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span对不起,《邪不压正》不咋地

肉叔昨天去看了《邪不压正》的小规模点映,翻来覆去一宿没睡着: 懵逼,不知道说什么好。 今天电影上映了,翻了翻同行们的评价,更懵了,各种夸: 电影很姜文! 比如宁浩之前在长城脚下看完首映礼,就跟记者说: 特别的爽,特别的姜文,特别的
原标题:对不起,《邪不压正》不咋地肉叔昨天去看了《邪不压正》的小规模点映,翻来覆去一宿没睡着:懵逼,不知道说什么好。今天电影上映了,翻了翻同行们的评价,更懵了,各种夸:电影很姜文!比如宁浩之前在长城脚下看完首映礼,就跟记者说:特别的爽,特别的姜文,特别的电影,非常像电影的电影,非常是电影的电影。“很姜文”是什么意思?肉叔怎么就觉得,并没有多好看啊。邪不压正HiddenMan放心,电影刚刚上映,肉叔不剧透,只说一下《邪不压正》的故事梗概:孤儿李天然(彭于晏饰)跟师父一家相依为命,15年前,投降了日本人的大师兄朱潜龙(廖凡饰),带着日本人根本一郎,杀了师父全家,李天然逃了出来,被一个美国人养大。15年后,成为美国间谍的李天然奉命回北平,准备假公济私报仇时,遇上了蓝青峰(姜文饰)……他们怎么杀了我师父一家我就怎么杀了他们肉叔看完电影,想到的第一句话,是姜文说给冯小刚的: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也得是酒。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这回好,人冯小刚那边拎来了瓶不错的酒(我说的是《芳华》),姜老师这边儿呢?自己喝大了然后大喇喇端了盆凉白开,盆底磕桌沿上闷响,盆里水波生猛晃荡,完了大喝一声:干!真干不动。为啥,至少对我个人来说,片子别说余韵了,当时喝着味道就有点白。“余韵”倒不是高晓松所谓的那个“淡淡的北京的那个味道”。高晓松说的有一点肉叔非常认同:姜文的电影,不管原著什么样,最终拍出来的都完全成了他自己营造的气氛。什么气氛?姜文导演的电影不多,加上这个拢共6部,都带有非常突出的时代氛围,咱们挨个捋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不是时间段)。《阳光灿烂的日子》,70年代初;《鬼子来了》,鬼子的刺刀捅进中国农民不愿醒的梦的一瞬间;《太阳照常升起》,1976;《让子弹飞》,即将承认国民革命失败的民国年间;《一步之遥》,北洋统治偏居一隅清梦被打破的前夕。有怀念“北京的味道”?有,《阳光》里多少带点。但更浓烈的,不管是1976年还是张麻子前往鹅城的民初,都是一群纯粹的白日梦想家试图建立理想国,失败或者即将承认失败的瞬间——前半句是姜文电影里革命浪漫气息的来源,后半句是姜文电影里颓败感的由来。姜文实在是太擅长抓住那个理想幻灭瞬间的情绪了。这点在《邪不压正》里也很突出,电影开场就很抓人:下了雪的北平。《邪不压正》故事主线的时间点是1937年,鬼子打开卢沟桥进城前夕。同样是华洋混杂,但姜文镜头里的北平,跟陈凯歌《妖猫传》里的大唐长安不同——陈凯歌的长安,是西域诸国四方来朝,就为看一眼极乐之宴的盛世景象。繁荣得从容不迫。姜文的北平呢:洋人开着福特T型车跟黄包车抢道,中国人(蓝青峰)一口京片儿+日语+英语,中国人(李天)中国话还不如洋人溜,甚至还有中国人(朱潜龙)打算反清复明……街上尽管人不多,但一会东边蹿一个出来,一会右边有人毡帽遮脸的低头跑过,后头蒸汽火车呜呜呜拉着长汽笛打碎北平古老清冷的晨空。乱,乱遭得透着一股无头苍蝇似的焦虑——蓝青峰们也不知道出路在哪。只能住在“曹雪芹在这写过《红楼梦》”的12处大院儿里,维持着“就为好这一口”宁肯绕远买醋也不去近处小卖部的“体面”,凭直觉杀日本人,杀汉奸。至于让他自己举事……他真不知道该怎么着,就像朱潜龙问蓝青峰图个什么,自己当总统?不成,他玩不玩得转先不说,关键是他压根不知道怎么玩。-你干嘛让他回来杀人-不是让他杀人,有人替他杀人对于理想国幻灭前莽夫四处乱撞的氛围拿捏,我猜大概这就是很多人说的“电影很姜文”的意思吧。顺便一提,姜文在片里塑造了个华北第一影评人——是个太监(姜文曾经某次说“让影评人评电影,就像让太监谈做爱”)。