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镇北台门票多少钱对榆林古代寺庙中关公史迹的考证作者:王富春

对榆林古代寺庙中关公史迹的考证 作者:王富春 榆林在明、清时期,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之一,由于历年兵燹不断,民众处于艰难困苦之中,为求神灵庇佑,崇信关帝之风日盛,所以在榆林的古代寺庙中多建有关帝殿。近年笔者实地调查了榆林、佳县数十处古代寺
原标题:对榆林古代寺庙中关公史迹的考证作者:王富春对榆林古代寺庙中关公史迹的考证作者:王富春榆林在明、清时期,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之一,由于历年兵燹不断,民众处于艰难困苦之中,为求神灵庇佑,崇信关帝之风日盛,所以在榆林的古代寺庙中多建有关帝殿。近年笔者实地调查了榆林、佳县数十处古代寺庙,发现了许多明、清时期珍贵的关公史迹,现择其五处考证如下:一、榆林红石峡中关公史迹红石峡又称雄石峡,位于榆林城北6里的红山脚下,东距易马城50米,东北距镇北台1000米,明代大边长城从南峡北部经过。红石峡在宋、元时期称“红山寺”,明代成化年间复修后改称“雄山寺”,在清康熙年间又修改称“镇远寺”,后再修原称“雄山寺”。关于红石峡的关公史迹,在榆林诸多地方文献中都含糊其词,或与镇北台西西老爷庙相混淆。如李春元先生著《榆林关公》红石峡老爷庙:“嘉靖年间,延绥镇官兵在红石峡东北一里多的地方修起一座关王庙…此庙万历年间因为朝廷封关公为协天大帝而改名为关帝庙。崇祯末年,李自成所部攻打榆林城,此关帝庙成为屯兵之地,战后变成一篇废墟。”在马永生先生编《关公文化》书刊中,对红石峡的关公史迹或西老爷庙都记叙不清。近日笔者整理红石峡碑刻,在查阅有关史料中,发现红石峡建有关帝殿。据清代谭吉璁《延绥镇志·卷二》记载:“康熙十二年(1673),因洪水冲毁翠然阁,总镇柯公彩捐俸重建,凡五楹,上祀关帝像,名:镇远,其崖畔佛龛、僧舍,悉以补缀修葺,游人莫不改观。”笔者认为,红石峡关帝殿在翠然阁,始建于明代中期,后被毁。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经总镇柯彩重建后,又在清末毁于“回乱”。西老爷庙,据清刘厚基《图开胜迹·卷六》重修镇边关帝庙碑记:“距城十里有庙在焉,左枕镇北台,右控诸次水,巍然大观。中三楹祀关帝,两庑以龙马二神配之,由来久矣。余未莅镇之先,回纥肆虐,付诸一炬。”清同治十一年(1872)延榆绥镇总兵刘厚基重修了西老爷庙。从以上史料可看出,西老爷庙也叫镇边关帝庙,中三楹祀关帝;红石峡关帝殿,凡五楹,上祀关帝像,其二者不是一回事,只是随着西老爷庙的兴盛,人们才逐渐将红石峡关帝殿淡忘。二、榆林镇川悬空寺中关公史迹悬空寺石窟又称万佛洞,位于榆林城南72公里的镇川镇南的石崖底(古名滴水崖),石窟之上为西夏啰兀城遗址,宋朝占领后改称嗣武城。金人取之,仍名嗣武城。石窟始建于宋代,据石壁摩崖题刻记载,“崇宁癸未二年(公元1103年)四月二十八日过此以纪岁月,子仪奉命题”。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重修。现有石窟17处,坐南向北,长106米,宽20米,占地面积2120平方米。石窟大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祖师殿、三清殿、三霄殿、罗汉殿等;中部为万佛洞,东部为圣母宫。其中万佛洞窟最大,宽12米,深9.63米,高3.7米。门宽1.44米,高2.3米,门额上阴刻篆书“万佛洞”,三大字。正面原塑有大佛像五尊,室内有两根中心柱,为凿窟时所留,柱四面为明代彩画,西壁南面为整幅画,上部为飞天、佛像、天神;中部为十八罗汉朝观音;下部中为三教合一图,左侧为关公图(图片1)。窟南、北壁彩画万佛图,窟内门西存有一具明代大石碾。窟前有一眼明代水井,深不见底。关公壁画为工笔重彩,关公位于图左侧,身后站有周仓,手住青龙偃月刀。从整幅绘画风格看,时代应为明代中期。