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田居小日子「Hi话题」当代水墨拍卖数据解读,“洗牌”后的真实行情

文|吕晓晨 数据统计|晓晨、朝贝 图片提供|各拍卖行 我们已经许久没有讨论“当代水墨”这一话题了。从2016年北京保利取消标志性的“SHUI MO”专场,到2018年中国嘉德设立的“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或许意味着二级市场新的轮动开始
原标题:「Hi话题」当代水墨拍卖数据解读,“洗牌”后的真实行情文|吕晓晨数据统计|晓晨、朝贝图片提供|各拍卖行我们已经许久没有讨论“当代水墨”这一话题了。从2016年北京保利取消标志性的“SHUIMO”专场,到2018年中国嘉德设立的“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或许意味着二级市场新的轮动开始;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也正在推出当代水墨大展,“水墨”这一关键词在学术上重新被关注。经历了“爆火”又“骤跌”之后,当代水墨的真实行情究竟怎么样了呢?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主要从二级市场的行情来对当代水墨板块进行分析;而之后也将会从艺术家创作、一级市场、学术等角度来进行梳理。延伸阅读:“学院派”“新水墨”“新工笔”“新文人画”“实验水墨”……接下来还会在市场走俏吗?▶“新水墨”的戏台子为什么塌了?从2012年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行在纽约相继推出中国当代水墨的展览及展售会,到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同年推出“水墨新世界”“中国当代水墨的中坚力量(夜场)”,为新水墨在二级市场的爆发开始蓄力;2013年纽约大都会推出的“水墨”大展,让大家对新水墨的憧憬再度被刷新。而在一级市场中,作为水墨大省,山东的青州、浙江的杭州和江苏的南京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再加上书画也是馈赠礼物的热门选项,这些都可以被视为当代水墨市场的预热阶段。201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大展现场虽然青州、杭州、南京这些城市都拥有不少做当代水墨的“画廊”,但这些“画廊”并不以展览梳理当代水墨,也不印画册做推广,而是经营近现代水墨的同时,顺带“倒卖”当代水墨。当时80%的艺术家没有代理画廊,在艺术家和买家之间联通的不是职业经纪人,而是一种叫做“倒爷”的群体。他们告诉艺术家,买家需要的平尺数,艺术家按照尺寸完成订单。买的时候不看画面,先量尺寸。甚至一定程度上,当时的艺术家价格都是这些“倒爷”一手炒起来的,据悉一位现在依然活跃的“70后”水墨艺术家,价格从5000元炒到30000元只用了一年。艺术家没有专业的机构代理,没有学术支撑,定价也没有专业的依据……这些,都为当代水墨的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不安稳的“炸弹”。在这次对水墨话题的探讨过程中,我得以和平艺术负责人、资深艺术市场专家许志平先生进行了一番对话。作为一名市场的亲身经历者,也是经营新水墨的画廊主,许志平讲述了很多水墨市场早期的故事。许志平直言:“中国大陆的当代水墨市场有一个怪现象,可以直接跟艺术家订货。画什么不重要,平尺够了就行。艺术家不需要画廊,自己就能卖,而且比二级市场贵很多。但很多艺术家的家里还真的门庭若市,订单不断。”好景不长,这一新兴的板块很快就从“神坛”上跌落,2016年北京保利取消标志性的“SHUIMO”专场,青州一带的很多艺术家作品,也几乎以当年的一折价格来出售。资深艺术品经纪人李苏桥曾经对此调侃道:“所谓新水墨的热闹场面已经进入演出的返场阶段,我仍然坚持认为不宜提什么‘新水墨’的模糊表述,所谓的‘新水墨市场’就是市场人士匆匆忙忙搭的一场戏,现在戏台子都塌了。”当代水墨艺术家2018年成交总额TOP10(单位:万元,只统计指标拍卖行春秋拍卖的水墨作品,个别艺术家其他媒材作品不包括在内)而2018年的艺术市场,“新水墨”板块似乎萌发了一些新动态:“80后”郝量与高古轩画廊合作,在纽约推出新展,并在9月底的香港苏富比挺进千万元大关,创下“80后”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5月的“艺术北京”博览会上,不少画廊都打出了水墨牌;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艺术家李津的作品;在中国嘉德秋拍中,水墨部门策划了“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以策展的思路再次梳理这一板块的市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大型机构,都相继推出水墨大展……那么当代水墨真实行情究竟如何?