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你不必讨好我,我也会喜欢你

你不必讨好我,我也会喜欢你 文/ 勺斯特 配图 / 被嫌弃的松子一生 本篇文章长度为5060个字,篇幅较长, 没有时间细看的时候可以看彩色底纹的提纲字体, 跳过具体的细节分析和案例描述 台风天,我和Q约在五点见面吃饭。山竹来势凶猛,
原标题:你不必讨好我,我也会喜欢你你不必讨好我,我也会喜欢你文/勺斯特配图/被嫌弃的松子一生本篇文章长度为5060个字,篇幅较长,没有时间细看的时候可以看彩色底纹的提纲字体,跳过具体的细节分析和案例描述台风天,我和Q约在五点见面吃饭。山竹来势凶猛,下午三四点雨就开始倾盆而下。我并未因为大雨而不想出门,却开始犹豫要不要给Q发消息。如果不发的话,我担心“雨这么大他还要出门会不会很麻烦他?”“他会不会不想在下雨天出门,要不要改天?”但如果问他还要不要吃饭的话,“他会不会本来并不介意下雨,误解成是我嫌弃雨天出门麻烦?”我纠结死了,一边纠结着,一边已经提前抵达了我们约定的见面地点。最后我还是问了他要不要出来,他说都可以,我说下雨会不会太麻烦,他回说要不下次吧。我们取消了这次聚餐,我自己一个人在雨里默默走去胡乱吃了一点。后来晚上我们聊起来才知道,当时他也已经到了,以为是我不想出门,然后自己一个人去吃饭了。于是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在讨好他人这件事情上走得太远了?之后一段时间里关于这个话题我跟大概7个朋友进行了探讨,大家多多少少都遇到过相同的问题,其中有3个朋友表示自己也有这样的烦恼,有1个朋友描述自己曾经是讨好型的人,后来觉得“为了被喜欢的需求放弃自己,不咋值得”。我又听朋友的建议,阅读了一些相关的心理论文文献和资料,最终决定写一篇文章来整理最近的思考,和整理了自己的一些分析,大概能把它当作我给自己的一个答案。文章或许会比较长,我写了一个大纲让我这段时间比较混沌的讨论和思考变的比较清晰:1.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讨好?2.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健康的讨好行为?3.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习惯?4.在这一点上,我期望自己变成什么样?1.什么样的行为属于讨好?有一种人被叫做老好人,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讨好,但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的:1.掩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2.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以猜测对方的喜好为依据,作出反应(往往不是内心真实的选择)3.为此内心压抑了负面情绪讨好行为的出发点有很多,大部分时候它并不是恶意的,人们可能是因为缺少自信,也可能是因为太过期待一段关系好好发展,甚至可能因为习惯考虑他人,对自我需求的长期忽略。我有一次在遇到夜间尾随的时候,依然在担心麻烦到朋友,压制了自己的害怕,迟迟没有求助。但它有别于创造舒适相处氛围的礼貌处事,出于对他人处境考虑的共情能力和希望他人开心的善良体贴。它是一种基于不真诚前提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不会让你和对方培养出长久良性的关系,反而会积累很多负面情绪,也会阻止你对真实自我的认知。2.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不健康的讨好行为?1.你开心吗?2.你是否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欢你?3.你为什么想要讨好对方?首先,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你开心吗?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你自身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否则负面情绪会在长时间的压制下反噬。另一方面,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只有照顾好自己的感受,才能够更理智地去照顾帮助他人。以自己的痛苦换得的关系进展是不会长久的,就好像你通过顺应换得别人对你的喜欢,这个喜欢会在你的伪装取下后消失,除非你一直痛苦地伪装下去。靠着一昧迁就换来的人际关系是很脆弱的。其次,你是否希望所有人都能喜欢你,即使你不喜欢对方?浣熊和我提到她遇到一个不太喜欢的人叫她一起出去玩,尽管她对对方一点兴趣也没有,且不喜欢和她相处,但她依然没有办法拒绝对方的邀请。她说:“我不想让被人不喜欢我,即便我不喜欢的人我也不希望他不喜欢我。”而在和泼泼聊到“能不能接受见面相处的时候,对方一直玩手机”这件事情时,我说觉得我都能接受,如果对方觉得很反感玩手机的,我就不玩;如果对方一直在玩手机,我也会一直跟着玩。她则说自己和一直玩手机的人在一起会生气,就不和他们出去玩了。我觉得她很好的一点就是她有取舍,她会说出自己的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确实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能够倾听自己的需求也很重要。事实上,在这一条判断标准里我做的还算可以,朋友盛宴和浣熊都说很羡慕我能主动拒绝和说不。对应讨好型人格,也存在很多人非常自我中心,不断提出熟悉程度之外的索求,我遇到过一次会议上加了微信的同行,平日毫无互动,突然冒出来说“你给我找几个人帮我们公司活动凑个人头吧,反正大学生需要经验。”丝毫不觉得他的要求已经超出了我们关系的范畴,面对这样的人如果不能够学会拒绝,那你的精力会不断被消耗。