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猜你还在和AI玩你画我猜,而有人早已畅想了人类的终极未来|一周新书

“OWSPACE 一周新书”这一栏目推荐的书籍,都是书店的小伙伴精心挑选的,代表着单向空间选书品味的最新出版书籍,单向君也会先为你翻翻书单中的一本或几本书,你在看到我们的书单后,在店面就会寻找到这本书,更可以通过电商购买。 本周的一周新书分
原标题:你还在和AI玩你画我猜,而有人早已畅想了人类的终极未来|一周新书“OWSPACE一周新书”这一栏目推荐的书籍,都是书店的小伙伴精心挑选的,代表着单向空间选书品味的最新出版书籍,单向君也会先为你翻翻书单中的一本或几本书,你在看到我们的书单后,在店面就会寻找到这本书,更可以通过电商购买。本周的一周新书分别有《东京的美学》《波洛克传》《见经识经》《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王家卫的感官电影》《和语言的漫步日记》。单向君翻书本期值班编辑:Sunny1982年,被誉为百年影史上“科幻片榜首”之作的《银翼杀手》上映。似乎在这部片之后,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科幻电影的制作和上映愈发成为被大众所关注和青睐的现象。片中,在追踪违法复制人的过程中,哈里森·福特饰演的男主角Deckard与连锁六号复制人瑞秋产生了感情,明白了复制人为了延长自身的机器寿命而做出的努力,他渐渐地开始反思人类的命运。与此同时,这部影片还留下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定义了人和复制人/非人的界限?在续作《银翼杀手2049》中,另一拨主创们试图用梦境、记忆或是情感来予以回答。正如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以《飞向太空》(1972)探讨幻境与真实、心灵与肉体的神秘二元关系;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把人类的生死轮回和关于宇宙的终极知识呈现为了一个哲学命题……《飞向太空》剧照这些具象化的人工智能和有关人工智能的叙事文本,是人类认识自我的另一种镜像和途径。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在他的电影理论著作《时间-影像》中有一段对《2001:太空漫游》的著名评论,他认为:影片中的关键物件——黑石,代表了三种不同大脑的阶段性状态:动物、人类和机器,而影片中人类在宇宙空间中的旅行本质上是对大脑和思想状态的一种探索。《2001:太空漫游》中的黑石而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发出感慨说,人是一个谜,我的事业就是解开这个谜。当我们借助所有这些科幻故事把目光投向未来时,讲述和探究的动力/动机,事实上仍反身性地来自我们面对自我和当下语境时所产生的诸多存在主义式困惑。恰逢其时地,在《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又是什么?此书就说到这里,以下是“一周新书”书单。点击书封可直接购买。▼《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美】迈克斯·泰格马克著,汪婕舒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699.90元《生命3.0》一书中,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对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迈克斯·泰格马克不仅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未来的1万年乃至10亿年及其以后,我们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东京的美学:混沌与秩序》【日】芦原义信著,刘彤彤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649.00元芦原义信将东京与欧美的城市做比较,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美学的观点来描述东京的特质。巴黎和纽约是在从城市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后所做的城市规划,与其相比,东京是将各部分叠加起来而形成的城市。乍看之下,混沌的过密城市——东京为什么可以达到如此程度的经济发展和文化革新呢?作者一边着眼于看似一片混沌之中所隐藏的秩序,将东京与西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做对比,一边思考新东京和新日本美学。▼《波洛克传》【美】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著沈语冰/宋倩/蒋苇/匡骁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18-6158.00元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抽象表现主义滴画大师,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以独创的自动滴画技法造就他的传奇画业。波洛克的艺术具有强烈的个人象征与投射,喷洒飞溅的线条是画家精神不安的宣泄,其泼洒的活力也正反映美国在现代艺坛奔放突破的表现。他是个典型的受虐天才,一个美国的文森特•梵高,与他的同时代人海明威一样,冲破了种种清规戒律,却同样遭受着魔鬼的折磨。一个“牛仔艺术家”,始于籍籍无名,终成为现代艺术的巨子。在这部传记里,奈菲和史密斯以一种与当代文学的杰作一样富有质感、引人入胜而又切中要害的风格,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大熔炉,而波洛克作为整个美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艺术家之一正是从这样一个大熔炉中诞生的。本书历时八年,是在对八百五十位见证人进行两千多次深度采访的基础上完成的,无疑是一部权威之作。▼《见经识经》韦力著青马文化/新星出版社2018-388.00元作为一个爱书的理想主义者,多年来韦力不仅收藏了大量珍稀古籍,还尝试办杂志、复原古纸、刻印孤本,力图以一己之力接续传统,留住斯文。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更辗转各地,踏上实地寻访的“文化之旅”,遍访藏书史上名人旧迹、书楼胜概,留下现场影像,记下见闻感触。寻访不仅是与历史的对话,也是对历史的记录,很多寺塔已经湮没在岁月的烟尘中,作者把它们一一捡拾起来,与那些存世不多的经卷一起,成为历史的见证。▼《王家卫的感官电影》【英】加里·贝廷森著,倪志昇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2018-648.00元本书针对王家卫电影最有特色、最吸引观众和研究者注意的“感官性”入手,分析其内在蕴含的现代影像诗学特征,并进而展示何以王家卫电影中飘忽的现代性与充斥的烦闷、抑郁氛围在当代受到追捧,引起影迷共鸣。▼《和语言漫步的日记》【日】多和田叶子著,金晓宇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736.00元本书是多和田叶子基于旅居德国时的所闻所见所撰写的随笔集,是其“自我观察日记”系列的一部分。她从日常生活遭遇的微妙的违和感展开,以幽默风趣的文笔,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深藏在语言差异背后的德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不可调和的断裂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vJ3w8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