对此,我们划分了七个板块,分别为“学院派”“新水墨”“实验水墨”“中国式书写”“新文人画”“新工笔”以及“70&80后”。并且以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香港、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和北京匡时这五家公司在北京、香港的七大专场的春秋两季拍卖为样本,统计了其中代表艺术家近五年的成交总额。▶学院派当代水墨,“正统”出身就一定好卖吗?“学院水墨”的划分依据是艺术家拥有在国内美院执教的身份,并且有众多学生。其中的代表有贾又福(b.1942)、田黎明(b.1955)、丘挺(b.1971)等艺术家。艺术家贾又福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作为李可染的学生,贾又福是学院派水墨的代表艺术家之一。2014年的最高点上,贾又福共有24件作品成交于指标拍卖行春秋拍;2016年,贾又福在香港二级市场仅于保利香港成交一件作品,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各成交一件,中国嘉德成交6件,因此2016年也是贾又福作品近五年来的行情最低点;虽然2017年有所回升,但在2018年的拍卖中,贾又福的作品在佳士得香港和嘉德香港、中国嘉德的春秋两季拍卖中成交14件,但缺乏高单价支撑,仍不容乐观。贾又福《太行风情长卷·书法》书画49×745cm、书法49×113cm镜心、设色纸本以1840万元成交于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另一位同属学院派的水墨“老炮”田黎明,他的作品多数成交于市场早期,而在“新水墨”板块大火的几年,田黎明几乎被挤出了二级市场榜单。在2018年指标拍卖行的成交作品中,田黎明的最高价仅为23万元。田黎明《云淡风清》68.5×70cm镜心、纸本设色以23万元成交于2018中国嘉德春拍▶曾红极一时的“新水墨”,只是资本寻找的替代品吗?在2008年经济危机、当代油画行情遭遇“滑铁卢”后,资本经过摸索,迅速在当代艺术二级市场寻找到了下一个替代品:“新水墨”,这也正是前几年走俏的核心板块,李津(b.1958)、刘庆和(b.1961)、武艺(b.1966)等艺术家均出自这一板块。艺术家李津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以李津为例,2014年是李津近五年二级市场行情的高点,此后在二级市场“新水墨”板块的洗牌中,李津的作品上拍数量逐渐减少,在2018年达到了最低。但是一级市场似乎正相反:玉兰堂、墨斋InkStudio两家画廊均是李津的代理画廊,在每次博览会现场,经常能看到有李津的重要作品出现,据悉都有不错的销售。此外,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在2018年收藏了李津的作品,李津在一级市场仍有非常牢固的藏家基础。李津《百宴图》(三联屏)179.0×96.0cm+179.0×30.0cm×2镜心、纸本设色以66.7万元成交于2018中国嘉德秋拍同样属于“新水墨”重要艺术家的武艺、刘庆和,在2018年指标拍卖行的春秋拍中,均只有一件作品成交,且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下。但是回到一级市场,同尺幅的作品价格却能达到二级市场的近十倍。武艺《民兵》66×46.5cm镜心、纸本设色以4.83万元成交于2018中国嘉德春拍刘庆和《少女》139×70cm镜心、纸本设色以9.43万元成交于2018中国嘉德春拍▶实验水墨,被二级市场消化了吗?在实验水墨板块,海归艺术家谷文达(b.1955)和已故艺术家李华生(1944-2018)都是重要的艺术家。最近五年,谷文达的作品多以香港二级市场成交为主,但高价都产生在大陆拍场;最近两年,谷文达的成交逐渐转移至内地。但从下图柱状图可以看出,谷文达的成交总额总体逐年缩减。艺术家谷文达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谷文达《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B1-B3》537×94cm×3宣纸、墨、白梗绢装裱以1495万元成交于2013年北京匡时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李华生在2018年初逝世,作品由李华生艺术基金会(美国)打理。在一次博览会现场,和李华生艺术基金会(美国)在全球独家合作画廊——墨斋InkStudio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由于基金会对艺术家作品流向市场也有一定的把控,如今李华生的作品在一级市场的露面也是极为难得的。李华生《己卯·芒种》365×144cm宣纸水墨1999以264万元成交于北京保利2006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中国式书写(新书法)”,足够有颠覆性吗?