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古塔汉中5座神秘古塔,藏着诸多文化和故事!

汉中 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或精彩或悲伤 不过这一切瞬息万变 或许会被人们遗忘 但那屹立千百年的古塔 注视着这一切的点点滴滴 默默相守 其实 每一座古塔都蕴含了千百年文化 每一座古塔都有它独特的意
原标题:汉中5座神秘古塔,藏着诸多文化和故事!汉中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或精彩或悲伤不过这一切瞬息万变或许会被人们遗忘但那屹立千百年的古塔注视着这一切的点点滴滴默默相守其实每一座古塔都蕴含了千百年文化每一座古塔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每一座古塔都是一件独具匠心的艺术品也是一种文化的整合同时又有不可抗拒的神秘感!来到汉中若是爬山走古道乏了何不换个口味循着历史去感受一下沉淀千年的历史韵味!今天和大家一起见证古塔的魅力历经百年沧桑汉中东塔在汉中市区城东有一座雄浑深厚、俊秀挺拔的古塔。这座古塔悄然无声地耸立在那里数百年之久,见过它的人无不赞叹古塔的秀美。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却鲜有人知。汉中东塔原称净明寺塔,位于汉中老城东关北团结街塔儿巷东塔小学内,校址原为净明寺,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改寺为校。《汉中府志》载:“净明寺,府东门外,明洪武八年(1375)建,后有砖塔”。《南郑县志》载:(三国)“庞德曾养疴于此,中嵌石碑,字迹模糊不可辨。”1953年人民政府修缮古塔时,在塔顶发现镇塔的铁狮子一对,镌有“庆元四年(1198)洋州(今洋县)城西街李子昭谨舍”字样,证明此塔在南宋时已存在。有关专家判断,按塔形制,为唐代所建。东塔为方形单层密檐式砖塔,高15米,原为13层,因年久失修,最上两层已坍塌,1953年维修时取掉上部两层,改为十一层。各层高度和直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为方形砖基,高3.3米,宽4.37米。其出檐结构是先自壁面迭涩一层,上施菱角牙子一层,再上迭涩砖四五层。塔身以上各层,每面正中辟有券龛,龛两侧各砌单层小方塔一座。塔顶圆状,结构古朴,整体构造端庄朴素,姿态秀丽,高耸云表,令人赞叹。汉中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东塔的故事。相传,在东塔的西面有清代石坊一面,名曰“古东湖”,相传为昔日汉王刘邦驻军饮马之地,故名“饮马池”。古时汉中城内人烟稀少,房屋低矮,东湖附近没有高大建筑,相隔不足千米的东塔便倒映湖水之中,形成让人赞誉的汉中古八景之一的“东塔西影”一处古迹蕴含着一座城市的历史,现如今举头向东塔望去,高楼耸立,东塔早已湮没在一片现代建筑之中,昔日“飞影入东湖”,“东塔西影”美景早已不复存在。东塔历经近百年风雨,浸染着岁月的沧桑,像一位远离世俗的智者静观历史变迁,更像一位女子讲述着有关她的神话故事。古塔风流,古韵悠悠,它在演绎着一个个动人故事的同时也在向人们述说着一幕幕难忘的历史。洋县城区唯一的古建筑洋县开明寺塔汉中市洋县县城有个开明广场,广场里有一座千年古塔—开明寺塔。这座塔亦称关寺塔,原位于县城南街开明寺内,寺早已废,只留此塔,即现在位于开明广场的这座塔。“开明寺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从建造至今已经1000多年的岁月更迭,仍然屹立不倒,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造技术。开明寺塔高十三层,为密檐迭涩方形砖塔,整个塔造型像一个纺锤体,造型优美,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另外第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均有佛龛和小塔,龛内有石佛雕像,每座佛像又有不同材质,分别为木质、陶质、瓷质和铁、铜质等等,共有佛龛五十二个,小塔一百个。各层塔檐角上均有风铃。整体建筑古朴雄峻,结构精致优美。图|关中老吴开明寺塔建筑考究,结构严谨,成为洋县古老历史的象征。民间也流传着这座千年古塔的种种传说。1957年,开明寺塔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保护文物。2006年,开明寺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而围绕开明寺塔建成的开明广场也成为了洋县的地标,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古塔风流,意韵绵长,千百年来开明寺塔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洋县百姓。