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普林斯 北京理查德·普林斯一个超级“偷窃”艺术家

理查德·普林斯:“下一个,该‘偷’谁呢?” 理查德·普林斯 在很多人眼里,理查德·普林斯根本配不上艺术家这个称谓。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他所谓的作品不过是对别人拍摄的照片或创造的绘画进行再加工,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 但在不少
原标题:理查德·普林斯一个超级“偷窃”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下一个,该‘偷’谁呢?”理查德·普林斯在很多人眼里,理查德·普林斯根本配不上艺术家这个称谓。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他所谓的作品不过是对别人拍摄的照片或创造的绘画进行再加工,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但在不少人眼里,理查德·普林斯无疑是一个著名艺术家,他的一幅摄影作品曾在2005年以超过100万美元的天价售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售价超过100万美元的照片。2008年1月,他的另一张照片又以超过300万美元的天价售出,再创照片拍卖价格的新纪录。至于他的绘画作品,售价也动辄数百万美元。从6月26日起,普林斯个人作品回顾展开始在英国伦敦著名的蛇行画廊举行,展出将一直持续到今年9月。普林斯得到了一个艺术家所能拥有的一切:个人作品展以及市场“钱景”不错的作品。不过,争议注定要伴随他一生。普林斯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东西。在一期法国《Vogue》杂志的封面上,可以看到一个模特坐在一辆哈雷摩托车上。“那是我的一个‘女友’,”普林斯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不满地说,“他们是从我这里偷走的,我会把它偷回来的。”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偷”字本不应挂在嘴边,但普林斯说起“偷”字没有丝毫犹豫。的确,《Vogue》杂志的那个封面照片是“偷”了普林斯在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女友”系列照片。不过,普林斯的“女友”也是从别的地方“偷”来的。他的那些照片都是对美国摩托车杂志封面女郎的翻拍,而照片最初的作者可能就是那些女孩的男朋友。简单说,艺术家普林斯从杂志上裁减下别人拍摄的照片,用自己的相机拍摄,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作为艺术品出售。让普林斯不满的是,以前是他“偷”拍别人的作品,现在竟然轮到自己被“偷”了。2008年1月,普林斯的这张“牛仔·无题”照片拍出了340万美元的价格,创造了新纪录。2005年11月,普林斯这幅“牛仔·无题”照片拍出124.8万美元的天价,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售价超过百万美元的照片。普林斯翻拍后放大的一张牛仔照片,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售价超过百万美元的照片。普林斯2003年推出的“护士”系列油画之一。如果说,普林斯确实算得上一名艺术家,那么,他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一直没有与“偷”撇清关系。或者可以说,“偷”已经成了普林斯艺术的特色。几乎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别人的影子。在艺术界,伴随着普林斯的一直是种种争议。而对普通人来说,知道普林斯这个人,则是在近几年。2005年11月,普林斯的一幅早期作品——“牛仔·无题”照,在拍卖会上拍出124.8万美元的天价,超出了索斯比拍卖行原先的最高估价,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张售价超过百万美元的照片。这张照片,或者说这一创纪录的价格让普林斯真正走出了艺术界,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人物。2008年1月,普林斯打破了他3年前创造的纪录:他的另一张牛仔照片在拍卖会上拍出了340万美元的价格。不过,对普林斯来说,一幅作品价值逾百万美元或许已经不算什么。