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循规蹈矩的日子,你过腻了没?

你眼中的红色和我眼中的红色是同一种颜色吗? 如此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无法证明的。感官经验永远都到达不了客体,这是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前几天推荐了[24帧]——阿巴斯告诉我们电影是可以作诗的;今天要说的影片,是讲哲学的,告诉我们电影除了
原标题:循规蹈矩的日子,你过腻了没?你眼中的红色和我眼中的红色是同一种颜色吗?如此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无法证明的。感官经验永远都到达不了客体,这是怀疑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前几天推荐了[24帧]——阿巴斯告诉我们电影是可以作诗的;今天要说的影片,是讲哲学的,告诉我们电影除了娱乐和审美,还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这是一部极冷门的片子,制片国家是以色列,对白是西伯利亚语。上映7年了,IMDb评分人数250,豆瓣评分人数75,烂番茄上没新鲜度。根本看不出来是获得过金狮奖提名的片子。这片子冷门就冷门在,通篇都在讲对世界的陌生感、人之间的疏离感及生活的荒诞感,总而言之,在讲哲理而非故事。连片名都令人费解[此生当别生](台[我不在的时候])。之所以推荐这部老片给你们,是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你和我,片中所探讨的,是关乎你我的问题。△[此生当别生]IMDb6.2豆瓣6.2△看的人数不多,没多大反响,但值得静下心来看看▼[此生当别生]用极自然的手法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情景。这种比现实主义更为写实的手法,是自然主义的。主人公欧戴德的生活两点一线,和朝九晚五的我们没区别,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傍晚坐公交车回家,日复一日。不会发生什么特别的故事,也没什么激情可言,夫妻之间的对话和性全是习惯。连每个场景的镜头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第一天、第二天的镜头位置是不变的,生活也是几乎一样的直到有一天,欧戴德忘带了文件夹,在上班时间回了家。光线从窗户直直地照射进来,客厅的沙发、茶几和书柜,都处在一种透彻明亮的状态中。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家。他曾站在这里无数次,但不曾有过这种感觉,仿佛身处在从没到过的陌生地带。陌生感萌生,很快占据了欧戴德此时的整个感官体验。下班后他再次回到家中,坐在沙发的凹陷处,看着熟悉光线下,熟悉的家,熟悉的妻子,陌生感却仍挥之不去。午后的家和傍晚的家是同一个家吗?不同时间感受到的家,哪一个更接近客体“家”?忙着洗衣服的妻子塔米,她眼中的家和欧戴德眼中的家一样吗?或者说,我们能感受到“家”的客观存在吗?感官经验可靠吗?遇到的某个情景觉得似曾相识,看常见字看到不认识,这种经历其实人人都有,但将其当作了不起的经验的,都是哲学家。欧戴德就不是。他的身份设定很有意思,是个自然学科的科研人员,在大学教书,同时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对万物理论了解如此之深的人,却像新生儿般地观察世界——从窗户看到邻居准时走固定路线上班,仿佛对周遭世界熟视无睹;躺在停车场的地面一动不动,换个视角看世界;对上司请假对妻子撒谎,搬进地下室住了一晚上;故意坐过站去看未知的街道、房子和人,然后跑着去单位。△换个视角看世界在路上碰见妻子的车坏了,也不去帮忙,只是远远观察她,晚上再问她试没试着修,有没人路过帮忙,暗暗核对和自己见到的是否一致。他有着怀疑主义者的世界观,又比他们更积极。欧戴德这种从日常习惯抽离出来、用不断更新的主观经验来认识世界的做法,使得他和妻子的关系逐渐恶化。妻子无法理解他为何要对着空房子咒骂,他也感到和妻子难以真正交流。他似乎认为理解和被理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尝试过沟通。△他推荐妻子向空房子喊,妻子当他疯了影片从头到尾,都给人字面意义上的“陌生感”。我们习惯上的、不自觉的,对世界无知的认识和期待,被时刻清醒的自觉所取代,审视包括最亲密的关系在内的所有事物,这带来的不仅是世界观上的冲击——还有形而上的恶心感。▼欧戴德的物理博士身份很重要,他代表了用现代科学认识世界的一群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从小我们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科学实证主义。可是,在经验主义之上加个科学的方法,就可靠了吗?在课堂上,欧戴德讲到EPR悖论,这个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三位物理学家所提出的悖论,说明局域实在性与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存在矛盾,即粒子的坐标和动量不能同时具有具有确定性。意思就是科学上认为,我们无法客观描述客观现实。△科学解决不了终极问题[此生当别生],没有在某种默认/既定的世界观里讲价值观的取舍故事,如爱恨情仇、勇敢正义,它讲的是世界观本身:我们何以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世界是否可能?科学发展加速了西方神学本体论的崩塌,却没能取而代之,无法为人类提供安生立命之道。△尼采《快乐的科学》:上帝已死20世纪以来,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逐渐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可惜无论是科学、精神分析、还是语言学、结构主义,都解决不了生命的终极问题。这导致了虚无主义的盛行。直到海德格尔和存在主义的出现,才将哲学家的关注点重新转回了本体论,这一次不是神,而是人自身的存在。△海德格尔虽然存在本身就是荒诞的。[此生当别生]所展现出来的荒诞感,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早就展现过了。△[等待戈多]2001,IMDb7.7豆瓣8.5等待一个叫作戈多的人,戈多到底是谁,究竟会不会来都不确定。如果说《等待戈多》还有许多的象征和隐喻,那么[此生当别生]就更加的现实和生活化了。我们和他们的处境一样——即使我们没有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也不会像欧戴德那样突然怀疑世界。那么问题来了,若存在本是荒诞,该如何用这荒诞去安顿生命?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说过——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由是,当我们说人对他的本质负责时,我们并不只是说他对他个人负责而已,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人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生来就有自由,生来就有在无序中创造秩序的能力,这是人类的固有倾向。比如你可以选择去认识一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可以选择去吃一种没吃过的口味的冰激凌,可以选择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可以选择去看看这部小众片子。这些选择使你成为了你,你的存在先于本质。对此有着自觉,看清虚无,然后反抗虚无;看清荒谬,然后反抗荒谬,这是生生不已的生命力应该做到的,就像加缪所说的——“我们的命运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激发起的正是这命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VGmA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