在以“新书法”为主要创作形式的艺术家中,王冬龄(b.1945)、王镛(b.1948)、魏立刚(b.1964)三位堪称代表。他们在书法和当代艺术之间找到契合点,以“书”代“画”,独创当代水墨的又一风格。艺术家王冬龄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王冬龄从2002年就进入二级市场,但近五年在指标拍卖行成交很少。并且从图中来看,王冬龄2014年并无作品在指标拍卖行成交。在本文统计的所有艺术家近五年的指标拍卖公司春秋拍成交总额中,2016年是大多数艺术家的低点,但对于王冬龄来说,2016年却是他近五年来拍卖成绩最好的一年。在资深藏家刘钢看来:“王冬龄的‘乱书’颠覆了传统的章法规则,降低了书法的可读性,开创出一种通过图像表现水墨韵味的书艺形式。”王冬龄《乱书-龚自珍》96×178cm镜框、纸本水墨2016以30万港元成交于2018佳士得香港秋拍王镛《草书-李白》53×234cm镜框、纸本水墨2014以75万港元成交于2018佳士得香港秋拍魏立刚《檀香炉涧舫烟霞邨》114×114cm镜框、纸本水墨、丙烯2018以25万港元成交于2018佳士得香港春拍▶“新文人画”三十年,以策展思路耕耘市场1985年,李小山在《江苏画刊》发表了《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对中国画创作现状进行猛烈批评,并宣告“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而中国“新文人画”的议题和展览还是对当时的现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18年中国嘉德秋拍便组建了“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这一专场,对这个诞生伊始就不乏争议的板块进行梳理。延伸阅读:「Hi话题」“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一次不可或缺的出场艺术家朱新建近五年拍卖(单位:万元)由于我们的数据统计样本只来源于以上提到的七大拍卖专场的春秋两季拍卖,因此艺术家行情的变化也表现得更为直观。2014年,艺术家朱新建(1953-2014)去世;在2015-2017三年中,由于指标拍卖行春秋拍中的成交作品少,因此这三年也是朱新建的价格洼地;但在2018年中,由于有重要作品出现在二级市场,因此朱新建的行情大有追赶2014年之势。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专职画家、资深策展人陆逸曾如此评价朱新建的艺术造诣:“朱新建属于引路型画家,他对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式接受,对西方艺术的开放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后来新生代画家。”朱新建创作于1987年的《虚空大地》(三联画)曾在2014年西泠印社秋拍以632.5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此番再度上拍于2018年中国嘉德的“新文人画现象三十年”专场,最终以368万元成交,为专场第二。朱新建《虚空大地》(三联画)128×61.5cm×3中国书画1987以632.5万元成交于2014年西泠印社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2018年再度上拍于中国嘉德,以368万元成交陈平《春夏秋冬》134×66.5cm×4四屏镜心、纸本设色1999以230万元成交于2018中国嘉德秋拍▶“新工笔”,当代水墨板块的新贵崛起“新工笔”部分可以看做当代水墨的高价区间部分,艺术家以细腻的笔触,将画面的细节描绘到极致。这类作品淡雅安静,颇具气质,品相十分讨喜。刘丹(b.1953)、李华弌(b.1948)、徐累(b.1963)、秦艾(b.1973)、徐华翎(b.1975)、郝量(b.1983)等艺术家均属于这一板块。艺术家徐累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以徐累为例,2014年徐累有28件作品上拍,这也是他近五年行情的最高点,其个人拍卖纪录也诞生在2014年;而到了2015年徐累仅有18件作品上拍;2018年徐累只有11件作品上拍,成交6件。徐累《霓石》(四联作)260×145cm×4绢本彩墨2012-2013以1840万元成交于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刘丹《山原的凝视》147.5×350cm水墨纸本2013以1030万港元成交于2017年匡时香港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李华弌《飞瀑青松》96.8×180cm设色纸本、镜心以460万元成交于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秦艾《偶相逢》91×171.5cm镜心设色纸本2011以106.2万元成交于2014年保利香港秋拍除了以上几位艺术家之外,徐华翎也是“新工笔”领域的代表人物,她从2004年就进入二级市场,并且一度堪称市场的宠儿。