7月1日,索斯比拍卖行将拍卖他的一幅油画作品——“海外护士”,估计售价将高达400万~600万英镑,约合800万~1200万美元。至少在艺术品市场上,普林斯已经成为一个重量级人物。而就在2003年,当普林斯的“护士”系列油画刚刚推出时,他的行情还很一般,起价5万~6万美元也鲜有人问津。但到了今年,“护士”系列的一张油画,最低价也要500万~600万美元。普林斯的作品无疑已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宠儿。但对他的质疑依旧未能平息。2005年,就在普林斯的牛仔照成为第一张拍卖价超过100万美元的照片后,就有艺术品商人质疑说:“竟然有人肯掏这么多钱买这样一幅画,真是荒谬绝伦!”因为,它只不过是对别人的照片的翻拍作品。普林斯的天价作品都是翻拍的,这一点,他自己也不否认。但要说他一点艺术都不懂,他也不会接受。普林斯的最新作品:为路易·威登设计的限量版手提包。普林斯第一次对艺术表现出兴趣,是因为以杰克逊·波洛克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作品。“我被他们的作品深深吸引,他们相当反社会,不合群。”普林斯2001年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这一时期,他开始学习绘画。1956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普林斯前往欧洲。他坐火车游历欧洲大陆,凡是在教科书里看到的著名艺术品,他都会前往那些收藏它们的著名博物馆一一拜访。回到美国后,他进入缅因州的一所大学,再后来,普林斯于1977年来到了纽约市打拼。在纽约,普林斯在《时代》杂志集团找到了一份工作,不过,不是编辑、记者或者美术编辑,而是在《时代》杂志的剪报部门工作,工作的地点是大楼的地下室。普林斯每天的工作就是从杂志上裁减文章,提供给编辑记者或者寄给读者。日复一日,每天下班后,他眼前剩下的就是《时代》杂志集团旗下大约8种杂志的广告画页。几乎是命中注定,这些天天出现在普林斯面前的广告画面成了普林斯的创作对象。普林斯开始了他的“剽窃”生涯。他将自己这种在广告中寻找素材的新创作方法戏称为“捡破烂”。他的第一批作品是翻拍广告中出现的模特、卧室家具、手表、笔以及珠宝。普林斯的早期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是4名女模特的一张“合影”,照片上,她们认真地望着同一个方向。而实际上,这四名女模特来自4个不同的广告,普林斯将她们从原来的广告中挖出来后,拼接成一幅新照片,就成了他的作品。“在摄影方面,我根本没有什么技巧。我从来没有进过暗房冲洗底片。”不过,让普林斯一举成名的还是他的“牛仔”系列。这是普林斯从1983年开始推出的一组照片。照片上是典型的美国西部牛仔,他们骑着马,头戴毡帽,脚蹬马刺,或漫步,或驰骋,背景则是美国西部的荒漠、夕阳、断背山以及仙人掌。如果仅看照片,很多人会以为这是美国英雄形象的一种表现,但实际上,它们的“原型”是美国万宝路香烟拍摄的广告。普林斯看到了那些广告,将广告中的文字去除,然后翻拍,放大成几乎和牛仔真人大小一样的照片。于是,广告画面变成了艺术品,作者成了普林斯。普林斯的“牛仔”系列推出后,曾有学院派批评家称赞他的作品是对商业文化的一种后现代方式的抨击,是与现代主义的一次最后的决裂。不少人欢呼普林斯的翻拍照片是“绘画死亡”的先兆,或者至少是对绘画所代表的真实性观念的一次挑战。然而,多年后,这些批评家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他们惊讶地发现,曾经被视为抨击商业文化的普林斯作品,现在挂在了富有收藏家家中的墙上;那些曾经为万宝路香烟做广告的“牛仔”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文化市场,成为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理查德·普林斯的“代言人”。2003年,在接受采访时,普林斯谈到了自己创作“牛仔”的过程,他说道,“在摄影方面,我的技巧很有限,实际上,我根本没有什么技巧。我就是在玩相机。我在一个很便宜的冲洗店放大了那些照片,而且做了两个版本,我从来没有进过暗房冲洗底片。”如是说 “偷窃者”如是说“在艺术界,没有裁判,没有法官,没有规则”此后,普林斯继续他的“剽窃”艺术之路。他翻拍过摄影师加里·格罗斯的一幅作品,那是美国著名女演员波姬·小丝10岁时站在浴缸里的一张裸照。照片展出后在艺术界引发争论,波姬·小丝的母亲和格罗斯将他告到了法院,最终普林斯花钱庭外和解。文字,或者说笑话也进入了普林斯的视线。他不编笑话,只是引用别人的笑话。在他的个人作品展上,可以看到一个个笑话写在硕大的画板上。近年来,普林斯已经很少翻拍照片,开始更多绘画。