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宝座从部落首领到北魏皇帝宝座有多远?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 大同这部古老书卷,多彩而厚重,精华部分在云冈石窟。 苍凉砂岩上的一组组佛雕像缄默不语,却能诉说一个时代的辉煌和变迁。 走遍全中国,即便是原模原样的宋代佛迹都很少见了,然而这座边陲塞北之城却给我们展现的
原标题:从部落首领到北魏皇帝宝座有多远?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大同这部古老书卷,多彩而厚重,精华部分在云冈石窟。苍凉砂岩上的一组组佛雕像缄默不语,却能诉说一个时代的辉煌和变迁。走遍全中国,即便是原模原样的宋代佛迹都很少见了,然而这座边陲塞北之城却给我们展现的是距今1600年前的佛像群。当我穿过巨型沙岩柱,抬头仰望巨大佛像庄严的面庞,那一股震撼直击灵魂深处!建造石窟的北魏以及他们的皇城早已经灰飞烟灭,然而砂岩造像却没有随风而逝,艰难地走到了21世纪。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颠覆着无常,抵挡住了千百年的历史洪流。在这背后是一股强大的信念在作支撑。天下大乱,北魏崛起中国历史走到东汉末年,遇到了十字路口。曹丕因颁布《九品官人法》成功篡汉,开了个很坏的头,接着其权臣司马氏父子又发动了一场一模一样的政变,轻取了曹魏的天下。司马氏的“晋”政权最终统一了天下。然而,这个家族武力强悍,实在太能打,在中原根本找不到对手,最后,干脆自家人和自家人打了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内讧——八王之乱!这一场同族相残杀得天昏地暗,人民痛苦不堪,急剧消耗了晋王朝的实力。于是,塞北关外的五胡乘虚而入,轻易攻破了京城长安,晋朝被迫迁往长江以南。史称这一段为“五胡乱华”。然而长江以北的形势也不是一个国家独大,而是十六个国家相互掐的更混乱局面。到了公元398年,距八王之乱过去了90年,我们要说的主角威风凛凛地登场了。他是北魏第一位皇帝拓跋珪。他趁着前秦四分五裂的时候先自称代王,然后武力占领山西河北大片土地后,定国号“魏”,同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史称这一段为“北魏”。勇敢而智慧的拓跋氏拓跋珪只活了39岁,在位24年间尽管周边强敌环饲,却都被他一一击败。在错中复杂的各部落中崛起,并非奇迹,原因是他的政权获得了大量汉人的支持。在那个时代,大量汉人选择做关外少数民族的子民,这一现象足够说明晋朝的统治多么地不得人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而这其中单是鲜卑,里面还分出慕容、段氏、宇文、乞伏、秃发、拓跋六个凶狠的部族。随着北魏前线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国土面积迅速扩张,不同族群、文化融合在了一起,“如何高度统一思想,加固帝王的权力?”成了一个大问题。最终,拓跋珪决定使用汉人的那一套教学方法。他在称帝后,命令朝野皆束发加帽,置五经博士,增加国子太学生员,并命郡县大索书籍,汇集平城;强制解散血缘关系的各部落组织,重新按居住地组织编制……这一系列汉化举措,表现出鲜卑人勇敢而智慧的一面。更神奇的是,北魏皇帝找到了用信仰凝聚人心的方法这段时间虽天下大乱,但宗教和文艺发展到了空前繁盛的阶段,丝绸之路的路上不断刮来印度风,北方草原民族生存环境恶劣,他们需要一种精神,从心里坚强起来,佛教来得正是时候。或许各个部落之间的生活习惯、语言不通,可是通过大家都认同的佛教来垃近各部的距离,是十分有效的。也许是拓跋珪本身就是虔诚的行者,也许他看穿了这一点,并且想尽早结束战争,所以从他的时代开始,设立最高宗教机构——沙门统。并全力布施佛教,任命河北汉僧“法果”管理天下僧众。写到这儿,差不多说清了云冈石窟的缘起在这之后,北魏的国教也曾在佛、道教之间摇摆一段时间,直到北魏第四任皇帝(文成帝)继位,开始耗费巨多人力财力,委托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第20窟是施禅定印的佛坐像,据说代表北魏的第一位皇帝。然而,次仁君认为这只是一种臆想推测。各民族从汉末深陷各种修罗道般的相互杀伐,会导致疲惫不堪的人民强烈呼吁太平盛世的到来。佛教文化带来善意的慈悲,汲取这些愿力的能量,终成一座加持力无边的大佛。第一尊禅定印代表全神贯注,是佛陀入于禅定时所结的手印。跏趺坐姿,两手平放于腿上,一掌置于另一掌之上。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相接……巨大佛像代并非为了彰显北魏的武力强权,更不可能是对皇帝的盲目崇拜。南征北战的拓跋氏因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造下无尽的杀业,为了继续走下去,必须与深刻的前仇后怨和解,所以设一个足够大的灵堂,来安慰死不瞑目的灵魂。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bLR6e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