但是在“当代水墨”板块的波动中,徐华翎的行情同样也受到影响,以下图的《香》为例,2014年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57.5万元成交,当时的估价为45万-65万元;而在2017年中国嘉德秋拍再度上拍,18万-22万元的估价相当于打了三折,最后以33.35万元成交。徐华翎《香》159×100cm镜心、绢本设色成交价:57.5万元,2014年北京保利秋拍;2017年中国嘉德秋拍再度上拍,以33.35万元成交面对这种差别如此之大的价格,那么到底是哪种更合理呢?在许志平看来,徐华翎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大,因此当代水墨市场受到波动时,作品量大的艺术家很容易面临崩盘。“不管是近现代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信心指数。信心指数来源于作品稀少,不易买到。同时艺术家二级市场行情稳定还需要有一级市场的画廊来进行护盘。如果艺术家直接卖画是不合理的:比如艺术家卖给A藏家是8万元一平尺,和B藏家关系好就卖7.5万元一平尺,如果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价格体系,那么也很容易发生崩盘。因此当下的二级市场价格更为合理。”▶“70&80后”的当代水墨艺术家,未来的中坚力量?比起以上的“老炮”们,“70&80后”艺术家是晚辈,但也不乏“新贵”的出现。包括曾健勇(b.1971)、徐华翎(b.1975)、任重(b.1976)、孙浩(b.1980)、郝量(b.1983)等。艺术家郝量近五年拍卖成交总额(单位:万元)郝量的作品从2011年才正式进入二级市场,从近五年的成交总额来看,虽然2015年“新水墨”的崩盘让他个人的行情也受到影响,但是很快便触底反弹。并且近两年也不断刷新个人拍卖纪录:2017年北京匡时春拍中,郝量的《移用解剖学》以575万元成交,成为当时艺术家的个人拍卖纪录;但一年后,高古轩画廊宣布与郝量进行合作,并在画廊的纽约空间为他举办了个展,也标志着中国新工笔绘画在国际上迈出的一大步。在2018年9月底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郝量的《壳》以1452万港元继续刷新个人拍卖纪录,同时也将“80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好成绩改写。而两个月后的佳士得香港拍卖中,郝量的《猎人与地狱变》也强势破千万港元,也让郝量继续坐稳“80后”新工笔一哥的位置。郝量《壳》145.5×92cm重彩绢本2010-2011以1452万港元成交于2018香港苏富比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郝量《猎人与地狱变》230×147cm重彩绢布以1066万港元成交于佳士得香港2018秋拍‍‍‍‍‍‍‍在“70&80后”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中,有一位属于“传统派”的艺术家任重同样引人瞩目。由于画风与张大千有所相似,因此任重的藏家分布广泛:不但有近现代书画的藏家,同时也包括当代水墨的藏家。2018年匡时上海春拍中,任重的《九龙脑海》在“万里云从——龙主题艺术珍品夜场”以1748万元成交,为专场第三高价,仅次于村上隆5589万元的《云龙图——红色突变》,以及一件2126万元的春秋时期的青铜龙形器。任重《九龙闹海》138.5×357cm镜片绢本2018以1748万元成交于2018上海匡时春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80后”艺术家孙浩,同样也在近些年表现抢眼。这位善于画马的艺术家在2013年前后参加“青年艺术100”时就已经取得了相当的关注度,2016年在艾米李画廊的个展也为他进一步巩固了一级市场。在2018年中国嘉德秋拍中,孙浩的《青春的纪念碑》以207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我们也不妨猜想:未来“80后”的新水墨板块,还会出现哪些新生力量。孙浩《青春的纪念碑》280×227cm镜心、设色纸本以207万元成交于2018年中国嘉德秋拍,刷新艺术家个人拍卖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当我问到许志平先生当代水墨板块还有哪些遗忘的名单,他回答:“当代水墨的盘还是不够大,可能所有艺术家加起来都不到50人……至于今后的行情,如果是没有被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作品,是不会有行情的。当然,极少数除外。”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WrBlbDPd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