极度追求“本我”的人,任何事情她都先从自身的喜好出发,而不是站在集体利益或者社会利益上考虑问题,这就导致她与社会严重脱节,这里的“社会”指的不仅仅是怡红院,更是整个贾府。通过书中的一处情节可以佐证这一点,在第五十一回,袭人因为母亲去世,所以请假回家,因此伺候宝玉的事情,便落在了晴雯和麝月的头上,麝月恪尽职守,入夜卸完残妆便开始铺床,唯独晴雯坐在薰栊上围坐。麝月便劝晴雯:“你今天也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可晴雯始终没有起身干活,还声称:“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倒是宝玉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镜套。从这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晴雯虽然是个丫鬟,但她始终在心态上以“小姐”自居,伺候宝玉原本就是她的本分,可她却将自己与麝月等人区别开来,她并不认同自己是丫鬟中的一份子,在心理上自绝丫鬟群体,导致她无法以平等的心态与袭人、麝月等人交际,将自己孤立成“既非丫鬟,也非小姐”的尴尬境地。一个人一旦脱离了自己的社会属性,便会陷入认不清自己定位的泥沼之中,晴雯正是如此;而反观袭人,她一直坚守自己做奴才的本分,对宝玉的一切都悉心照顾,与贾宝玉发生“云雨关系”之后,立刻站在丫鬟的角度替自己想好了未来的发展出路——宝二姨娘。可晴雯一直找不到自己长远的目标,因为她的思想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因为晴雯缺乏“社会性”,她的所作所为,外人看起来便会觉得格格不入,最直接的一个现象就是晴雯喜欢“怼人”,或者可以说是叛逆性,晴雯对大观园中所有丫鬟们的谄媚、讨好,甚至是努力工作的行为统统感到不耻,这也让她沦为众矢之的。林红玉只不过替王熙凤办了件差事,晴雯便在旁边讽刺:“怪道呢,原来是爬上高枝儿去了,连我们也不放在眼里”;第三十七回秋纹得到王夫人赏赐的衣服和老太太给的奖赏,正高兴呢,晴雯在旁边说道:“呸!没见过世面的小蹄子”;甚至对宝玉和袭人,她都直言嘲讽:“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做得那些事儿”。晴雯的叛逆是跟她的“社会性”缺乏有直接关系的,就好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一般,看什么都不顺眼,看谁身上都有毛病,始终无法跟世界融为一体,只能在这种矛盾中反复煎熬,要么适应社会,要么只能被社会淘汰,就像晴雯最终只能被赶出怡红院一样。对社会环境期望过高,渴望不切实际的平等晴雯心理的另一特点就是对平等地位的执著追求,这跟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大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在一时期,世俗生活的小说题材普遍出现,与此同时,对人性的研究也开始进入小说家们的视野,晴雯人性中的渴望平等,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晴雯追求平等的心理,是基于在怡红院中“吃穿用度和主子一样”的前提,人只有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才会开始追求“人人平等”这种精神需求。晴雯跟袭人不同,袭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心中所思的是自己的前途,如何一步一步达到自己事业的巅峰,这一点在跟宝玉发生夫妻之实,并制定下“宝二姨娘”的奋斗目标之后,变得格外明显,为此袭人甚至不惜向王夫人“告密”,以此为自己的“姨娘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她的月钱也从普通大丫鬟的一两变成了姨娘待遇的二两,袭人的目标感一直很强!可是晴雯就单纯许多,她并没有事业上的野心,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她转而追求的是人格地位上的平等,不得不说,晴雯的这种精神追求比袭人的事业追求更具有时代进步性。在书中第五十二回中,因为坠儿偷平儿的虾须镯,被晴雯得知,她爆碳般的脾气登时发作,随手拿起枕边的一丈青就往坠儿的手上乱戳,并将宋嬷嬷叫来,要将坠儿赶出怡红院。宋嬷嬷便要求等花袭人回来再说,晴雯直接反击:“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她家的人来,领她出去。”在晴雯身上,我们看不出任何“奴性”,她的话句句透露出对“平等观”的认同,在她眼中,袭人和她是平等的,所以不需要袭人回来,她自己就可以做主将坠儿撵出去。不仅是对下人,晴雯对主子宝玉也是如此。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晴雯不小心摔坏了扇骨,正赶上宝玉心情不好,便对晴雯发火:“蠢材,蠢材!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正常的奴才听见主子这么批评自己,必定是闭嘴静静听着,可是崇尚“人人平等”的晴雯可不会惯着宝玉,立刻就冷笑着还嘴:“二爷近来气大的很,动不动就给脸子瞧!”随后,晴雯跟宝玉大吵一架,直到宝玉主动“撕扇子”讨晴雯开心,这才将两人之间的矛盾解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晴雯“平等”的思想跟宝玉的溺爱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当初晴雯没被送给宝玉,而是继续伏侍贾母,或者伺候王夫人等人,那么晴雯的“平等观”必定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因为这些封建大家长是不会让晴雯动任何关于“平等”的念头。