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丰花江村:以文塑魂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_文化_乡村_历史

近年来,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围绕旅游产业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 走进花江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传统布依村寨映入眼帘,布

近年来,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围绕旅游产业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

走进花江村,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传统布依村寨映入眼帘,布依族民居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近日,“醉美小花江”首届乡村艺术节之名家绘画展在花江村举行,17名国内绘画名家齐聚小花江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用水墨丹青描绘花江美丽乡村图景。画家们一览眼前美好景致,对独具民族特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布依族传统村落赞不绝口,大家兴致勃勃即兴创作,以灵动匠心和生花妙笔,生动绘制他们眼中独特的“醉美花江”。

“这次到小花江来,见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风光确实不一般,不管是布依族民族服饰,还是房舍的特点,是在城市里面见不到的,这样的景色美感确实入画,亲身感受到了从概念到现实。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到景区里面,好好写生,创作一批作品,展示给大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职业画家协会会员宋兆钦说。 

横亘在青山之间,素有“滇黔锁钥”“飞虹锁天”之称的花江铁索桥,连接着安顺关岭的古驿道和通往贞丰的茶马古道,是全国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站在桥上,两岸巍巍青山直耸入云,桥下北盘江水波涛澎湃,雄奇壮美的山水风光,令书画家们惊叹不已。大家挥毫泼墨,文人墨客在小花江留下的“飞虹锁天”“功成不朽”“万缘桥”“屹然大观”等摩崖石刻和底蕴厚重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跃然纸上,变成一幅幅精美作品。

“小花江人文自然景观非常震撼,尤其是铁索桥,它不光是个历史遗迹,从我们绘画的眼光看,它很灵动,一桥飞架南北之后,突然山水就活了。我特别喜欢这个桥,这个桥是连接贵阳到昆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站在桥上,看着山水的变化和倒影,除了一个文化的感觉外,自然和人文结合得特别好,人文地理和人文资源给美丽的小花江增添了很多人文的内涵。”江苏大学副教授、国艺社成员姜永帅说。 

“我是第一次来到贵州,看到这么美的小花江村,山像被劈开一样,很奇特的风景。当地的少数民族都身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我还抓拍了几张老人背着小孩子的图片,接下来找些村民做模特。我拍了很多资料,回去整理整理,也能画出很好的作品。”山东艺术学院教师孙俊之说。 

接下来,画家们将沿着花江主要观光景点和旅游精品路线,以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为背景,持续开展采风写生、文化沙龙、名师辅导、现场赠画、专题座谈等系列主题活动,从自然风景到地方特色再到人文历史,深入挖掘花江旅游资源,文化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乡村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是‘茶马古寨迎群英,文化赋能促振兴’,我们这次艺术节核心内容就是名家绘画展,来自全国的17位艺术家从四面八方到小花江,借助这些艺术家的画笔,把小花江精彩画卷展现出来,把小花江打造成为有看点、有内涵,让人们记得住又可以体验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的旅游胜地。”平街乡花江村第一书记刘玉高说。 

坐落于北盘江畔的平街乡花江村,自然资源丰富、景色秀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花江铁索桥、茶马古道、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更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本次名家绘画展拉开了花江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序幕,接下来花江村将陆续开展音乐、体育、传统农娱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丰富本届乡村艺术节,以文化为媒大力抓好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迈进,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小花江顺利获评国家3A级景区,在创建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之初,花江村就定下了走‘红色+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红色+民宿’‘红色+农家乐’等进行充分的文旅融合,实现村民增收致富,让游客走进来、留得住。”刘玉高说。

记者 许振盘 王俊 汪海 报道

责编:袁   敏   娄昌萍  王胜

一审:吴   安   刘尚春

二审:臧绍敏   

终审:徐芝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ZVl5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