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习惯改变,也许是肠道健康在预警!请别忽视_筛查_患者_检查

两周前,一位32岁的先生因腹泻症状第二次走进了诊室,他的诊断结果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初次就诊 被轻视的结肠镜检查 该患者第一次来消化中心门诊就诊时,主诉为: 自一个月前开始出现频繁腹泻,每日3-5次不等。有时排得不太痛快,但是也不太

两周前,一位32岁的先生因腹泻症状第二次走进了诊室,他的诊断结果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初次就诊

被轻视的结肠镜检查

该患者第一次来消化中心门诊就诊时,主诉为:

自一个月前开始出现频繁腹泻,每日3-5次不等。有时排得不太痛快,但是也不太影响吃饭、工作和生活,体重也没下降。

用了些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效果也不太好。

尽管患者否认结直肠肿瘤家族史,但明显是一个慢性病程、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且常规经验用药效果欠佳。因此,我建议患者尽快完善大便化验和结肠镜检查。

图片来源:pixabay

患者半开玩笑地说:“大夫,您别吓唬我,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吧,我还这么小呢!”

为了帮助他了解检验与筛查的重要性,我们沟通了约45分钟,患者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诊室。

本以为他能如约来进行内镜检查,谁料想,他回家后还是动摇了,认为病情并不严重,所以选择了继续出差的繁忙工作。

再次就诊

结肠癌进展已至晚期

时光匆匆,我们再次相见时,距离他出现较为频繁的腹泻已是近1年的时间了。

他见到我很高兴、但也略有歉意:“杨医生,我最近不用出差了。但现在还是腹泻,所以我这次就想尽快做做肠镜!”

3日后,患者如约完成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却不如他所想的那样轻松,是乙状结肠癌晚期,因巨大的瘤体填满了肠腔、镜身已无法通过,所以也仅能进镜20cm而已。

图片来源:bigstock

患者后续的治疗非常棘手。多学科讨论后认为,患者目前瘤体过大、肿瘤负荷过重,建议先予以新辅助化疗,择期行手术根治术。

倘若患者1年前、至少半年前就行结肠镜检查,他的情况一定会比现在要好一些,不至于到现在因瘤体过大而无法行手术治疗。

重视预防

哪些情况应进行筛查?

这个病例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

Q1. 年轻人到底该何时开始筛查结肠镜?没症状是不是就不用做了?

先来看看相关指南的说法:

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指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呈现年轻化趋势,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

对于筛查的起始时间,指南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如有1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推荐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患者提前10岁。

图片来源:bigstock

Q2. 是不是只有便潜血阳性,甚至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才需要做结肠镜检查?

答案显然不是!

等到有症状时再检查往往为时已晚,此时很可能已经失去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机会,治疗效果和预后往往都较差。

所以,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表现为便次增加或减少、大便形状变化如变稀或变细等、大便性状变化如带脓及血等),请莫忽视,建议及时就医,早做筛查。

当然,对于存在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结直肠腺瘤/癌病史、以及炎症性肠病的高危人群应做好定期地复诊复查。

杨静

消化内科医生

主治医师

◆ 杨静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动力性疾病、胃肠道早癌和肝胆疾病。

◆ 杨医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2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综合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患者诊断及治疗(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早癌等),胃肠镜技术(包括内镜下取活检、取异物、内镜下止血治疗术、胃石切割术、内镜下胃肠粘膜切除术等),胶囊内镜操作技术及图片解读技能。

◆ 杨医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曾在《中华消化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针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JwQZWoA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