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达人丨问渠哪得清如许:诗意选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南宋朱熹 《观书有感》 以往小编推荐的都是比较生硬的科研文章,难道科研人就写不出优雅的文字吗?本期小编抛弃了生硬的科研话语,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选题方面的优美文章。
原标题:科研达人丨问渠哪得清如许:诗意选题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以往小编推荐的都是比较生硬的科研文章,难道科研人就写不出优雅的文字吗?本期小编抛弃了生硬的科研话语,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选题方面的优美文章。开篇学术世界看似无聊,其实布满了魅力四射的选题;还有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是,这些选题居然都是免费的。对于多数学者而言,若能在漫山遍野的选题中,挑选出一两个宝贵选题,若这些选题还是新的,且同行也感兴趣,那么就有可能发表在梦寐以求的顶级学术期刊上。令同行有奇袭感奇袭感就是令同行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学者发现有趣的研究选题之后,可能这个选题知识被自己慧眼识珠,因此自己还要担负着让同行也觉得这个选题有趣的责任。世上,最困难的事情可能是把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放到别人的头脑中,很多学术论文投稿被拒的主要原因是选题不被同行认可。笔者的很多同行有类似的体会,每拿到一篇需要评审的文章,首先,会阅读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选题。之后,放下文章,开始思考,若是自己遇到了类似的研究选题,会如何解决?会获得哪样的研究结论?最后,重新拿起文章,阅读作者在文章中所给出的结论。通常情况下,同行会有三种反应。第一种反应,若作者给出的研究结论与同行所想的一样,那么,审稿人会认为该文章的研究深度尚浅,不值得去做,因而接受稿件的可能性会较低。同行的这种反应类似于观看一部平淡无奇的电影,在电影刚开始,或行进到一半时,观影者就能推测出电影的结局;这类电影一般只有较低的票房。第二种反应,若作者给出的研究结论不仅与同行想的结论不一样,而且作者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令同行感到不读这篇文章他不会想到研究结论是这样的,读了之后他会感叹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呢?那么,关于这个选题的研究就起到了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作用,同行在阅读后,会发现之前不理解的现象,其中的原因竟然是这样的。此时,同行就能主动把作者的想法放入自己的头脑中,该文章至少令他有奇袭感,接受该文章的可能性会较高。同行的这种反应类似于观看一部略有趣味的电影,当电影快结束的时候,观影者就能推测出电影的结局,并且,基本认同电影导演关于情节的安排;这类电影一般具有较高的票房。第三种反应,同行如果不读这篇文章,就不会知道其中的原因是这样的,但是,读完之后,同行简直不敢想象文章中论证的原因是正确的,并且在反复的细细品味过程,同行会不自觉地嘴角上翘,能够与论文背后的作者相对而笑。显而易见,这种境界的研究工作为数不多,但这样的研究往往能成为该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同行的这类反应类似于观看一部精品电影,观影者在整个观影过程中,眼睛紧紧地盯着荧幕,被剧中的情节带入,多数情况下无法推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电影结束后,观影者简直无法想象电影中所发生的事情,但是又能心服口服地接受这些事情。这类电影一般具有极高的票房,能引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多年之后,可能会被新晋电影导演以致敬的方式重拍。不过,朱阳教授认为,一些具有极高票房的电影可能是由该电影的导演或演员的粉丝的热爱推起来的票房。笔者揣测,这类电影或许经受不住岁月的雨打风吹,而很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学术论文有很多种表达形式,能够类比为电影的这类学术论文,主要是以讲故事为主的研究工作。胡明教授提醒道,还有一类学术论文侧重于论证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类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的形式展现出其内在的美。这类优秀的研究工作同样能够给同行带来奇袭感。唐讴教授点评道,上述关于奇袭感的描述可能比较适合管理类的研究,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领域,还有待讨论。是自我领悟的产物从事令同行具有第一种反应选题的学者可能是处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状态中;该学者对所研究的选题还处在惆怅迷惘、无法深究的状态中。从事令同行具有第二种反应选题的学者可能是处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状态中;该学者对所研究的选题能够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终得以发现他人未解之处,点破了所在研究领域的某些研究问题。从事令同行具有第三种反应选题的学者可能是处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状态中;该学者历经上下求索,一朝顿悟,发前人所未发之秘,辟前人所未辟之境,令他人难以置信竟然还有这样的研究选题,还能给出这样的解决方式。具有使命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学者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业等,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学者能够为企业、社会和经济发展做什么?笔者曾和一位工科领域同事聊天。他问:“你是做什么研究领域?”笔者答:“管理。”他再问:“具体是做什么的?”笔者迟疑了一会说:“运作管理。”他自言自语道:“没懂,我做的是燃料电池,你看,一听就明白吧。”类似这样的经历令笔者反思,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选题究竟能够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价值?笔者所在管理领域的学术大家也很早意识到此类问题,陈方若教授言及,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原因是管理确实听上去有点虚,良好的沟通与理解是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之上;另一方面原因是管理领域太缺少专攻某一个行业的学者了,譬如汽车行业,电信行业,医疗行业,物流行业等。因而,当陈方若教授在确定一项关于管理科学实践奖的评选条件时,他强调申请者需阐明如下三点:所研究的管理挑战涉及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管理实践的贡献中,所应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相关原理给一个实际的业务或组织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尽量避免好奇心引发的负面效果学者多是受好奇心驱使,不满足于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才围绕着某个选题开展学术研究;多数学者做研究的初衷也是为了给企业、社会做贡献。然而,出于好奇心、善心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被他人恶意利用。现在提倡的论文开放式获取以及信息透明等原则,某种意义上帮助了非法盈利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生态和环境研究者DavidLindenmayer和BenScheele研究的是一种有着粉红色尾巴、看起来很像蛇的无足蜥蜴Aprasiaparapulchella。按规定,所有生物研究者都需要将科学调查里发现的物种位置数据上传到一个数据库中。然而他们的数据刚一发表,此前跟他们合作的土地拥有者就发现,有偷猎者开始入侵那些研究数据里记载的地点,用铁锹敲碎岩层寻找蜥蜴。小题大做可以小题大做的研究选题需要学者明确研究的边界。在研究过程中,学者可能会将一部分精力放在阐述不同条件下的均衡策略的差异。姜宝军教授常说,他希望看到的研究结论具有这样一些特征:随着某些参数的变化,企业的收益可能是先增加再减少,或先减少再增加;若企业的收益总是随着某些参数的变化一直增加或减少,那么,研究结论就可能不具有太高学术价值。然而,董灵秀教授提及,若学者把这些“有时候是黑的,有时候是白的”类似的结论讲给工业界人士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学者的表述搞糊涂了,为何一会是黑?一会又是白呢?来源:李娟《学术的阶梯:师生相处之道与学术研究入门》有删改排版:董佳玮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V5daZly6X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