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评书全集收听人物|单田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人物】是Vke办公室打造的一个新栏目,它将与同学们一起认识那些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论领域,无论时代,只要他/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可以向大家介绍。 同时欢迎广大读者们向V妮推荐“你想让更多人认识的人物”,并欢迎投稿。 单田芳,
原标题:人物|单田芳:“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物】是Vke办公室打造的一个新栏目,它将与同学们一起认识那些古今中外的风云人物,无论领域,无论时代,只要他/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可以向大家介绍。同时欢迎广大读者们向V妮推荐“你想让更多人认识的人物”,并欢迎投稿。单田芳,我相信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个熟悉的名字。单田芳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与刘兰芳、田连元、袁阔成并称为“当今评书四大家”。他是曲艺界的一代传奇、一代宗师,他是评书界的一位奇人、一位泰斗。在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单田芳先生就代表了“评书”二字,他为无数人带来欢笑,为无数人带来思考,他是“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最亲切的朋友,陪伴他们度过空虚、孤独的时光,听众都赞叹“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只可惜,无论蜡烛多么温暖,也会有熄灭之刻,这一天,还是来了。据媒体报道,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于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56年的评书、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那浑厚的腔调、有形的声音,以后只能在音频里听到了。他的声音流传大江南北、他的言语触动万千百姓,而他的一生也会被历史所铭记。(三分钟评书音频)年少世家子弟的情怀,说书人家的自哀1934年12月17日单田芳生于营口市,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所以他可谓是出身曲艺世家中。受到曲艺世家的文学熏陶,单田芳年仅六岁就开始就读私塾,稍长一点就学会一些传统节目,十几岁就可记住长篇书籍。虽是如此,但单田芳年轻时并没有想过去说评书。“虽然我出生于曲艺世家,亲戚都做这个,但我却喜欢学工科和医学。”说评书的人在那个时代是闯荡江湖,走到哪儿说到哪儿,登不得大雅之堂,他曾提到过:“我家是世家,从爷爷辈到父辈,都是搞曲艺的,从小我就受这个氛围的熏陶。旧社会艺人没有地位,这是我亲眼目睹的,“下九流”这话外面人说得不多,净是咱们艺人自个儿这么说,确实心酸。”起伏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单田芳先生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但因病退学,单田芳先生拜评书演员李庆海为师,自此走上了说书之路。期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是当年少有的“秀才级”评书演员。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并在此崭露头角,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在鞍山成名。一帆风顺的人生并不常见,单田芳先生的人生亦是久经起伏。1966年,单田芳先生遭到了批斗,2000年,单田芳先生罹患胃癌,但是即使身处困境,单田芳先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接受手术治疗后,毅然继续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先生成立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评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先河,说书事业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正轨。传奇百部经典傲神州,听众闻声静候2004年,单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艺家协会特聘为名誉主席;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2012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单田芳先生不仅博采众长,而且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单式风格”。从艺六十余年来,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他为评书贡献了半个世纪。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评书《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等,又有根据研究创作的历史演义评书《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此时的单田芳先生,已经成为说书界的代表,更是对说书人摆脱了受人鄙视的尴尬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田芳不仅是我们精神上尊敬的良师,更像是我们耳旁说书道理的益友,单田芳已经走进我们家家户户,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评书一个时代,另一个时代评书,道出的是童年的声音,是时代的声音。作为说书人的代表之一,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单田芳同样忧虑着评书事业的未来。“这个行业确实不景气,书场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少,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不只是年轻演员有问题,中老年演员也有问题。下工夫不够,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他说。有些人认为评书落于俗套,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有些人觉得评书单调枯燥,拙劣于缤纷绚丽的新生媒体;有些人沉醉于千奇百怪的视频,却忘记了那铿锵有力的声音。那声音,仿佛一只倔强的驴,不由分说地载着你,走进那些早已尘封的故事。细数,单田芳老师的一生,正是中国评书发展的映射,而评书事业的起起伏伏,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惨烈写照。当奇文怪图掩盖了笔笔书香、当抖音快手代替了朗朗书声,你又是否能找回儿时倾听评书的初心呢?也许,已经淡忘了吧。新的时代中,有些会随风而逝,有些却屹立不倒,我们不知道评书的未来究竟如何,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单田芳老师所描绘的故事、描绘的世界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中,它承载我们的回忆、我们的情怀,和我们的希冀。也许有一天,你会打开手机,在缤纷缭乱的互联网上,找到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忘记一切烦恼,去倾听那来自远方的声音。童年的相伴,长久的厮守,声音不在意犹存。单老,一路,走好。单老,感谢,陪伴。文案|王泽坤排版|景艺欣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zQJb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