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与红楼梦作为一名汉奸,吴梅村会是《红楼梦》的作者吗?

题:作为一名汉奸,吴梅村会是《红楼梦》的作者吗? 文/王晓丰《红楼梦断三百年》 有位自网名为“何莉莉”的公布了所谓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并且为了让人相信其是真的,还编造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的谎言,结果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深信不疑,后
原标题:作为一名汉奸,吴梅村会是《红楼梦》的作者吗?题:作为一名汉奸,吴梅村会是《红楼梦》的作者吗?文/王晓丰《红楼梦断三百年》有位自网名为“何莉莉”的公布了所谓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并且为了让人相信其是真的,还编造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吴梅村的谎言,结果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深信不疑,后来“何莉莉”无论承认这是自己的谎言也没有用,因为那些人已经不能自拔,实在是可悲之极。《红楼梦》隐写的是明亡的历史,不仅表现出对大明的怀念,更体现了对满清的厌恶,还表达了坚决不仕清的决心。那吴梅村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呢?看看吴梅村创作的戏剧《临春阁》、《通天台》的《秣陵春》,再结合《红楼梦》的主题,看看有什么差别。我们可以发现从《临春阁》到《通天台》,再到《秣陵春》,剧作者的情感呈现一种渐变。首先是对统治者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在《临春阁》中,陈朝灭亡是因为隋朝的入侵,其潜在寓意无疑是清朝统治者就是像隋朝一样的侵略者;在《通天台》中,主人公沈炯虽然没有接受他朝皇帝汉武帝升官赠婢的好意,但也不再像之前一样对统治者进行贬低或谴责,甚至隐约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对汉武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然而虽然感激,却依然能够感受到与新朝皇帝之间的疏离,这是一种为保持对前朝皇帝的忠贞而有意识保持的与当前统治者的距离,沈炯之“我独不愧于心”就是显著的说明;在《秣陵春》中,主人公徐适的婚姻得以成就,其中不乏新朝皇帝的助力,并且着力表现了新朝皇帝的宽厚仁德、唯才是举,对统治者的态度已经由隐隐约约的感激转变为明确的欣赏。其次是主题意象时期呈现连续性和渐进性。《临春阁》剧情主要发生于国家灭亡之际,主要表现国家灭亡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个人的一系列情感表达都是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之上的,全剧也因此充满了对国家灭亡的反思,营造出了“伤才”的意象;《通天台》剧情主要发生于国家灭亡之后,主要表现国家灭亡导致个人精神无所寄托、才能无处施展的苦闷,全剧营造出了“回家”的意象;《秣陵春》剧情主要发生于新朝渐趋安定之时,剧情主要表现个人在度过国家灭亡的阵痛期后逐渐顺应新朝现实并期望在新朝有所作为的思想,营造出了“思安重才”的意象。亡国之际——亡国之后——新朝渐定这一具有渐进性的时间线索构成了伟业戏剧的背景画面,画面的变化正恰恰反映了剧作者自身情感态度的变化轨迹。最后是心理预期和自我选择的悄然转变。《临春阁》主人公冼夫人最后以放弃尘世入山修道为结局,暗寓着作者吴伟业自己对清朝的不合作和排斥态度,这其中并没有对新朝统治者有太多的期待;《通天台》中主人公沈炯面对新朝皇帝的封官赠婢,遵循“我独不愧于心”的伦理意识,依然选择了回归,但其排斥新朝皇帝的坚硬外壳正在逐渐软化,显示出作者正在慢慢适应新朝现实,向与现实统治者合作的方向发展,期望新朝统治者能够重视自己的才能;《秣陵春》主人公徐适则是吴伟业通往新朝的心理预设和行为铺垫,其通过得到新朝皇帝的认可,不仅成就了美满姻缘,而且成为了当朝新贵,将前朝遗民功名富贵、美满姻缘的获得与现实进行了有效嫁接,把新朝皇帝的认可放到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寓含了伟业认同现实秩序,把道德实现和价值实现结合起来,渴望得到清朝统治者赏识的心理,虽然戏里戏外还充满犹疑,但却是一种巨大的转变,是其顺应新朝的隐晦表达。我们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与《红楼梦》的思想实在是有很大的差别,《红楼梦》主张不仕清,所以宝玉才出家甚至要饭,表现得非常坚决,这与吴梅村的思想有很大区别的。实际上吴梅村为满清做官并不是不得已,而是自己托关系找门路才做的官,为此他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汉奸官员的儿子,然而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不久他的亲家获罪被发配了,于是吴梅村怕惹祸上身,赶紧辞官了。这时天下汉人骂他,于是他赶紧编瞎话说自己为满清做官是被逼无奈,真是无耻!这样的思想,与《红楼梦》主旨完全是天差地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BEA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