的确,即使我困扰于自己会产生讨好行为,我讨好的对象都是我在意和喜欢的人,对于无关紧要的“别人的看法”我并不是很在意。一直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关注和时间都不应该花费在担心没有明确指向的“别人会怎么看我”这件事情上。接受自己不需要每个人都喜欢和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是自我支持系统发展的一个开始。最后一点,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出发点:你为什么想要讨好他?真的是为了对方好,还是你是为了被喜欢?这其实很重要,如果是为了让对方和自己的相处中能够感到舒适,从而站在对方角度去考虑,并做出一些自我牺牲,在没有过度的情况下,其实是一个人具有共情能力和善意体贴的表现,说明他没有以自我需求为完全中心,这其实对两个人的关系是有益的。但如果你的讨好源于你希望你对他的好能够换取到对方的喜欢,这其实是一个索取行为,本质上你将一段原本用真诚共同培育的关系变成了一个交易。3.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习惯?这里我把我和朋友们聊到的原因做了一个整理,把可能的原因大概分成了三种,分别是:1..缺乏自信,需要从外界寻求安全感2.对于关系的理解过于单一3.不懂得付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从而担心他人不会因为喜欢我们而与我们在一起,只能通过讨好的方式挽留。讨好会变成我们潜意识里最为安全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我和Q说,我担心自己只有说话做事都顺着别人才能够得到友情、爱情,他说:“你的朋友里肯定有不是因为你对他好才把你当朋友的人,总有人是因为喜欢真正的你。”我才意识到,一昧用讨好来换取友情其实是对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双重否定:这是在否定自己本身存在好的一面;这是在说我的朋友们都是为了自己舒适这样功利的原因才交朋友。而这都是不符合事实的。我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我的讨好趋势是最近才开始的,而且似乎是源于我长期无法踏入稳定感情关系这一原因。我不敢确切地归咎于此,但我的确因为这个失去自信,感到自卑,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讨好别人。番茄和我聊起过爱情,我给她看我写过的一段话:事实上我并不讨厌自己,就是在那种会不断怀疑“没有人和我情投意合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太糟糕才没能谈恋爱”的情况下,我还是很喜欢自己。我在反反复复的自我否定里,还是觉得自己大部分时候有做到我心中的标准,没有在马马虎虎的过日子,想要的事情都在努力的去达成。尽管现在的我可能别人不喜欢,我也会因为别人不喜欢而非常难过,但我心里其实很喜欢这样的自己。所以我只能继续等待有人能和我一样喜欢这样子的我,并非消极怠工,自我放弃,只是因为去揣测怎么样的样子别人会喜欢,然后变成那个样子,我会有点遗憾,现在这个我不好吗,我可是很喜欢的呢。我抱怨说假设一个人是一家店,谈恋爱是进店。我就是那种我自己的店开着可能有人路过看一眼或者停一下,但是没有人进店;别人的店都是我不管主动主动敲门也好不敲门也罢,都没有给我开门。简单讲,不管是用心机去打动人,还是用一腔热血去感动人,还是坚守自己用自己的魅力去赢得别人,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没能让我走进一段长久也好短期也好的爱情。这个事实指向的是我没有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能力,这让我非常自我困惑和不知所措。我困惑地问番茄,我自小家庭美满不缺爱,人格完全,心理健康,尽管我不完美,但我也不觉得自己活该一直单身呀,我就会开始想是不是我对别人不够好所以没有人爱我。她听完以后感叹人与人的不同,她说:“我会很讨厌自己。我会觉得一切遭受的不好的事情都是我自己活该。我不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就是当一切都是否定的时候,反正碰到好事会很开心,碰上不顺心的,我觉得我这么糟糕,理所当然。而你跟我是相反的!你会产生自我否定怀疑。”第二个原因我写“对关系的理解过于单一”,这个如何解读呢。我以为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都是存在不同类型的,而不同类型之间是没有高低之分的。高山流水促膝长谈的友情并不比酒肉之交更高贵,事实上肉欲伴侣也并不比柏拉图式的灵魂伴侣来的低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是缘分,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如果你认为所有情感都要归于同一种状态,并执着于此,那么很容易陷入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所谓目标状态,而牺牲自己当下的情感需求这样的怪圈。比如我很喜欢和朋友聊很多人生话题,聊天记录里总是一长段一长段的小论文。有一次一个女孩子跟我说:“啊呀每次你都讲很多我也很愿意听。因为我觉得你一个人真的很惨可能真的很没有人讲话,所以我会想啊呀听你多讲讲也挺好的。”我当时其实有点受伤,我以为她是因为本身对我的话感兴趣才跟我聊天,我就会肆无忌惮好像觉得我们这种深度聊天是很难得的,她这么说我的内心第一反应是觉得被人可怜了。但后来冷静下来想,她的反应让我意识到,并不是和每个人都需要发展成深入沟通的关系,有的朋友可能适合一起吃喝玩乐,有的朋友适合一起聊少女心和八卦,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去看电影,有饭友有票友,没有好坏之分。