最损的是,这位华北第一太监影评人潘公公(史航饰),每次评价电影就只有五个字。非剧中角色形象好了,姜文一贯的优点有了,看起来也有点意思,有小宝贝就要举手了:那肉叔你这个胖子怎么还嫌人家没余韵?是不是我们家文文挤兑你们影评人,你泄私愤?不是。我有多喜欢姜文以前的电影,就有多不喜欢《邪不压正》。还是拿他劝冯小刚的那段话说事,他说电影应该是“酒”,肉叔顺着想了下,这“酒”是什么?是银幕上放出来的影像光影?不是,银幕上放得烂七八糟的玩意儿多了。是跌宕起伏的精彩?不是,小蝌蚪找妈妈跌宕个什么劲啊。是诺兰式的、盖·里奇式的、昆汀式的叙事诡计或者惊奇蒙太奇?好像也不是,平铺直述并不耽误“肖申克”满地球拿第一。电影最终的目的是,共情。你仔细咂摸一下,你最喜欢哪一部电影,然后再想一下为什么喜欢它,肉叔相信你一定会说出个与你彼时彼刻相通的情感。肉叔说几个偏门点的私藏:《人类清除计划》,故事特别简陋,就地球人脑子抽了,每年抽出一晚,随便杀人不犯法;手法没什么精巧可言,纯粹爆米花电影;更别说啥深刻含义了。这个系列我每部都追,无非就是因为当年遇上他时正好自己不顺,看完特别发泄,看得我酣畅淋漓,把自己代入成主角,锤爆一群烦人精的狗头。(甚至不怕你们笑话,肉叔每次不顺,都会看一部烂仔帮,昨天刚重看了《热带惊雷》。)《人类清除计划》更偏门的,伊朗导演阿巴斯的《24帧》。没有剧情,每个镜头都不连贯,你就是解读都没法解读,因为它就是纯粹的光影+配乐:几段每秒24帧的动态画面,鸟雀飞过窗台、鹿群在雪地奔跑、大雨中乌鸦落在滨海的栏杆。可它照样打动我,说出来可能矫情:那种独处时的孤寂感直接扎到我骨头里。一个纯商业爆米花,一个纯艺术片。肉叔眼里的“好电影”,共同点是——全片都有协调的感情或者态度。这个就是“酒精”,是电影之所以是“酒”的原因,是酒能醉人的起点。放在姜文以往的电影里,有。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是一帮红旗下的蛋,自始至终对革命无理由地崇拜和追求;比如《一步之遥》从荒诞如梦的选美,到在高山草甸的艳红色大风车前说胡话,几乎就是把梦境搬进了镜头。要么贯穿始终,要么协调进化。《邪不压正》呢,用理想国幻灭时的焦虑酿的“酒精”,稀薄了点。主角李天然,就是个大人模样的孩子,只想着复仇,似乎对周围气氛的变化毫无察觉。朱潜龙作为反派,从杀师父一家到反清复明闹剧,自始至终是个丑角,行事全凭唯利是图的动物本能,什么时代啊理想啊,对他来说不值钱,犯不上焦虑。最应该焦虑的,是在幕后“下棋”的蓝青峰,然而他忙着算计狗咬狗的好戏,成功消解了影片开始,他出门打醋的时代错位感。整部片最焦虑的,竟然是许晴扮演的凤仪——她的身份很有意思,有着N重对立。一面是留洋回来的贵妇,一面是汉奸的姘头;一面是随时发情的熟女,一面是独自扛祸的节女。身份的分裂,就是另一个角度的焦虑:因为不知道去哪好,就哪边都迈一脚。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进城时,只有她,轻裳薄衫地从城头上跳了下去。酒精淡吧,还不碍事。关键是姜文还非常自嗨——看得出来他应该很喜欢自己的这部作品,里面充满了他的个人趣味。日本刀砍头的恶趣味、李天然英文名BruceLee的迷影笑点、大片屋檐瓦片的老北京梗、把中式钟楼改成藏着“钟楼怪人”的奇思妙想……这次砍得比《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还过瘾但观众没有义务,因为你的自嗨,就跟着一起嗨起来。如果还用“电影”和“酒”的比喻来说,就是——哥,你不能自己先喝醉了,然后冲我打个酒嗝,打着舌头跟我说:哥们儿你咋不醉,看不懂?最后,肉叔研发了一个小游戏,邀请你们一起来玩。从今天开始到下周五(7月20号),每天参与游戏答题,就能赢取积分,兑换免费电影票,限量电影周边等奖品。今天的题,就跟姜文有关~编辑:火云鞋神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jP0rQ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