三、榆林万佛楼中关公史迹万佛楼位于榆林古城大街文昌阁北500米处,北为新明楼。因其楼上放置万尊铜佛像而得名。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据《榆林府志•卷八》记载:万佛楼“在南城街,康熙二十七年建。”民国五年(1916)六月,上层木阁被焚。民国九年(1920),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捐银倡修。据碑刻《重修万佛楼碑记》记载:“幸蒙陕北镇守使井公崧生,来镇是邦,首捐银洋壹佰元,倡议近筑。凡景内之文武官员以及绅商士庶,翕然景从,捐资襄助。而重修之议遂定,非画小样无以奠厥基也。于是选择工匠杨国栋、杨凤山等丈地绘图……开工于民国九年孟夏,告成于十三年九月,时阅五载”。楼为重檐歇山顶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属承台上建二层楼阁。楼上第一层分为南、北两院,南为孔雀明王殿,北为观音殿。在北院西配殿,有伽蓝殿(即关帝殿)内供伽蓝菩萨,原有民国时期榆林万画雕塑的泥像,毁于“文革”,今为善士捐赠的铜像。伽蓝、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也译为佛教的护法神。汉传佛教为适应中国本土人文需要,奉关羽为佛教伽蓝神之一,也称伽蓝菩萨。四、佳县佛堂寺中关公史迹佛堂寺石窟位于朱家坬乡崖畔村东1.5公里寺庙梁东壁上,石窟始凿于北宋,元代续修,明清扩建、重修,共5窟。1号窟内主尊为三世佛,左右为文殊、普贤菩萨,二协侍菩萨跣足站于仰莲座上。石像造型优美,技艺精湛,为宋元时期石刻艺术珍品。北壁有一过洞通僧房,过洞门额刻北宋天圣四年(1026)寺院置地题记1方,记叙宁武人武得先因军旅紧急将祖业卖于寺僧。正殿东穿月门为另一小院,下面坐北向南为真武祖师殿和关帝殿。关帝殿为一孔座北面南的石窑洞,在窑内前面两壁存有民国时期关公连环画,后面两壁存有关公壁画两幅,一幅为刘、关、张战张角,一幅为刘、关、张观禅图(图片2、3、4)。从绘画风格上看,时代为清代中期。五、佳县兴隆寺中关公史迹兴隆寺石窟位于上高寨乡郑家后沟村中葬塔南壁上,寺院北依葬塔山,石窟、古建倚山就势而建,与山体融为一体,呈不规则布局。据石窟壁题记和碑刻记载,兴隆寺石窟始建于元代至大年(1308年),明代继续开凿,明成化、弘治、正德(1465-1506年)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修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进行了全面维修。寺内七处石窟保存完好,砂岩质,坐北向南,一至七号窟由西向东依山高低错落不规则排列,一号窟凿于三号窟右下方,左壁凿洞可达三号窟(现已封堵),窟口接石砌枕头窑。二号窟凿于三号窟右侧4米处,内供关公、土地。殿内右壁绘制土地爷连环画四幅;左壁绘制关公连环画四幅,内容为:安西上任、桃园结义、大破黄巾、三战吕布(图片5)。从绘画风格上看,时代为民国时期。以上是我们近年在田野实地调查中,所发现重要的关公史迹,通过初步研究整理,写成此篇短文,目的是对榆林关公文化研究,提供一些文物考古资料,能起到微小作用,为笔者之所愿。希与同仁一道探索,弘扬榆林的关公文化。简历:王富春,陕西榆林人,1961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现任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书记,文博研究员职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榆林学院政法学院兼职教授,2017年编著出版《中国陕西?榆林四合院》,10年共9部研究专著。2013年7月30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laAN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