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危机【专栏】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日本认同危机

◆《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 田庆立 当前的全球局势进入空前的不确定性时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潮流纵横交错,右翼势力和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之间的斗争日趋炽烈,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强势复归,任何民族国家均面临着今后将会
原标题:【专栏】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日本认同危机◆《日本新华侨报》专栏作者田庆立当前的全球局势进入空前的不确定性时期,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潮流纵横交错,右翼势力和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之间的斗争日趋炽烈,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强势复归,任何民族国家均面临着今后将会何去何从的困惑,在此背景下,日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家认同危机。第一,个人主义凸显。显然,国家是由众多分散个体依据一整套组织规则和制度约束构建起来的共同体,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一度示人以整齐划一的团队形象,难以彰显颇具个性的自我特征,这一倾向尤其是在二战期间表现得最为显著。随着战后和平宪法的实施,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崇尚自我、回归本真成为战后一代代年轻人追寻的目标,个人主义弥漫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国家意识的淡薄和缺失,这种现代化的代偿引发了日本保守派政治家们的深刻忧虑,因此通过修改《教育基本法》,增加“乡土情”和“祖国爱”的内容,试图予以校正和化解。第二,消费主义泛滥。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国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助推着日本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金钱至上、消费主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金钱拜物教”在整个社会滋生蔓延,如同细菌般快速繁衍增殖,导致传统价值观受到挑战和质疑。在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娱乐至死”风潮当中,迫使人们反思传统价值观的优势所在,甚至出现部分右翼政治家推崇《教育敕语》的言论,而这恰恰是在应对消费主义泛滥恐慌中的“饮鸩止渴”之举。第三,美国主义式微。战后长期以来,日本尊崇美式民主体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鉴于美国的超强实力和日美同盟关系,亲美主义思潮在日本国民和政治家群体具有深厚的情感基础。“惟美国马首是瞻”甚至成为概括日本外交政策的代名词之一,日本学者白井聪甚至形容日本的国家体制过度“依美”和“傍美”乃是“坠入对美从属陷阱”。然而,即便是在美国不再值得信赖的情形下,在思考日本国家的前途命运时,依然念兹在兹地主张依靠日美同盟的政治家也不在少数。尽管美国已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推向极致,甚至不惜向以日本为首的盟友开刀,但崇尚美国主义的政治家们依然心存幻想,如同断奶的婴孩般对美国妈妈抱有无限依恋和幻想。随着美国主义日甚一日地式微,如何谋求日本国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亟待日本政治家对这道难题加以破解。第四,全球主义消解。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署以来,民族国家的基本形态一直延续下来,固定的领土疆域,独立的国家主权,限定的国民构成,成为体现一个民族国家的标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跨国移民浪潮的冲击,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往基于地理空间和思维传播的藩篱被逐一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日趋模糊,随着数字经济的强势崛起,数据流和资金流显现跨国化趋势。全球主义潮流对日本民族国家疆界的冲蚀和瓦解作用显然不容低估。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日本面临的认同危机,既具有与其他民族国家类似的共性,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和全球主义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如美国主义束缚的日本自身的个性,如何化解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国家认同危机,摆在了世界各国以及日本国民面前。(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教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B5nqr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