我们肯定晴雯追求平等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晴雯的这种平等观是很不成熟的,一方面贾府中阶级分明,奴才是奴才,主子是主子,大环境是不允许晴雯有“平等”的念头;此外,晴雯心中的平等只限于对自己,而对同是奴才阶层的袭人、麝月、秋纹、小红等人,她表现出不屑为之为伍的高傲,她并没有主动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升华,完全只是凭借主观感觉行动。平等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晴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谁都任意展露自己高傲的姿态,在贾府中得罪了一票人,成为大观园内的众矢之的,第七十七回,病重的晴雯被赶出怡红院的时候,园中的婆子们拍手庆祝:“阿弥陀佛!今天老天睁了眼睛了。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静些。”对社会交际一窍不通,做事缺乏理性思考晴雯被赶出怡红院后,死在了姑舅哥哥的破屋子里,最后一次见宝玉时,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怨愤:“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也就是说,晴雯至死也不明白自己被赶出怡红院的内因,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觉得自己是因为长得太好看遭人妒忌,却连自己早已是大观园中大部分人的“眼中钉”的事实都没有看到。晴雯缺乏最基本的社会交际能力,是她在大观园中被孤立的直接原因!光是对贾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晴雯在言语中就得罪了两次。《红楼梦》第八回,宝玉让宁府送来一碟豆腐皮的包子,本是给晴雯留的,没想到被李嬷嬷拿走,宝玉一回来晴雯就开始告状,恰好宝玉当天心情不好,就声称要回贾母,将李嬷嬷撵出去,若不是袭人在场,在旁劝阻,事情必然闹大。在晴雯的认知中,事情只有对错之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情世故,李嬷嬷拿了她的豆腐皮包子就是不对,所以她就要告状。易位而处,如果是袭人,必定会声称包子是自己吃了,将事情圆过去,即便自己受点小委屈,也不会将事情闹大。而在第十九回,宝玉带着侍从茗烟偷偷去袭人家做客,晴雯等丫鬟在房中随意玩闹,磕了一地的瓜子皮,李嬷嬷来了后不免就骂了几句,一个丫鬟立刻回骂:“好个讨厌的老货!”脂砚斋评语:这等话声口,必定晴雯无疑!试想贾宝玉房中,除了晴雯,谁还敢如此嚣张!书中此类情节不是少数,第五十二回,平儿竭力想捂住坠儿偷虾须镯的事情,晴雯却擅自做主撵走了坠儿,她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此大张旗鼓地赶人或许会连累多少人?还言辞辱骂,得罪了坠儿她娘;第七十三回,晴雯为了帮助宝玉逃课,故意让宝玉装病,说有人跳墙宝玉被吓着了,引发大观园轰轰烈烈的抄检活动,坑了巡夜人员;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恰好无人在房中,晴雯便大骂:“哪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对同为丫鬟的姐妹们也是极尽严苛,丧失人心成为必然。晴雯属于典型的情商低,她的诸多作为,在她自己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你让晴雯自己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可能都说不出来,因为她做事根本不过大脑审核,只凭自己一时的心情,可就是在她自己的不在意中,她已经将大观园中的丫鬟、婆子们得罪遍了,晴雯被赶,只需要一个契机。最终,在王善保家的竭力推荐下,晴雯上了王夫人的“黑名单”,被赶出怡红院,落了个香消玉殒的结局。心思单纯的晴雯至死也不明白自己被赶的真正原因,也没有反思自己在人情世故中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堪称是《红楼梦》一书中缺乏社会交际能力的典型反面案例!结语:晴雯形象的单纯天真,渴求平等固然体现了《红楼梦》小说的进步性,但她缺乏最基本的社会属性,导致身在贾府的她与众人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而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我们更应该吸取晴雯的教训,身在社会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融入社会,往小了说,要有团队意识,往大了说,要有民族意识,这样才能在现代社会中游刃有余,不至于像晴雯那般成为“孤立”的个体!参考资料:曹雪芹:《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张燕:《浅论晴雯的性格悲剧》王萤萤:《晴雯是如何把自己修炼成婆子公敌的》孙璐杨、陈书宏:《从哲学的维度看晴雯悲剧的成因》此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VaG4w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