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没那么糟这世界太糟,不如做一个叛逆者|草间弥生

波点,密集的波点;色彩,艳丽的色彩——即使你没有听过「草间弥生」,想必你也对她的作品印象深刻。 插图作者 | Ellen Weinstein 很多人对草间弥生的第一反应,仍然停留在“密集恐惧”和“怪异老太婆”上。 可正是她这些标志性的圆
原标题:这世界太糟,不如做一个叛逆者|草间弥生波点,密集的波点;色彩,艳丽的色彩——即使你没有听过「草间弥生」,想必你也对她的作品印象深刻。插图作者|EllenWeinstein很多人对草间弥生的第一反应,仍然停留在“密集恐惧”和“怪异老太婆”上。可正是她这些标志性的圆点作品和怪诞风格,不仅在艺术市场上颇受青睐,动辄拍出百万美元高价,与其他艺术家相比,她在时尚圈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号召力,许多奢侈大牌争相与她合作。2012年,LouisVuitton就与草间弥生合作推出联名系列,将64个国家460个品牌门店的橱窗都设计成草间弥生style,比如下面这个英国百货商店Selfridges里的LV橱窗。2013年,著名时尚杂志《W》的封面引发轰动,便是乔治·克鲁尼身着Armani定制的草间弥生圆点西装,弥漫着浓厚的草间弥生圆点风。2016年,为了庆祝美国著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110周年诞辰和他的玻璃屋开放10周年,草间弥生的波点也跑去了玻璃屋。她的「无限镜屋」等浸入式体验作品和展览,也受到诸多名人的追捧。英国歌手Adele与无限镜屋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儿伊万卡与TheObliterationRoom不过,如果你只看到她重复的波点,那只能说明,你还不认识草间弥生。草间弥生到底是谁?她是前卫艺术家,也是精神疾病症患;她是痴迷圆点的画家,也是神经性视听障碍患者;她是众人眼中的“怪婆婆”,也是难以简单定义的“天才”…而她最吸引人的一点,是她好像从来没想过,要适应这个世界。1.我们看得到的怪婆婆走在路上若遇到一个红头发、走路不灵活、个子矮小、神情严肃的怪婆婆,不要慌张,要抓住机会上前合影握手打招呼,否则你将痛失和一位世界级艺术家说话的机会。但凡接触、了解草间弥生的人,无一例外地用了一个令外人难以理解的形容词——“可爱”。她常面无表情,喜欢她的人觉得她呆萌。她常戴红色假发,说,我的帽子呢?我的帽子在哪里?尚年轻时,有人形容她:“想想企鹅的模样,就知道弥生的样子了。”她自己也笑了,“真的?”2008年纪录片中的她还不用坐轮椅,走路的姿势真的有几分像企鹅。其实连她说话也有几分不像“正常人”。别人问她,活在艺术世界里很难吧?她答,嗯,活下去的确很艰难,自从我成名之后,有了钱,一切好办多了……她的话一向耿直,有时甚至可能大胆到让人反感。她会指着杂志上刊登的其他艺术家的报导,比如村上隆的,说,我的作品好得多呢,你不觉得吗?很明显吧?村上隆,日本一位被广泛喜欢的艺术家她还写小说、写诗,出版自传。读完自己的诗,她会由衷地赞叹写得真好,也会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我对别人的书不感兴趣。她说,“我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天才之作。”2.我们看不见的不幸少女可是回到一开始,我们看不见的草间弥生,是一个不开心的女孩。她的成长背景,与太宰治有几分相似。生于一个古老的日本贵族家庭,经营苗圃家族生意,家中四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照理,本应是生活殷实家人宠爱,但是她在15岁左右的年纪,差点自杀了。对于她所经历的家庭不幸,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她自己吐露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一二。她在《草间弥生之最爱》中有这样一番自述:父亲从小入赘母亲家,青梅竹马,两人顺理成章地结婚了。后来父亲远走东京,有一天回来,在后院大喊,母亲闻声往外看,当时下大雪,父亲咳得满地是血。