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简介【弘一大师改过十训】慎独,体现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缘 起 1933年新春伊始,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一讲。新的一年,对其他人来讲是万象更新,而对弘一法师而言,则是“改过自新”,他总结了十大改过迁善之法,这是弘一法师在他五十年的人生中间,学道总结出来的圣贤之道。 “余五十年来
原标题:【弘一大师改过十训】慎独,体现一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缘起1933年新春伊始,弘一法师在厦门妙释寺作《改过实验谈》一讲。新的一年,对其他人来讲是万象更新,而对弘一法师而言,则是“改过自新”,他总结了十大改过迁善之法,这是弘一法师在他五十年的人生中间,学道总结出来的圣贤之道。“余五十年来改过迁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与诸君言之。”大家想要改变自己想让自己在性格方面在为人处世方面做的更好却常常苦于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画作:丁小方《弘一大师》弘一大师改过十训即是我们改正自己最切实可行的下手处我们应该把这十条教诫作为做人生路上的基本准则并且时常用这十条教诫来鞭策自己、检验自己“一日三省吾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常照己身、修正己身改变自己就请从“改过十训”开始弘一大师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高僧之一。他曾提出“改过十训”的经典之说。改过十训1、虚心2、慎独3、宽厚4、吃亏5、寡言6、不说人过7、不文己过8、不覆己过9、闻谤不辩10、不嗔二、慎独曾子曾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修身之道,最难是养心养心最难之处,又是慎独慎独,是独自一人时亦有一双慧眼观照自己不做出格事,不说出格话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ei)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杨震传》《杨震暮夜却金》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听后羞愧地回去了《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人在做,天在看”故事虽小可其中所彰显的“慎独”精神却值得我们省思一个人从小到大从白天到黑夜无论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其高尚的品格与道德之规范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效仿没人之时、独处之时我们往往会将自己最隐蔽的本性暴露出来慎独时的表现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慎独是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曾国藩曾经说过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安定、富足自我修养的提升其难处即是慎独一个以慎独为修行的人必然有一种磁场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样的人内外道德品行兼修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留言互动感悟您怎样理解弘一法师所说的“慎独”?分享日常生活中,您是怎么实践“慎独”法门的?欢迎说出您的故事!编辑|伊豆图片|丁小方、网络责编|慧弘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kADR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