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夏宋大战再起,辽朝援夏抗宋

宋朝熙丰变法后,国力有所增强,针对西夏采取了两大战略:一是派王韶收复熙河,于西夏右厢建立起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防线;二是步步为营,蚕食西夏领土。为了打破宋朝的攻势,西夏一方面以牙还牙,寸土必争,另一方面重启联辽抗宋方略。 1071年,
原标题:夏宋大战再起,辽朝援夏抗宋宋朝熙丰变法后,国力有所增强,针对西夏采取了两大战略:一是派王韶收复熙河,于西夏右厢建立起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防线;二是步步为营,蚕食西夏领土。为了打破宋朝的攻势,西夏一方面以牙还牙,寸土必争,另一方面重启联辽抗宋方略。1071年,宋鄜延钤辖种谔领兵两万,在横山要害啰兀筑城。西夏争夺失利,“国中点兵不集,遣使辽国乞援,辽主许发腹里兵三十万助之,于是国中气复振”(《西夏书事》卷二三),乃发十二监军司兵,一举攻陷啰兀城。1081年,西夏国内发生政变,惠宗李秉常被母后梁氏软禁起来。李秉常的旧党及亲近豪酋各自为政,拥兵自固,国内一片混乱。消息传到宋朝后,一直准备对西夏用兵的宋神宗认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五路大进攻。李宪从熙河路出发,种谔从鄜延路出发,王中正从河东路出发,高遵裕从环庆路出发,刘昌祚从泾原路出发。宋军的作战方略是:泾原、环庆两路大军先会师攻取灵州,然后渡过黄河,直捣西夏都城兴庆府;河东、鄜延两路大军会师夏州,然后西进,最终也以进攻兴庆府为目的;熙河路也向西北方向挺进,形成进军兴庆府的态势。其中河湟吐蕃大首领董毡派出的番兵赴兴庆府太远,可北上攻凉州,牵制西夏右厢兵力。总的战略意图是诸路合围,一举消灭西夏。西夏铁蒺藜(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出土)鄜延、河东、熙河三路大军半途而退,只有泾原刘昌祚和环庆高遵裕先后抵达灵州西平府城下。灵州是西夏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当时宋军驻扎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地势低洼。西夏决七级渠淹灌宋朝军营,近十万士卒或冻死饿死,或四下逃散,退回去的不到两万人。西夏虽然打败宋朝五路进攻,但由于抽调银、夏、绥、宥军队保卫京畿,在横山地区丢失了不少领土。宋朝为了稳固和扩大对横山山界的占领,于1082年在银、夏、宥三州交界处进筑永乐城,宋神宗赐名“银川寨”。宋军抢筑永乐城的消息惊动了西夏,梁太后召开紧急会议,认为永乐地接宥州,势控横山,不能等闲视之,置之不理。于是,命令统军悖麻率二十万兵马前来争夺。宋朝主帅徐禧等登上城头,只见远处尘土高扬,战旗如云,人山人海,漫无边际。大将高永能说:“乘夏兵还没有摆好阵,我军迎头痛击,挫其锐气,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徐禧不听,说:“王师不鼓不成列!”宋代永乐城水寨徐禧指挥台(陕西横山县境内)徐禧以万人列阵城下,自己高坐在城门的瞭望楼上,手里拿着一杆黄旗,让将士看着自己的黄旗方向行动。宋军部署刚刚结束,西夏的“铁鹞子”骑兵就开始渡河。又有人建议“半济击之”,必获大胜。若等到敌骑上岸后再战,那就为时已晚,必败无疑。徐禧又不允许。西夏“铁鹞子”一上岸,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冲锋,锐不可当;“步跋子”(步兵)紧随其后,杀声震野。宋军阵营顿时大乱,退入城中。夏兵四面合拢,永乐城被重重包围,水泄不通。永乐城外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夏兵轮番攻城,曲珍率将士昼夜浴血奋战。城内窖水已用完,挖井数丈不见泉水,士卒几天喝不到水,渴死者十之六七,有人甚至从马粪中挤水喝。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QLn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