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福清三章▏苏忠

《 东张湖与石竹山的媒妁之言》 早抽芽的,先托梦的,就先伤了初阳。 一阵阵的喘息,春风裂,东张湖的波澜爬满了几百里的蓝。 一座大山,斜倚在一潭水里,悠晃晃的,也不着力,有谁不背痒? 风里有人长吟:篙草霏霏,松柏离离。 尔后,梦醒者
原标题:福清三章▏苏忠《东张湖与石竹山的媒妁之言》早抽芽的,先托梦的,就先伤了初阳。一阵阵的喘息,春风裂,东张湖的波澜爬满了几百里的蓝。一座大山,斜倚在一潭水里,悠晃晃的,也不着力,有谁不背痒?风里有人长吟:篙草霏霏,松柏离离。尔后,梦醒者侧了个身,看见水托着青山的腮,青山抵着云的下颚,倒过来倒过去看都彼此镂空。还有火球花、卷耳、山樱、桃树和油菜花,山里外都有,都披着唇齿相依的影子,薄雾不知不觉漫过三月的肤发。春只是低眉,手势里让邻近的峰峦先作声。结果还是山的影子早出镜。摇摇晃晃的小脚的媒。说是想了法子抚慰东张湖,你蓝就蓝呗,只要把牛犊的叫,毕剥的香,蒸腾的水息,落英的脚丫,淡些再轻点。芦苇丛像睫毛,一眨一眨的晨曦。人家的脸红了,卡在山岬。喘息,又紧了一阵阵……《虾姑洞沙滩》长长的海堤,弯弯转转连着一大串无名岛屿,路边芦苇夹道,海浪喧哗,都举着白生生的手,列队欢迎远途而来的陌生人。大迂回半岛的凸处,再绕过坑坑洼洼的黄土路,穿越一溜儿旋转的风车阵,绿油油的滨海草场,三两废屋,到了一片半月形的沙滩。这里是半岛的顶部,山势起伏,山上的岩崖炫肌肉般随处横亘,灌木茂密,龙舌兰稀疏,马鞍藤倒是挨挨挤挤,还举着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坡缓处,几块田地横斜,有的种番薯,有的种花生,芦苇丛随处歪斜。地头上有两三黄牛,老半天不动,尾巴摇着远方。海堤上极目,水蓝,浪轻,天空也自然调深了颜色。人在其中,成了一米粒。风是没有停歇的意思,瀑布般吹过,鼻息里,发梢下,唇舌边,有淡淡的咸。哗哗的声索里,掺杂着海鸥的几尾问候。沙滩结实,绵长,水渍浅,赤脚而行,脚印将心情一路拓版。回头望去,这世上的立身之地,居然也可以这么渺小,就两串。退潮的滩涂上,几个渔人戴着斗笠,穿着雨衣雨鞋,不慌不忙打理牡蛎桩,都低着头,不说话。嶙峋的礁石,几艘舢板,海浪平静,贝壳和海苔散落四处,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搬开沙上的小块礁石,受惊吓的小螃蟹四处流窜,有的才跑了几步,见我不动,就趴着装死。我一晃影子,就急急起身,跑得欢快。还有咩咩叫的山羊,山中的乱石,也在不远处走走停停。一个陌生的游客,闯入不是景点的村庄,我没感觉到太多突兀,自以为老马识途。问起这里的大名“霞湖洞”,渔人笑了,说这叫虾姑洞。再问,洞在哪儿呢?又一阵爽朗大笑,这只是个地名,没有洞。渔人很热心,帮忙指挥倒车,却粗声粗气,不明白的人以为生气了。他们的说话方式,我懂。还有,这里虾姑也不是姑娘,北方叫皮皮虾!“是来旅游啊?”“是的,这儿风景不错。”“以后开发成景点,你们再来,可能更好。”渔人的脸上有憧憬感。如果成了景点,这里可能就变了,包括沙滩的寂静,古铜色的笑容,以及虾姑洞的来龙去脉。包括陌生游客的心情,一个人的天高云阔。我打开车窗,让海风吹。风是蓝的,从眼神吹起。云在远方,高高低低,秀现在的、过去的、将来的各种发结……《磨石村手札》磨石村,近观远眺,总归是一盘散沙。古榕的根须包着亭子,反反复复,颠来倒去,连门窗里外都盘根错节,古典的抒情,旧相册里的事,以为去了远方的吴哥窟。当然,回过神来就不这么以为然。在村里,老房子有些年头了,绸布庄,典当行,京果脯店,旧祠堂,祖厝,石巷子,还有形形色色的新房子,见缝插针。冗杂而成的各式建筑,比街上见到的人影还多,空荡荡的村庄,也不知道谁给谁补丁?我一路走向田野,也会遇到一些人在庄稼地里忙碌。偌大一片耕地,沟壑纵横,青黄相接,一茬人老了,又换上一茬,都几百年了。阳光洒到黄土路的尽头,就是仙井岩了。换成石子的步伐,半山里就有脚印声声,武安殿、文昌阁、五帝庙等新建庙宇沿路矗立,也能看上一两眼,倒是角落的仙井,古色古香,泛着寒光,也很深,应该还是老东西,说是这里四时水涌不歇,以前人都以为神。山回路转,是古道,有斑阴,苔藓浓,小野花多,落叶也多,有三块大石平地拔起,人谓笏石,明清官宦的题刻都有,红绿遐迩,我不录,只仰头看。漏下来的光线也是直的,也蚁集。再往前,路陡,微出汗,努力一把,到山顶了。此地谓之聚仙台,有古松,有人影,都眺望,刚刚路过的村落,古榕,田野阡陌,远山苍苍,又一一倒着走回眼底。亭子是新的,石牌注释为“向高亭”,说是明大学士叶向高曾游历于此,反正我没看到。山腰处,一座新修的寺,旁边有菜园子,有稻草人站在绿里,狗吠有点凶,僧人很和蔼。到山巅,有一大片茶园,逶迤的扶手,蜜蜂翅膀的飞,分割着蓝天的线索,养着一些光阴的事。头顶,有人在上种了几亩云。水沸时,茶淡时,也能摘几叶芽尖,也没人管。(本文刊载于《玉融文学》2018年第9期,同时收录于《禅山水》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7月)作者简介】苏忠,福建连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理事、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出版长篇小说、随笔集、诗集、散文诗集等9部,作品发表于《诗刊》《十月》《花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青年文学》等刊物,诗作曾被翻译成蒙古文、藏文、维文、朝鲜文、哈萨克文等发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em2G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