不过,他的绘画似乎仍离不开“剽窃”。2003年,普林斯推出了“护士”系列12张油画。画中的女护士都来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小说的封面。普林斯先将照片扫描,然后以油画方式加工,每幅画都有不同的名字,如“温柔护士”、“疯狂护士”、“淘气护士”等,画高超过1.5米,画中护士都戴着口罩。曾有人抨击“护士”系列,指责普林斯是一个厌恶女人的人。普林斯的回答是,“之所以创作护士,是因为我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海啸、伊拉克战争、中国大地震,灾难时有发生。我想,每个人都需要护士,于是我就为大家创造出护士。”今年5月,一幅“疯狂护士”拍卖出了创纪录的740万美元的价格。此前,一幅“温柔护士”也在2006年拍出230万美元的价格。对此,普林斯说,“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和高尔夫比赛不一样。在高尔夫球场上,你要么将球打进球洞,要么打不进。但在艺术界,没有裁判,没有法官,没有规则。这是一个问题,但也是艺术的伟大之处。”近日,为了配合其作品回顾展,普林斯推出了最新作品:为路易·威登设计的限量版手提包。“没有人真正知道普林斯究竟是谁”很多人说,普林斯的“护士”系列充满了神秘色彩。实际上,他的个人经历也充满神秘色彩。1949年8月14日,普林斯出生于当时为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在一次接受采访中,对于他父母为何住在巴拿马运河区的问题,普林斯回答说,“他们为美国政府做事。”记者进一步追问他父亲是否与军方有关,他回答说,“没有,他就是为政府做事。”媒体由此猜测,他的父母可能是中央情报局人员。高中毕业后,普林斯进入缅因州一所大学,但他上的什么大学却没人知道。熟识普林斯的沃克博物馆馆长菲利普说,“没有人真正知道普林斯究竟是谁。我认识他,但我也不能确定我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普林斯,或许,我遇到的只是他的一个老伙计。” 如是说 “被偷者”如是说“看到那张照片,就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2007年年底,普林斯的个人作品回顾展在纽约市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举行。来自芝加哥的摄影师吉姆·克兰茨前往参观。但就在走进博物馆之前,博物馆门外展览广告上的一张照片让他停住了脚步,那是一张巨幅牛仔照片。克兰茨见过这张照片,因为这张照片就是他拍的,是在得克萨斯州一个农场里为万宝路香烟拍广告时拍的。“和所有看到自己作品的人一样,”克兰茨说,“看到那张照片,就好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克兰茨说,那天的参观结束后,“当我离开时,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应该感到骄傲,又或者,我看上去是不是像一个傻瓜。”克兰茨无意要普林斯给他赔偿或者起诉普林斯。但是,看到普林斯的作品展览中,用了他的照片的海报每张售价9.95美元,克兰茨有些不平,他说,他只想让观众知道,“在这些照片的背后实际上作者另有其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克兰茨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很多《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公司,包括麦当劳、波音以及联邦快递公司拍过广告,至今仍保留对其大部分作品的版权,他说,几年来,他一直注意到自己的作品被普林斯“借用”,同时被“借用”的还有其他几名曾为万宝路拍过广告的摄影师。但他说,他从未和其他“牛仔”摄影师讨论过这个话题。“现在,我的全部问题就是得到认可”不过,克兰茨回忆说,有一次,一名女艺术家在他的工作室看到他的一幅作品后,“她说,‘哦,普林斯也有一张和这个很像的照片。’”那是在2003年,普林斯从克兰茨那里“借走”的一张牛仔照片,在克里斯蒂拍卖行卖出了33.23万美元的价格。虽然和原照片相比,普林斯的牛仔照片放大了很多倍,“但没有一丁点不同。”克兰茨说。普林斯火爆的牛仔照开始让他日益愤怒。克兰茨表示,他一直考虑与普林斯联系,直接向普林斯表示不满,但又觉得可能没有用处。“现在,我的全部问题就是得到认可。看到一个不创作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不明白这其中的疯狂之处。”克兰茨说,“如果我将一本书全部用斜体字排列一遍,就能将它变成我自己的书吗?