母亲对他说,你不能回来,去找你的父母吧,我们没能力解决你的问题。父亲不断乞求原谅。之后,父亲就回到家躺在床上,母亲照顾了他十年。父亲在外有情人,病好之后,母亲要弥生跟着父亲,因为父亲要去见情人,她就知道这是要自己去红灯区了。她去了红灯区问人家,我父亲在吗?人家就回,这里儿童不宜,快走吧。父亲知道她尾随自己,总躲开她。有一天她哭着回家,站在铁轨边,等不及电车就想往下跳,电车一来,她果真就跳下去了。万幸的是,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气压太强大了,以至于她被气压压倒,头撞到树上。当她回到家,母亲说,爸爸躲开你了?你真笨呢。因为母亲自己觉得羞耻,便经常这样利用自己女儿,于是弥生每晚拿着灯笼尾随父亲,做着一个儿童不该做的事,也承受着那个年纪不该有的伤害。在家中,她除了画画什么事也没做,母亲急疯了,你又在画画?干点别的事吧。说完之后,就一脚踢开她的颜料盘,把画作扔了,母亲还踢她的背。母亲似乎总在“发疯”,还会一直唠叨,我太兴奋了,我睡不了。我的心跳很快。她因此认识到,家里确实不是一个适合她待的地方。她的反叛意识很早就扎下了根。3.世界不好,做一个被冷落的叛逆者50年代,起缘于和一位美国女画家的通信,草间弥生在1957年去了纽约,那时她二十多岁,此后在纽约的16年尽情释放她的反叛精神。六七十年代,为了反战、反政府策略,她组织了一些时装秀和名为“Happenings”的行为艺术。她在自己身上、在许多人身上涂抹出一个个拳头大的圆点;在人群的追逐和警察的驱赶中,穿着带圆点的服装奔跑在纽约中央公园里;她还参加了一个七人联展,当时一起参展的还有安迪·沃霍尔,当时她一定不知道,日后这会成了她履历中必定提及的一项。纪录片《草间弥生之最爱》截图据说草间弥生一直很向往威尼斯双年展,1966年她参加了,以不请自来的方式——半夜自己一个人将1500颗不锈钢球放置在户外展场上,到了白天,人们就看到一个穿金色和服的日本女人端坐其中,如果有人感兴趣,还可以花2美元买一颗不锈钢球。不过很快,她就遭到主办方驱赶。听起来,纽约的艺术世界好像还蛮自由的嘛。并不是。那个年代,二战的记忆还新鲜,越南土地上还有硝烟在弥漫,西方经历社会大变革,性解放运动在进行,女性主义掀起第二次浪潮,美国民权运动进入高潮……既然各种权益还在斗争中,可想而知,那是一个仍然存在严重歧视并且矛盾被激化的年代。身处其中的草间弥生,一面用艺术表达反抗,一面要为面包考虑,这对于一个没有画商自己卖画的人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她还是一位女性,一位在纽约卖画的日本女性。当时女艺术家的情形大致是这样的:靠着丈夫的钱过活,比如格蕾丝·哈提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女艺术家之一,据说嫁给了一位亿万富翁之后就没再画过画了。格蕾丝·哈提根GraceHartigan世事艰难,草间弥生没有找一个有钱的丈夫,失意时她想过跳楼,但最终她还是待在她的纽约公寓里不停地搞创作,不顾后果,不管他人,还要关上窗不让人看到。要说爱情,她在美国有过一段邂逅,与一位多才的艺术家约瑟夫·柯内尔,但近乎柏拉图式恋爱,肢体接触止于亲吻,也许是因为约瑟夫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也许是因为约瑟夫也有位苛刻的母亲。他们曾被约瑟夫的母亲看到在自家草地上接吻,他母亲竟然提了满满一桶水,从他们两个人头上浇下去。“不可以碰女人。我不是已经跟你说很多次了,女人很脏,是梅毒和淋病的巢穴。结果,你还带女人回来,和你接吻!”约瑟夫竟将草间弥生晾在一边,先向母亲道歉。这一事例多少也可瞧见当时弥生所身处的环境。不过与约瑟夫应是真爱,两人一直相伴至1972年约瑟夫去世,1973年她也因身体状况回到日本治疗。4.天才贵在“自大”论及她何以如此反叛,又是如何在当时动荡的纽约生存下来,还能立足于艺术世界,恐怕要归功于她的“自大”。或者我们换个更准确的词:自信。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论述耶稣行走于水面之上的宗教寓言说:信心,信念,一半凭空想,一半凭行动(用功、才能等)。我的大半生,阅人多矣,阅艺术家多矣。确切说,想成为艺术家者多矣,此后生如行于海,磨难如风浪,但太多人行于海,怕沉没,害怕了,有人沉没,有人时浮时沉。一路多小信的人。……下了海,要走下去。天才幼年只有信心,没有计划。