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雍正皇帝》这部书,好在哪里?

《雍正皇帝》这部书,讲的其实是“改革”二字。小说中,雍正和他的助手们,在整部书中,都在和几千年封建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对抗,这个群体,叫做地主士大夫。同时他们还在试图解决困扰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是什么?是国家太平久了,
原标题:《雍正皇帝》这部书,好在哪里?《雍正皇帝》这部书,讲的其实是“改革”二字。小说中,雍正和他的助手们,在整部书中,都在和几千年封建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对抗,这个群体,叫做地主士大夫。同时他们还在试图解决困扰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是什么?是国家太平久了,人口增长,就会出现贫富分化,就会出现大量的土地兼并,中央政权和地方乡绅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封建时代基层行政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不畅,皇权不下县,政令不下乡,导致大量的基层权力,其实掌控在乡绅地主手上。这些乡绅地主兼并土地、隐瞒人口,盘剥百姓,并且作为有功名的读书人,他们还可以免除赋税和劳役,这就导致这个阶层越富裕,国库就越亏空,底层老百姓也就越辛苦。自古以来,中央政权和地方实力派就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中央政权想的是长治久安,不要搞出社会尖锐对立。而地方实力派考虑的往往都是切身利益,“天高皇帝远,人少相公多”,你想让相公们吐出自己的利益,给底层一点好处,给中央上缴银子,那比要了他们的命还难。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不是普通老百姓“下有对策”,而是地方乡绅“下有对策”。举个例子,中央要加收田亩税,本意是抑制兼并,但地主完全可以转头就给佃户农民加税,还可以把锅甩到中央头上去。中央说你们地主的高利贷利息太高了,简直是吃人,以后农民都从国家银行贷款,利息低,风控严,结果地方官僚和士绅地主蛇鼠一窝,直接把国家贷款外包给地主,地主两头吃,还能把高利贷合法化,最后还是把锅甩给中央——都怪你的乱政。其实,雍正做的事情,王安石也做过,张居正也做过,很简单,四个字“劫富济贫”!从这群铁公鸡身上拔毛,既可以充盈国库,又可以缓和社会矛盾,给穷人活路。但这个阶层不是好惹的,那些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往往都有很深的政治背景,在朝中也有实力派的支持,想要从他们身上榨油,那也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王安石在保守派的围攻下失败,张居正死后也被反攻倒算。所以,雍正做这件事,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因为他要得罪的,是整个既得利益群体,是普天之下的“读书人”,他做了三件事:1、摊丁入亩;2、火耗归公;3、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摊丁入亩,是因为天下贫富不均,按照人头收税,本来就极不公平,所以雍正决定,把人口摊入田亩之中,按照田亩的多少、好坏收税。放在现在,类似于房产税和财产税。其实就是一种针对富人地主的税收,是在”劫富济贫“。火耗归公,解决的其实也是地方和中央的财政矛盾,“火耗银子”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明清时候公务员的工资比较低,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很多官员自称不能维持生活,所以就在国家所征的税收中动手脚,故意增收钱粮。雍正下令,以后这一项,不许官员私下征收,而是统一由国家统筹,同时合理再分配,给那些清廉的官员,发“养廉银子”。最后一项,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是雍正得罪读书人最狠的地方,以至于在后世的各类稗官野史小说中,被读书人黑得体无完肤。封建时代,只要是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就是“相公”,相公是高人一等的,他们被免除赋税和差役,不用交税,也不能当差服役。而且,在那些地方大族中,只要出现一个考取功名在朝当官的,很可能全族都不纳税了。你想想,士绅、富人、官员都不纳税了?那么赋税劳役不就全砸到贫民头上去了吗?所以,雍正就对读书人士大夫动手了,逼着他们纳税,逼着他们去服役。同时雍正还剥夺了他们的特权。当时的士绅地主,拥有极大的地方权力,他们“出入官署,包揽词讼”,勾结地方官,分享政府的司法权;“武断乡曲,欺压平民”,称霸乡里;“抗违钱粮,藐视国法”;“代民纳课,私润身家”,即揽纳钱粮,加以侵吞。他们甚至还能肆意虐待佃户,霸占妻女,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雍正规定规定秀才监生“私置板棍,擅责佃户”,“革去衣顶职衔”,并“杖八十”“凡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勘实,乡绅照违制律议处,衿监吏员革去衣顶职衔,照律治罪。……如将佃户妇女占为婢妾,皆革去衣顶职衔,按律治罪。”雍正这可是捅了马蜂窝,动了最大的奶酪,要知道,读书人是得罪不得的,他们一口一个先王之道,一口一个子曰诗云,就能把你的名声搞臭了。所以,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皇帝》中,就出现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河南考生罢考,以对抗雍正和他的心腹田文镜的“恶政”。他们扛着至圣先师的牌位,上街游行,大骂雍正和田文镜“令斯文扫地”。但冷面冷心的四爷并没有就此屈服,他直接镇压了这次罢考,派刑部侍郎赴豫审理,将为首考生处斩。雷厉风行,没有一点犹豫,并且继续支持田文镜、李卫等人的改革。雍正一朝,用铁腕手段进行改革、反腐、解决财政亏空和社会矛盾,充实了国库,也改善了民生,更让一直以来尾大不掉的文官和地方势力收敛,这才有了乾隆朝的国家富裕、社会安定,才有了给后人挥霍的资本。但在当时,理解雍正的人并不多,读书人士大夫更是对他恨之入骨,小说家变着花样地抹黑他,甚至把他说成是篡位杀弟、荼毒生灵的昏暴之君。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皇帝》,已经算是最客观的描写了,但还是免不了给他扣了一个“刻薄寡恩”的帽子。其实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改编极好,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歌词也很好: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是啊,改革不是请客吃饭,动了他人的奶酪,骂名自然就滚滚来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VG63MRab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