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索马里 纪录片 小胖索马里女孩耗时2年拍摄纪录片《非洲人在义乌》

文/刘雅家 印象中“海盗”猖狂的索马里,最近因为一部名为《我从非洲来》的纪录片刷了一波不一样的存在感。纪录片的导演和丹,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12年的索马里姑娘。和丹有着多重身份,她不仅是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博士留学生、CCTV“汉语桥”大赛银
原标题:索马里女孩耗时2年拍摄纪录片《非洲人在义乌》文/刘雅家印象中“海盗”猖狂的索马里,最近因为一部名为《我从非洲来》的纪录片刷了一波不一样的存在感。纪录片的导演和丹,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12年的索马里姑娘。和丹有着多重身份,她不仅是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博士留学生、CCTV“汉语桥”大赛银奖得主,更是浙大非洲研究院的讲师、索马里政府的总统顾问。她和同事拍摄的《我从非洲来》,在全球多个电影节上放映。让中国人更了解非洲,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这,就是她的梦。黝黑的肤色,圆润的身材和脸庞,传统的阿拉伯服装,从外表看,和丹毫无疑问是个地道的非洲姑娘,但只要她一开口,纯正的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溜。也许正因为此,她拍摄的这部讲述在华非洲人的纪录片,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我从非洲来》,又名《非洲人在义乌》,纪录片一拍就是两年。和丹与她的中国同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研究中心的张勇,费时两年多,终于完成了这部共有6集的纪录片。每一集分为经济、社会、情感、教育、生活、艺术等主题,几乎涵盖了在华非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非洲人在中国过着怎样的生活?纪录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几个梳着脏辫的非洲女孩围坐在一起,异口同声地练习汉语绕口令:“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挥”。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走出校园,加入广场舞大妈的队伍,一起唱歌、玩耍……有时,影片也会反映一些偏见和问题。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正在义乌创业的小伙子这样描述他的无奈:“有的人看到我会用指头在我手上蹭,想看看我的黑皮肤会不会掉颜色。”但更多的是遭遇了偏见之后,通过努力取得的平等和尊重。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小伙子爱上了浙江海宁姑娘佳明,可是因为肤色和国籍,却让他们的爱情在中国父母面前难以得到认可。约瑟夫和佳明为此付出了超过同龄恋人更多的时间,寻求彼此的理解和支持。终于,佳明的母亲被约瑟夫打动了。“这个男孩子会对我女儿好,跟他是哪里人关系不大。”帅气的非洲小伙儿和美丽的中国姑娘成为眷侣,成就了一段跨国爱情的佳话。拍摄这段故事的和丹也为他们的执着感动。责任编辑:陈美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oWBdl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