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攀比心怎样教育被“攀比心”毁掉的中国孩子

作者:禾甜(富书签约作者) 小姑娘哭了,在我的课堂上,并且毫无征兆。 她抬头看着我,胖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是第一次给这么小的孩子上课,也是第一次碰到有孩子在课堂上哭,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本能地停下来,蹲在她面前,为她擦眼泪。 我害怕
作者:禾甜(富书签约作者)小姑娘哭了,在我的课堂上,并且毫无征兆。她抬头看着我,胖胖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是第一次给这么小的孩子上课,也是第一次碰到有孩子在课堂上哭,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本能地停下来,蹲在她面前,为她擦眼泪。我害怕她身体不适。小女孩没来得及回答我的询问,倒是旁边女生大声回答我:“老师,是她没有自信。”什么?我还没反应,其他孩子开始七嘴八舌:“上次课她也哭了!”“她每节课都这样,杨老师都不理她了!”我把挡在她眼前的刘海拨到一边,看着她的眼睛。小女孩抽泣着说:\"他们都会背,就我不会,呜...”班里的孩子大大小小,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在智力发育水平、理解能力方面是有差异的,对他们的要求不能相同。大一点的孩子短时间内能够背诵一首五言绝句,刚上一年级的她不能,她又无法接受有人比她背得快。下课后,她把自己裹在窗帘里,远远地看着打打闹闹的同学,情绪很低落。为了转移她的情绪,我让她给同学们表演她擅长的拉丁舞。没想到,大家的掌声,也没能让她高兴起来,还一直在说:“我就是比不过她们。”看着她畏缩、小心、沮丧的样子,我心里不好受。才一年级的孩子,心里有如此大的重压。凡事都要与人比,比过了开心,比不过难过,孩子哪里还有幸福可言。二、攀比,是人的本能人先天就有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渴望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崇拜,认为自己就是最强的那一个。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猴王心理”。如果父母的“猴王心理”过重,争强好胜,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导或影响孩子去处处与人相比。只是,一比较就会有输赢,分强弱。若比较的后果差强人意,孩子自己会失落,父母也会去责怪孩子。以下的语言也许是你经常对孩子说的:你呀,就知道玩,你看人家兵兵,天天学习,成绩多好呀!看你一身脏得,又闯祸了吧!你看人家晓冰多听话,从不惹大人生气。你咋这么笨呢?这首诗背多长时间了,还记不住,隔壁芳芳两遍就背出来了。你再这样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让浩浩来做我们的孩子。这些话,有时是父母一时气愤口不择言,有时是父母使出的激将法,有时是父母觉得面子受损,得让孩子知道自己在生气。可这些话一出口,对孩子是怎样的伤害呢?本就受伤的心,怎么受得了父母的一再指责?记得我家以前的邻居,是一对化工厂工人夫妻,文化程度低,工作又苦又累,工资还不高。他们对女儿英子的希望就是好好学习,出人头地,不再受父母受的罪。英子只要考得不好,我在家都能听到隔壁的嘶吼:你怎么那么笨,连算数都不会,又比人家少了两分,怎么不去死。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父母供你上学容易吗。英子还被限制与同学玩耍,“成绩那么差,还好意思跟人玩,你好意思,我都觉得不好意思。”渐渐地,英子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闷不吭声。整个人内向又自卑,成绩也一落千丈。成绩下降,父母责骂;父母责骂,更加考不好。终日躲在家里,不愿与人交往,一见陌生人就全身发抖,社交出现障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自卑的人自我价值感低,甚至无价值感,这种对自我的否定,其实是对自我的攻击,导致自我封闭、抑郁症的发生。俞敏洪曾经花十年时间才从自卑中走出来,他说:\"自卑是一种比狂妄还要糟糕的情绪,因为它导致你怕失败,而什么都不敢去做。\"而现在我才明白,什么都不敢干,才是最大的失败。三、嫉妒,是“攀比心”的附产品嫉妒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嫉妒使人不断努力,去追赶、去超越。周国平给嫉妒定过性,他说:既然嫉妒人皆难免,也许就不宜把它看作病或者恶,而应该看作中性的东西。只有当它伤害自己时,它才是病。只有当它伤害别人时,它才是恶。小孩子的嫉妒心理表现出来,只是小病小恶。比如:家里来了小客人,父母倾注的热情多了,小孩子就会噘嘴生气,甚至横加阻挠。别的小朋友穿漂亮的新衣服,会哭闹着让妈妈买,甚至还会要求烫头发、涂口红,就是要把对方比下去;玩游戏必须自己赢,如果输了,就会破坏游戏,强词夺理。二胎家庭的同胞竞争障碍也来源于同胞间的嫉妒。《妈妈是超人》综艺节目中,贾静雯女儿咘咘因为嫉妒妈妈抱妹妹,出手将妹妹推倒在地。有时候,小孩子的嫉妒仅仅是出自对母爱占有的本能。而父母有意无意地比较,才会让这种嫉妒变本加厉。今年六月,山东淄博发生的初三学生杀人案。起因就是源于嫉妒。犯罪嫌疑人秦同学和受害人马同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不分伯仲。秦同学的父母是教师,马同学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在秦同学父母眼里,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儿子就应该比马同学强。父母的压力让秦同学嫉妒心盛。圣经说:“由于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惨案就这样发生了。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在他的《道德箴言录》里也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是不会有丝毫同情心的。”嫉妒只会使人攻击性增强,变得狠毒。四、攀比的前提,是正确评价孩子孩子小,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源自亲近人的评价。当孩子年幼的时候,家庭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庭教会孩子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这是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的观点。要正确评价孩子,父母要先从改变自己的观念开始。好孩子不是比出来的,而是爱出来的。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要让孩子明白,即使TA不是最优秀的,哪怕一败涂地,父母的爱也不会消失。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父母要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有了安全感,孩子才会更勇敢。父母要承认自己不完美,并能做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父母要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掌管好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的技能。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免会犯错,但教育无小事,请怀一颗敬畏的心去培育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在成长中,修正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正确引导孩子参与竞争,放心让孩子吃点苦头,磨练抗挫折的能力。蔡康永在《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一书中写道: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或伴侣,难免想比较:\"你为什么就不能像那个谁呢?\"嗯,对家人一定有期许,但最好别比较,比较多了,彼此都学得嫉妒和怨怼,毫无养分。因此,父母的心态要平和。要成为孩子的人生教练,让孩子成为球场上的球员,允许孩子犯错和受挫。加强孩子“逆商”的培养,既要赢得起,更要放得下。如果真的控制不了要去比较,请听一听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的建议:向孩子强调,成功的定义是,自己不断努力以及取得一点一滴的个人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请鼓励孩子与自己比,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己的孩子。作者简介:禾甜,富书签约作者,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在凶猛都市披荆斩棘,心却向往东篱采菊禾田飞歌。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J283r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