如今,这位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的老人焕发了青春,张开臂膀欢迎着人们投入到她的怀抱,吸引着更多的现代人在她身边流连忘返……陕南发现最早的佛塔略阳铁佛寺塔距汉中市略阳县城75公里处,有一座鲜为人知的静谧古村落,它与世隔绝,就像是人间秘境不被外人熟知,历史悠久、传说颇多。2015年成为第一批入选陕西省古文化部落的村庄,它就是铁佛寺村。铁佛寺村名的由来与一座古塔有关,相传曾经,一个游方僧人落户在此,兴寺院、造佛塔,诵经传道。寺院取名铁佛寺,小村也由此得名。古村有古塔。在铁佛寺村内的村委会旁边矗立着一个高四层的古塔,据考证该古塔建于明朝正德十三年,距今有500年的历史,是陕南历史最为悠久的佛塔。塔为方形五层楼阁式空心砖石塔,现存四层,塔高6米,塔基周长9米。砖塔建造朴素,除了每层塔檐用砖块的棱角稍作变化,没有其它装饰。佛塔的第五层原是一个上圆下方的铁制塔顶,在60年代被盗遗失。而在这个佛塔的侧后方就是原铁佛寺寺院所在地。据当地村民讲:原铁佛寺寺院规模庞大,寺院由五佛殿(1958年被拆除)、舍利塔、药王菩萨殿、大雄殿(1968前后年被拆除)、娘娘殿、东殿、西殿(东、西殿1960年被拆除)组成,铁佛寺原先有大小座铁佛40多座,大的最高的有3米高左右。”如今,寺毁塔存,铁佛寺塔多次受损,但仍得以较完整保证。铁佛寺寺院复原示意图一座古塔承载着一个村庄的文化。如今的铁佛寺院建筑已荡然无存,27尊铁铸的佛菩萨像只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只有那座舍利塔依然坚强地挺立着,与沿用至今的铁佛寺名称一起,为青泥河畔增添一抹神秘色彩。百年倾斜不倒勉县万寿塔位于勉县城西5公里的武侯镇武侯村头沟东岸,有一座名叫万寿塔的古塔,经历了400多年和战火地震,仍巍然屹立,为勉县旧治的标识和“旧八景”之一。它西与古阳平关、诸葛亮读书台连片,东与武侯祠、马超墓祠毗邻,南隔汉水与定军山、武侯墓遥遥相望,构成了勉县重要的文物古迹旅游区。万寿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距今400多年。塔为六边砖构空心式建筑,共十一层。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结构严谨。底层向西开门,原供奉佛像,第二至第八层每层有佛龛。据史料及有关碑记而知,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年间为其母祝寿,下令在全国24个重要关口修万寿宫、造万寿塔,勉县因此亦在古阳平关附近修万寿宫,建万寿塔。意大利神父南怀谦所摄于1904年至1914年间收录于《世纪回眸》《沔县志》载:“万寿宫在县东(老城)一里,旁有万寿塔,万历十七年建”。据考,原万寿宫有三十六间殿宇,清嘉庆七年、同治二年两次遭兵焚战火,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在此修建碉堡时,彻底将万寿宫拆毁,仅存万寿塔,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五月十二日卯时发生地震,将塔顶摇落,塔身向东南微倾,而上百年巍然挺立,足见结构之严谨,造型工艺之精湛。该塔在陕南亦不多见,所以,被收入《中国百塔图集》。勉县万寿塔与别的古塔不同,它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以它自己专有的身体语言,阐释着独树一帜的汉中古塔文化,正所谓塔不言,但有语,一切须待我们去认知。震慑洪水安民保业华阳古塔华阳古塔位于洋县华阳镇,依酉水河而建,清乾隆三十年(1760)建。塔身为砖石结构,五层由下而上逐层收缩,至顶呈尖坡形,建塔主要用来震慑洪水,安民保业,故当地惯称镇水塔,是风水塔。整个塔体朴实美观,经历沧桑岁月,栉风沐雨,至今仍巍然屹立,风貌依旧。这座古塔走过历史的漫长岁月,见证了古镇的风雨,历数着这些年代的风云变幻,也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它矗立在华阳古镇,更矗立在华阳古镇人的心中。那是一树的花开,美好却短暂那是一生的守望,长久且永恒如今,每一座剩下的古塔都蕴藏了历史的味道我们只需靠近一点再近一点便能聆听到那份乐章悠扬、古韵......如果你身边藏有历史悠久的古塔或你曾听老辈人讲起已经消逝的古塔故事,请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吧!来源:汉中市旅游/编辑:小米/审核:周团长点阅读原文,发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KbEZ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