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记忆军乐镇乡村记忆馆,收藏了一代人的记忆!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 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 “ 今年,军乐镇朝阳村建起了“乡村记忆馆”,通过以农耕文化为主的老物件展示,营造乡愁氛围,留住每一个人最美好的乡愁。馆内收集到群众自发捐献的老物件6
原标题:军乐镇乡村记忆馆,收藏了一代人的记忆!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是对儿时美好的回忆。“今年,军乐镇朝阳村建起了“乡村记忆馆”,通过以农耕文化为主的老物件展示,营造乡愁氛围,留住每一个人最美好的乡愁。馆内收集到群众自发捐献的老物件60余件,每一件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凝结了岁月痕迹,惊艳了时光。△▴Memory“乡村记忆馆内,仿古砖堆砌的墙壁、暖色调的灯光、原生态的装饰、老旧的物件、简易的器物,勾勒出了一幅古朴典雅又具有乡情小调的画面。馆内很多旧物都似曾相识:既有旧时的农家生产生活用品,如石碾、钉耙、独轮车等;也有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民俗文化物品,如音响、老式唱片机等。一件件老物件、老古董仿佛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穿越了时空隧道,勾起了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记忆,跟着彭彭一起来看看吧!小竹篮主人陈义良,小竹篮是1944年爷爷传下用于装针线的,1978年因小竹篮开裂了停用并保存至今。竹篮对于陈义庆来说不光是一个器具,更多的是一份情感,看到竹篮会勾起他许多的回忆,会使他想起疼爱自己的爷爷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加单加单的主人是杨少全,家住在朝阳村1组。1971年,请木匠制作保存至今,是当时家里必备生产、生活的农具,主要用于犁地耕田,一年四季农耕时都离不开它。马灯主人吴远勇,47岁,马灯是还未有手电筒时由祖辈传下来的,一直保留至今。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手电筒逐渐替代了马灯,它比马灯更便利,也更明亮,于是,马灯逐渐就被淘汰了。扁桶主人吴永平,当时在50、60年代装粮食类杂物用的,还有人也将贵重物品装在桶里面,并锁上。收音机收音机的主人肖长顺,于1980年在彭州百货公司花了48元购买到,1986年因收音效果不好停用保存至今,收音机是当时比较重要的信息渠道。记得那时,电脑、电视还未普及的时代,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成为了生活中最有趣的小伙伴。留声机主人杨菊芬,于1988年在成都购买。杨菊芬回忆说:“那年我23岁,由于非常热爱音乐,希望拥有一台留声机,终于在1988年花了1800元购得这台留声机。只要听见留声机的声音,一切烦恼都会离我远去,一幕幕回忆浮现在眼前,仿佛带我回到了从前的美好时光”酒坛主人杨官建,52岁,酒坛是他爷爷一辈传下来用于装粮食酒的,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他说:“记得小时候,每当打开酒坛时都会飘来阵阵酒香,很远就可以闻到。”算盘主人纪廷洪,1965年,父亲花了4元钱给他买到了一个算盘,这把算盘已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已经很陈旧,但还是很灵活,当试着拨动算珠,算珠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像在演奏一首交响乐,非常动听。如今,在电子设备普及的年代,算盘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难忘的回忆。太华桥落成开桥纪念照主人徐禄清,66岁,该照片拍摄于1992年7月1日,在军乐镇与隆丰镇交界处拍摄。他说:“当时大家都喜欢在此处留影纪念,因为它不仅方便了大家的出行,还直观的反应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当时在此处拍照成为了一种潮流”。“来到军乐镇乡村记忆馆,不仅可以带你“穿越时空”、找寻遗失的美好记忆,还可以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泡一壶茶,选一本书,静静地阅读,与自己的心灵碰撞、沟通。“每个月这里还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有怀旧情结的朋友们,空了你一定要来看看哦!刺绣活动儿童读书活动每一件老物件都让记忆回到了遥远的乡村,每一件藏品都有一段故事,让人忍不住驻足观看、品味、感受。寻找乡愁记忆,就要到乡村记忆馆泡上一天。文:军乐镇孙小洁图:张鸿雷燕编辑:孙小洁责编:邓茹月文章由品鉴彭州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标明来源出处!主编:王玉岩编辑:孙小洁刘代萱邓茹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XWbZ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