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谊十件大事我们的友谊,最终都葬在朋友圈里

“” 倒计时 count down 33DAYS 距离2018年11月17日FRM考试还有33天 许多人朋友圈里的好友,都是有严格的等级、区域划分的。 父母长辈多数待在“选中的朋友不可见”分组,偶尔能给他们看的朋友圈,一片岁月
原标题:我们的友谊,最终都葬在朋友圈里“”倒计时countdown33DAYS距离2018年11月17日FRM考试还有33天许多人朋友圈里的好友,都是有严格的等级、区域划分的。父母长辈多数待在“选中的朋友不可见”分组,偶尔能给他们看的朋友圈,一片岁月静好;年纪相当的朋友,要给他们看自己的“忙碌充实”,偶尔低调展示背包手表、读书笔记、旅行地点;领导上司,就只能看到自己勤奋工作、努力加班的时刻……人人都卯足了劲要展现自己最超凡金贵的那一面,生怕“输了”。“朋友圈”已经不像“朋友”圈,倒更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发布过一篇报道,在1985年,一个美国人的平均“密友”数量是2.94个。而到了2004年,一个人的平均“密友”数量是2.08个。1985年,只有10%的人报告称自己没有能够谈心的朋友。200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5%。20年间,美国人的社交圈缩小了近三分之一,这20年间,也是各种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我的微信里有895个好友,刨除家人、朋友、同学大约30人外,经常有工作交集需要联系的人不超过10个。合作未遂的客户、当时打交道后来离职的合作者、把接任者介绍给我但再无合作的“前任”、还有某几次参加活动认识的“以后说不定有机会xxx的朋友们”……他们占去了我微信好友里90%的名单。1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不知何时起,朋友圈似乎变成了一些人检验友谊的试金石。“我发了朋友圈你为什么不给我点赞?”“这个人好有心机,朋友圈照片从来只P她自己。”“平时从不联系,一见人出国就发代购清单,拉黑!”人品、真情、小心思……好像都逃不过朋友圈众人的“法眼”。圈内每天更新不断,热闹非凡,屏幕外的人也刷得乐此不疲,“足不出户,看遍天下”;今日美照获赞无数,你心满意足,“这地儿没白去,图也没白修”;男神女神上司领导发了新动态,没来得及看完就忙不迭的点个赞,附赠一句夸奖……可是,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和“朋友们”在圈里打得火热,却常常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短片《我们一生会遇见多少人》中,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男主角站在一个有8万人的场馆中央。他对全场要求:“如果你不记得我的名字,请坐下。”图片来源:《我们一生会遇见多少人》场内许多人坐下了,全场的灯光灭掉大半。男主接着说:“如果你不知道我在学校的绰号是‘公主’,也请坐下。”又有大部分人坐下了。“如果你不知道和我有缘无分的人是谁,坐下。”人们相互对望,却还是坐下了。“如果你从未见我哭过,请坐下。”这句话说完后,还站着的人屈指可数,他们和男主对望,互相微笑着。最后,男主叹了一口气,念出“如果我们已经失去了联系,请坐下吧”。仅剩的几个人也带着复杂的表情坐下了。只剩男主孤独一人,站在偌大的场地中央。八万人——这是一个人一生可能遇到的人数。家人、朋友、伴侣、同学、同事、一面之缘的过路者、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看似很多,但这些人,都值得深交吗?你的“朋友圈”里,真的还有朋友吗?扫码来的、微商、代购、点赞之交,大概只称得上是“萍水相逢”。而算得上朋友的人,却在朋友圈里渐渐疏远。2为何我们渐行渐远?从星标、置顶,到分组可见,再到“相对无言”;毕业几年,当年上个洗手间都要手牵手的同桌已经穿上嫁衣,班里的阳光少年做了父亲;看着老朋友的新动态,才发觉他们新生活、新故事都只能从朋友圈中知晓;多年不见的好友突然联系,结果是求赞求拼单求代购求填问卷;甚至,偶尔想了解好友近况,翻开朋友圈却发现“仅三日可见”、一片空白;想和老友打个招呼,却得到系统提示“XXX开启了好友验证,你还不是他(她)的好友。”无论过去有多么亲密,都可以轻松地用一个删除键,为一段友谊画上句号。而被删除的人,可能要过很久才会发现,自己已经被好友“抛弃”了。真应了那句调侃,“我们的友谊始于初见,知于时间,葬于朋友圈”。有人感叹过:“活得越来越酷,朋友丢了一路。”旧知己变不了老朋友是常事,往前走时,免不了要舍弃过去。可在成人世界摸爬滚打久了,也再难卸下心房,以初心去结交新朋友。发展心理学上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交友的范围会渐渐下降。童年时可以玩伴成群,青春期一直到成年早期,多数人最好的朋友数量会从4~6个渐渐减少到1~2个。对朋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志趣相投、性格相似、生活环境和经历差别不大、在许多事情上可以互相理解……当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三观都不同了,关系就再难以为继。很多时候,没有什么背叛和争吵,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消失在另一个人的生活中。槽值的一位读者讲过一段故事: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曾在《苏菲的世界》里写道:“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这期间,男性的社交活跃度明显比女性要下降得快。YouGov的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男性中有12%没有亲密朋友。两百五十万调查对象中,有9%的人不记得他们最后一次与朋友联系是什么时候了。环境、经历、眼界、追求都在改变着我们,这些变化让曾经亲密的人只能成为一段回忆。高山流水,也免不了曲终人散。3能相伴走一路已是幸运美剧《Friends》陪伴大多数人走过了10年时光,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也成了不少人向往的朋友模式:和好朋友住在一起,或者住在一起成为好朋友。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大家彼此陪伴十年,仍然要匆匆离去。刘同说:“那些你曾经以为很要好的朋友,那些你曾以为会一直结伴走下去的人,不知道何时就在路途中走散了。陪你走了一程的朋友,谢谢他们。愿陪你走一生的朋友,谢谢老天。”纵使是友谊范本的他们,也免不了陌生冷淡。朋友圈是个“大浪淘沙”的现场。那些删除你的人,会渐渐变成“陌生人”;无甚交集的人,最终只会成为通讯录里的“摆设”。而真正的朋友,会在一轮轮的“筛选”之后,仍然站在你身边。也许不会时常联系,但只要有事,他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他不会向你炫耀自己功成名就,不会在你进步时嫉妒、不甘。有些人总在心底,从来没忘记。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活得越来越酷,朋友却丢了一路。通讯录里的人越来越多,能交心的却没几个。总是想起过去的轻狂岁月,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并肩前行,一起说要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后来却各自厮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前忘了不要紧,你忘了没事,我记得就好。我记得你对我的,所有的好,那些逝去的,我替你记得。朋友嘛,能走多远是多远,曾经拥有我就很开心了。你觉得呢?END本文来源:曹植(微信ID:caozhi163)网易原创栏目。情感、教育、职场、百科、生活,有温度又有干货。由泽稷网校微信公众号:FRM考友论坛(ID:FRM-CHN)获授权转载推荐,编辑:FRM菌,泽被天下,稷往开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对版权有异议,欢迎原作者后台联系FRM菌,议定合作或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R3RDd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