浣熊提到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个朋友max,两个人都是音乐爱好者,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聊的很来劲,但见面以后发现对方很内向很少主动发起话题。她感叹如果在现实中认识他的话可能根本不会变成朋友。而她和另一个朋友小飞则极少在线上聊天,小飞常去她家做客,和她的室友们都变成了朋友。她说其实自己因为是比较喜欢面对面聊天的,就会更倾向于和小飞做朋友而非max。后来我们聊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其实友情并非单项选择题,事实上一生中所有人都是匆匆过客,来来去去,无非是呆的时间长短罢了。没有必要强求每一段关系都变成特别理想化的样子,为了它去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就更得不偿失了。第三个原因,讨好表面上看似是在不断付出,但本质上它是一个索取行为。因为讨好者是希望能够通过顺从和迎合来索要对方的爱,出发点在于满足自己被他人喜欢的需求。当这种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他便会感到沮丧和委屈。4.在这一点上我期望自己变成什么样?首先,避免走两个极端,我不想成为非常自我中心的人,缺乏共情能力和没有礼貌的吸血鬼;同时我也不想成为一个讨好者,或者是一个他人的垃圾桶。我希望在接下来,我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对自己负责,建立自己的边界2.具有共情能力,给予而非索取3.提高适应能力,可以妥善处理不同状态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找到舒适的状态,同时明确自己的边界,在遇到自己不开心和不喜欢的时候要说出来,做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告诉对方。比如吃饭,其实没必要一直说“我都可以”,试着说出两三个自己今天想吃的东西和对方商量。只有你给出真实的反馈时,对方才能更好地了解你,并和你做出互动。同时学会适度依赖他人,一定的求助和表达需求,有的时候是会推动一段关系的发展的。我有的时候害怕,却懦弱的不说。我已经变成了不敢轻易表现柔软的人,我误以为哭是矫情的脆弱的,害怕是不可被接受的,我要求自己必须胆大勇敢无所畏惧,而不哭不表达需要好像就轻易地能够变成一个刀枪不入的女孩,其实并不是。番茄跟我说:“我总觉得你像个小太阳,就是自我发电的那种感觉,而我总要从别人那里取电。然后一天你告诉我你也需要从别人那里取电时,我一开始挺惊讶的。但是现在觉得,你还是小太阳,只是小太阳也不是永动机,这个还是跟独立不独立没关系,是情感上的帮,而互相需要是会让关系更紧密的。”我曾经以为承认软弱的话容易有所期待。期待被他人拥抱和安慰,但期待总是太容易遇见失望,所以是因为害怕希望落空才伪装。这也能说是勇敢吗,我可能只是怯弱。我需要你,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变成了在唇边徘徊说不住口的叹息。能够坦坦荡荡地告诉对方他/她被我需要着,是非常美好的信任了,在他/她面前哭或者是告诉他/她我害怕,于我而言或许是最大的勇敢。尽管我在努力避免自己称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并不意味着我就要走极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想他人之想,在相处过程中努力让对方觉得舒服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人际关系是多元多变的,讨好者其实简单粗暴的用同一种方式解决所有出现的人际问题:那就是讨好对方,降低自己。冲突和问题会依然存在,而在交往过程中,人们也会看不出讨好者真实的样子,他于是也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反馈,无法进步出新的处理方式,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的生活,此生不必取悦他人而活,不必用常人的眼光判断自己的审美,不必掩饰自己的喜恶尽管大胆畅言,不必在表达观点前忐忑不安,不必时时刻刻患得患失去挽回什么,只要做了你自己。爱人不用屈就,恨人不用遮掩。相信最真实的你自己是值得一切好事的。Youreallydeserveit.︾关于孤独每个离开过故乡的人,都常有想拥吻的冲动,但往往是孤独刚要说话就下雨分享得再多,孤独也不会少去一分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这个黑夜与每个黑夜一样令人猝不及防关于爱我给那个男孩买了三年的中南海,最后他娶了别的女人,抽上了中华爱故事与爱情无关,与爱有关。一封原始女人的来信。罗曼蒂克瞎侃之一“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你和我不一样,但我还是喜欢你关于生活在美东生活的第四天,我过得如何?不好。毕业一周年,和生活相处的还好吗?毕业一个月,和生活短兵相接,你喜欢它吗?二十二岁,我总轻易想到放弃我自己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今年大四的同学关于瞬间我很在意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那些让冬天变得温暖的瞬间这些瞬间让我庆幸分享100个觉得生活真美好的瞬间关于记忆状王宋世杰说味觉和嗅觉是最久的记忆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aR5q6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