天才第一特征,乃信心。信心就是快乐。草间弥生就是下了海坚定走下去的人。她画画不打草稿,她说画布赶不上她脑袋里的新念头。她画画不想那么多,只忠于自己。她可以拿起笔就在一块白布上干脆地拉出线条。她与艺术的结缘,是幼年的神经性视听障碍,旁人无法想象她的幻听、幻视,以及她所看到的蒙着一层圆点网的世界。在1954年绘画作品《花(D.S.P.S)》中她如此表达:某日我观看着红色桌布上的花纹,并开始在周围寻找是不是有同样的花纹,从天花板、窗户、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我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我变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刹那间,我领会到这不是只有我的想象、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我被吓到了……儿时家庭不幸,生有疾病,母亲又奚落,她却只会作画,就画自己看到的。在纽约生活,她也只是一个劲地创作,那是她的安慰,是她的快乐。草间弥生的标志性作品“南瓜”,就是这样诞生的——“从童年开始,南瓜对我就是极大的安慰,它们告诉了我生活的乐趣。”她其中一件南瓜作品,就叫做《我对南瓜全部永恒的爱》。AlltheEternalLoveIHaveforthePumpkins(2016)其实一开始草间弥生未必会料到自己日后成为波点女王,然而为生计、为寻求认可的那段时间,她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便是童年就开始陪伴的圆点。后来她用圆点表达更广大、更深邃的概念,不,圆点可以表达一切。“地球也不过是百万个圆点中的一个。”她说。为纽约展览做准备时,每一张从她面前移过的作品,她就仰起依然看不出表情的脸,感叹道:“哇,真的是杰作啊!”“我可以看看吗?实在太美了!”“虽然是出自我手,但是足够打动我了!”5.爱艺术至死关于“活在艺术世界里很难”的问题,她的下半句回答是:但是在精神上呢,我不得不跟年老抗争,再有,我现在比起年轻的时候更加吃力了。拍摄纪录片时,她对拍摄者说,今天我想要专注创作,但是你老是出现,你为什么不坐下泡茶喝呢?接着就请身边的人帮忙泡茶,搞得拍摄者只好小心翼翼地躲在墙后暗中观察。她用汉字给一幅画写上题目“生老病死”,然后静止了。旁人三次问她,“生老病死”是什么意思,她才晃过神来一样说道:“你最好还是不要知道了”。不过最后还是一五一十解释了。假使还能再投胎一次,你会想干什么?草间弥生干脆地回答:画家。即使知道画画是件苦差事,你还是选择做画家?草间弥生答:我会继续画画。1993年,曾经被驱赶的她终于代表日本正式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2016年她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是当选的唯一一个日本人。“我的人生因艺术而焕发光彩,我愿一直为之奋斗,直到死亡,即便是身体受损,我仍然会日以继夜地不断创作。”2017年东京举办了草间弥生艺术生涯以来最大的个展,她在2016年的展览发布会上如此说。2018年她已近90高龄,坐轮椅,继续创作,另外又出了一部传记性纪录片《草间弥生——无极》。我们不知道这位波点女王接下来还要给世界的艺术收藏室送来什么。不过说了这么多,你也许还是不认同她是天才,你也许觉得草间弥生的画不过翻来覆去那几样,如同小孩的涂鸦。可是毕加索说:“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草间弥生·作品选初期残梦,1949纽约时期软雕塑,1963自我消灭,1966东京时期自杀了的我,1977南瓜,1999TheObliterationRoom,2002Hi,Konnichiwa(hello),2004GuidepostToTheNewSpace,2012WhitneyRetrospective,2012无限镜像空间(基于1965无限镜屋),2017纪录片《草间弥生——无极》预告,2018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mN2Kw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