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曾三次干涸如今重现碧波荡漾看青藏高原明珠--甘肃尕海华丽变身

尕(音读ɡǎ)海,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甘肃省最美的湖泊,甘南州第一大淡水湖。 尕海湖的周边就是被誉为“高原水塔”的国际重要湿地-尕海湿地。 千百年来,未被开发的尕海象睡美人一样,静静地卧在甘南大草原上。 尕海位于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海拔
原标题:曾三次干涸如今重现碧波荡漾看青藏高原明珠--甘肃尕海华丽变身尕(音读ɡǎ)海,藏族人民心中的圣湖,甘肃省最美的湖泊,甘南州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的周边就是被誉为“高原水塔”的国际重要湿地-尕海湿地。千百年来,未被开发的尕海象睡美人一样,静静地卧在甘南大草原上。尕海位于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海拔3480米,距碌曲县城49公里,距离郎木寺36公里。尕海四面环山,发源于南山郭尔莽梁的琼木旦曲、翁尼曲、多木且曲三条河流,与洼地泉水成为尕海湖永不枯竭的源泉。1998年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尕海湖面积达到23.54平方公里,连同周边的湿地面积共5.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5米。尕海湿地是黄河重要支流洮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地--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若尔盖湿地也称黄河第一湾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根据科学推算,若尔盖湿地蓄水总量近10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这一湿地后,径流量能增加29%,枯水季节能增加45%。尕海湿地水草丰茂,每到春秋迁徙季节,成群的白天鹅、灰雁、班头雁、灰鹤、棕头鸥、赤麻鸭、绿翅鸭、针尾鸭、鸬鹚、黑鹳、黑颈鹤、草原百灵等近百种鸟类,从江南沿海、甚至东南亚、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飞来栖息生育。尕海湿地和草甸中成长的苔藓及蕨麻、梅花藻等多种植物,为鸟类提供了广阔的觅食点和栖息空间。游客可在专门设置的观鸟亭里远远地观看、拍照。尕海周边的草原也是亚洲最优良的草场之一,气候凉爽宜人,是人们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每月的7月至10月,是尕海的最漂亮的季节,五颜六色的野花铺盖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镶嵌于草原之中的尕海像一面明净的镜子,自由翱翔的候鸟,嬉戏的水鸟,草原上悠闲牦牛、奔腾的骏马,成群的绵羊……在蓝天白云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这样的美景也曾经消失过。尕海所在地是牧区。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与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原因,尕海湿地面积逐年缩减,湖水面积也不断缩小,湖水面积也平均只有4.7平方公里。尕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地表裸露,草场沙化,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湿地萎缩。1995年,尕海首次干涸见底,曾经碧波万顷、天湖一色的圣湖成了一个硕大的沙坑。1996年,尕海有了少量积水。1997年,尕海再次干涸。2000年,尕海出现了最严重的一次干涸,湖内的生物遭遇灭顶之灾,死鱼的腐尸臭味像幽灵一样飘荡在草原的上空。生活在尕海周边的藏民扎西大叔告诉我,2000年,尕海干了,牛羊喝的水和人们的饮用水都没有了。他们到处去找水,最远要到十几公里才能找到,然后背回来。尕海的三次干涸见底引起了全世界关注,一场拯救尕海、保护湿地的行动悄然展开。为了保证尕海的水源,政府投入巨资在尕海湖出水口修筑建尕海滚水坝,抬高了水位,扩大湖水面积;并修建长4.7公里的引水渠,将尕海附近忠曲河的河水引入尕海。政府采取了置换湖区3600公顷集体牧场,建立尕海核心区围栏育草,实行保护区全面禁牧,禁止采挖药材,通过补播、施肥技术修复草场,引导牧民合理放牧,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还将位于尕海保护区的尕秀乡政府搬迁,从湖边穿过的长22公里的尕海-玛曲公路进行改道,一条长60公里的尕秀-玛曲公路取代了原公路。近些年以来,在政府和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尕海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尕海湖面水位逐年上升,湖水面积由2000年第一次湿地调查的4.85平方公里,恢复到如今的23.5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已增至5.3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位有了明显提高,湖区周边60%以上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蓄湖和调节气候的能力大大增强。尕海周边的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量增加,草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大大增强。禁牧区的草场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牧草数量翻了一番,产草量提高20%以上,有效遏制了湿地周边草场退化、沙化的进程。站在尕海湖畔,眼前是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色。圣湖尕海重现“天蓝水清、鸟飞鱼跃”的壮观景象。据了解,近些来,尕海湿地栖息鸟类种数达222种3万多只。2011年9月,尕海成功申报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球第1975处、我国第41处、甘肃省首处国际重要湿地。文/图纳兰小鱼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AVb6Q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