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獭乐队的禾木.喀纳斯范晓萱在新疆喀纳斯“奇遇”旱獭乐队,同唱《母亲之歌》引怒赞!

新疆晨报讯(文/记者 虞姬 图/网络)11月6日晚,《奇遇人生》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在本期节目中,阿雅与范晓萱来到新疆喀纳斯,与旱獭乐队一起游走在喀纳斯的自然净土上,触摸自然,聆听自然之声。节目中,范晓萱与旱獭乐队改编的《母亲之歌》获赞无数
原标题:范晓萱在新疆喀纳斯“奇遇”旱獭乐队,同唱《母亲之歌》引怒赞!新疆晨报讯(文/记者虞姬图/网络)11月6日晚,《奇遇人生》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在本期节目中,阿雅与范晓萱来到新疆喀纳斯,与旱獭乐队一起游走在喀纳斯的自然净土上,触摸自然,聆听自然之声。节目中,范晓萱与旱獭乐队改编的《母亲之歌》获赞无数,网友纷纷表示“希望我萱和旱獭合作的这首歌,能出EP”。游喀纳斯邂逅旱獭乐队“喀纳斯”译为“美丽而神秘的湖”,坐落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湖景区,总面积10030平方公里,包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集冰川、雪原、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有大小景点55处,其中高品位景点11处,既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有江南山水之娇秀,是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寒温带植物基因库……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图瓦人的民俗风情融为一体。阿雅和范晓萱一下飞机,就在群山和草原之间感受到了城市生活中所没有的自由,范晓萱感叹,“有一种想奔驰的感觉”。观看本期《奇遇人生》节目,也可以直观地欣赏到喀纳斯的美景,也许仅仅是惊鸿一瞥,就会让你爱上喀纳斯。范晓萱此次来到喀纳斯,与喀纳斯的旱獭乐队一起追寻自己所寻觅的旋律,带着全国观众一起去深入了解喀纳斯神秘的图瓦人,一起去聆听属于喀纳斯的旋律,欣赏呼麦、冬不拉弹唱、马头琴演奏的天籁之声。旱獭乐队,图瓦人原生态乐队,2009年成立于新疆阿勒泰。乐队致力于搜集和传承图瓦人的传统音乐,而他们在9年间走访挖掘、整理了大量民间原生态音乐,他们四处走访,记录下许多濒临失传的歌曲,还让一些鲜为人知的民族乐器又重新奏出了乐声。他们传承了多种民族乐器及唱法,呼麦、楚吾尔、托布秀尔、马头琴、伊克勒、图瓦鼓、图瓦三弦等,后又在乐队演奏中融入吉他,使传统原生态音乐更具活力。为了传播民族音乐,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驻点喀纳斯景区,向游客介绍蒙古族的习俗,教授简单的蒙古语,表演蒙古民歌,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草原文化。在这过程中也曾面临过许多困难,旱獭乐队成员流动性很大,坚持到现在的只有乐队的队长迭力克和主唱旦布尔。旦布尔说:“有时候静下来,会想我为啥要这样?我为啥不选一个别的生活方式,我去上个班,或者回去放羊……我做音乐算是坚持做自己的一个生活方式吧。一直会坚持做旱獭乐队,哪怕最后只剩我一个人,旱獭乐队永存!”听呼麦、楚吾尔奏出美妙乐章在节目中,旱獭乐队用他们会集了自然之音、民族乐器和民间故事的原生态音乐,打动了阿雅和范晓萱。在他们的带领下,阿雅和范晓萱深入感受原生态的音乐和生活方式,在草原策马奔腾,在观鱼台齐跳骑马舞,在草场捡拾野草莓,在山林间采集自然之音。此外,旱獭乐队还向阿雅和范晓萱介绍了他们特有的发声方式——呼麦,以及及图瓦人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乐器——楚吾尔。呼麦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多声唱法或浩林潮尔,它是阿尔泰山原住民族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早在12世纪就已在广袤的地域上流传: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的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楚吾尔,是一种草笛,制作这一乐器的图瓦人用的是一种名为“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他们把这种植物的茎秆掏空钻孔后调制成乐器。只能用一年,第二年重新制作。楚吾尔长60多公分,有三个音孔,三个音孔的位置都是用手指量的,这三个音孔能吹出五、六个音。吹出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美妙而又神奇。在本次旅行中你可以一起欣赏到喀纳斯神奇的楚吾尔、呼麦等特色表演。范晓萱自1991年出道至今,她的妈妈一直陪伴左右,在演出和宣传途中照顾她的起居生活。母女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格外深厚。在节目中,旱獭乐队告诉阿雅和范晓萱,他们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乐器演奏,也从妈妈那里学会了很多老歌。旦布尔还特意请来妈妈为阿雅和范晓萱演唱了一首纯正的图瓦民歌,母子合唱的一幕让范晓萱觉得尤为亲切。被歌声感染的范晓萱与这位母亲深情拥抱。她在节目回忆起自己的妈妈给她打的一个电话,一度哽咽。喀纳斯人是热情的,是好客的,来到这里仅需数日你就能融入他们,他们会拿出自己酿制的奶茶、奶酒以及各种风味小吃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会为你表演特色歌舞,你与谈笑风生,让你忘记所有烦恼,沉醉在这段旅途之中。离别之际范晓萱一行与这里的人和物难舍难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G63kgXP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