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李白咏怀诗艺术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人物,并且个性很强,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作品非常富于独创性,个性十分鲜明。 像描写自然景物的那些诗作一样,李白一些写个人感触和人生遭际的抒情咏怀的诗篇,也同样具有相似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 李白图 在以抒发作
原标题:李白咏怀诗艺术特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人物,并且个性很强,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其作品非常富于独创性,个性十分鲜明。像描写自然景物的那些诗作一样,李白一些写个人感触和人生遭际的抒情咏怀的诗篇,也同样具有相似的风格特征和艺术特色。李白图在以抒发作者思想感触为主的抒情诗里,作者的感情必须是真挚和热诚的,那才会产生强烈的感人力量。历来评说李白诗的人,都认为自然率真是他的风格特色,李白自己在批评别人的诗时,也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好诗的标准。《李白诗集》在这里,所谓的“自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诗中的思想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绝不是随声附和的、虚伪的。第二,用单纯的诗的语言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自然优美的风格。在李白的诗篇中,这两点表现得很突出,很鲜明,这一类的诗语言自然,情意真实。诗仙李白画像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之坦率,他所表现的感情是真挚的,因此他也就不屑于雕章琢句,而只用一种优美的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感情,这也就形成了他那种自然单纯的艺术风格。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评说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胜”。赵翼故居研究者统计,在李白现在存世的约1000篇诗中,五律70多首,七律只有12首,合起来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说明李白不耐烦在形式上和字句上多用推敲工夫。在李白时代,中国诗的各种诗体已差不多都定型了,因此乐府歌行、古近体诗,在当时都很流行,但某一种诗体都有它比较适宜于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装进任何一种诗体的。杜甫塑像举例杜甫有一首《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是写他看到江水很大的奇景,要想作长篇古诗而没有写成的情形的。要写“江水如海势”的波涛汹涌的奇险景色,用字句一定和声律严格的近体诗,是不大行的。杜甫遂用一首七律把这种情形记述下来,这就是“聊短述”,是七律这种诗体可以胜任的。李白画像李白所要写的那种汹涌的内容和豪放的情绪,用声律对偶限制得很严格的律诗是不适当的,因此,他必须采用比较自由的乐府歌行,才能够达到如元稹所说的那种“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的表现能力。现存李集中,乐府诗即有149首,约占全集六分之一,与乐府相近的歌行尚未计算在内,由此可知李白所长。王世贞《艺苑卮言》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太白乐府杳冥惝怳,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至”。又说他“笔力造化,极于歌行”,就是因为乐府歌行这种格律很宽、字句不限的比较自由的诗体,更适宜于表达他那种奔放的感情和壮阔的内容,他可以更自由地发挥他的创作才能。明代学者、诗人、文艺评论家胡应麟《诗薮》说:“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唯歌行大小长短,错综开阖,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胡应麟《诗薮》他们的评述解释了为什么李白喜爱写乐府歌行的道理。因为李白是一个性格豪放的人,他不能容忍诗歌形式给予内容以任何的束缚,他对于诗歌的见解和主张是这样,他的诗歌创作也是这样,这就形成了他诗篇中的那种“清水出芙蓉”的自然单纯的风格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XGmY6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