我不知道,但我不这么认为。”艺术界如是说“剽窃之王”?“文化的编辑”?普林斯的作品从来不乏争议。有人说他是艺术界的“剽窃之王”,盗窃、复制、裁减、盗用,所有这些就是普林斯艺术创作的全部技巧;他从他人的作品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中剽窃,然后据为己有,摇身变为艺术家。在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所谓的\"剽窃艺术\"开始盛行,艺术家们开始从流行文化中\"剽窃\",以及彼此之间互相剽窃。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和普林斯一样的\"剽窃艺术家\",但普林斯被视为这门艺术的开创者和公认的第一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南茜·斯派克托说,普林斯改变了现代艺术。\"1977年,当他第一次翻拍他人的照片然后据为己有时,他厚颜无耻的行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不过,南茜·斯派克托也表示,她并不认为普林斯会因为其\"剽窃\"行为而官司缠身。她说,曾有人因为\"剽窃\"而被告上法庭,但法院倾向于站在\"剽窃者\"一边。因此,如今,这已经不再是个问题。也有人认为,普林斯虽然\"借用\"了他人的作品,但他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对于普林斯的艺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摄影馆馆长玛利亚·莫里斯·汉姆博格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她曾说道:\"对于今天的一切,他绝对是个重要人物。他以一种非常早熟的方式,领先于其他人领会到媒体如何普遍渗入影响我们的生活,它不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方面,而是我们生活的主导方面。\"沃克博物馆馆长菲利普在谈到普林斯时,也避免提及\"剽窃\"一词。他说,\"他真的是美国文化的年代记录者,不论是流行文化,还是低俗文化。他抱着极大的热情以及某种批评精神挖掘真相。\"菲利普说,普林斯的作品应该放在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提出的思想背景下看待。巴特曾提出,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代,不再有作者,只有编辑利用现有思想去创作新的作品。菲利普说,普林斯就是这样一个编辑。\"他是一个文化的编辑。\"评论者如是说“偷”拍的作品还是艺术吗?一个在摄影方面毫无技巧,甚至从没进过暗房冲洗底片的人居然能成为艺术家?“复照”一张照片,然后就公然把它当作原作展示,居然也能创下拍卖的天价!在普林斯身上,人们被艺术的审美观彻底弄糊涂了。倘若一个专门靠“偷”拍别人作品的人,也能成为艺术市场的宠儿,真不知道,这到底是大众被艺术消费了,还是艺术被商业颠覆了。普林斯的脸皮真是够厚,孔乙己至少还会为自己的偷书行为而脸红地辩白说:窃书不能算偷。可普林斯则从来不避讳偷,在他眼中,“偷”本身恐怕就是一种艺术。只是这种艺术,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普林斯偷到了一个艺术家所拥有的一切,却始终得不到一个艺术家的头衔。普林斯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原作品经过自己的手换到一个新位置,这种所谓后现代的“换位”手法,又有何艺术的情感、意境可言呢?反倒是他的“偷”拍作品提醒了人们,在那思维深处,人类总有着一种固定不变的审美观,正是这种审美观推动着艺术的不断前行。有人称在西方艺术界,这是个机械复制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文化虚无主义盛行的时代。游走在艺术与抄袭、合法与不合法间的普林斯,肯定熟谙那句陈词滥调:模仿是奉承的最高形式。而收藏家也深知这样一个道理: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毫无规则,在于用一种商业和可以理解的方式宣传一个特定的价值体系。普林斯这样做了,所以他的“偷”拍才会变得令人垂涎和值得收藏。当然,这收藏也只是在收藏家的眼中,不在艺术的主流中。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20XD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