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笔记

01第四章 学习心理第四节 知识与技能技能学习一、技能概述含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1)技能是学习、练习得来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动作体现法则要求,不同于一般的随意
01第四章学习心理第四节知识与技能技能学习一、技能概述含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特点:(1)技能是学习、练习得来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动作体现法则要求,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如打篮球、吹拉弹唱心智技能(认知、智力技能)包括了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记忆的技能。既包括加涅提出的认知策略,也包括加涅提出的智慧技能。二、操作技能的形成※1??操作技能的含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子:如吹、拉、弹、唱,做瑜伽,打篮球特点: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客观性)有一定操作对象如篮球、肌肉动作动作进行的外显性所有动作都是表现在外面的,能被人看到的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动作是一步一步的如三步上篮口诀:(客外展)补充:(选择)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划分:细微型操作技能涉及到的肌肉不大如打字、弹琴、雕刻、写字粗放型操作技能涉及到的肌肉群大如跑步、打篮球网球、举重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划分:连续性操作技能大于五秒的动作如骑自行车、弹钢琴、舞蹈非连续性操作技能有明显的开端和结尾,持续时间短如刹车、开门、射击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划分:闭合性操作技能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动作如撑杆跳、举重、跳远开放性操作技能不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动作如打篮球、开车、武术根据操作对象划分:徒手型操作技能运用到一定运动器械如单杠、双杠器械型操作技能不需要器械如游泳、健美操2??冯忠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单选、多选、简答)(1)操作定向解做什么、怎么做观察老师怎么做并形成印象。(2)操作模仿学生照着老师的动作去做。动作品质: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动作结构:动作要素间协调性差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动作效能:效能较低(3)操作整合把学到的小动作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动作。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觉控制开始占主导)动作效能:效能有所提高(4)操作熟练达到动作自动化的阶段。动作品质: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动作结构: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口诀:定模整熟费茨和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选择):认知阶段(操作定向阶段):理解学习任务,并形成目标意象和目标期望联系形成阶段(操作模仿和整合阶段):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自动化阶段(操作熟练阶段):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纠正补充:安德森提出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②充分而有效的反馈。③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地位: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练习趋势:开始快,中间高原期,后期慢,总趋势进步,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高原期(名词解释):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般在练习中后期出现。高原期出现原因:疲劳、学习方法不适当、兴趣缺乏等。高原期并非是所有学习都存在的。④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训练肌肉的感受能力。三、心智技能的形成1??心智技能的含义含义: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例子:阅读、写作技能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对象是头脑中的一些想法和观念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在头脑中进行动作结构的简缩性等特点可以多步并一步口诀:观内简2??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加里培林将心智技能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多选):动作定向阶段如学生学习加法运算,教师在黑板演算,学生学习。物质或物质化阶段教师展示完毕,学生借助掰手指头或用火柴棒计算出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在计算题目时把计算步骤念叨出来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外部声音消失内部语言阶段完全转变为内部言语,特别简缩、简练冯忠良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简答、选择)(1)原型定向(动作定向阶段)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2)原型操作(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实施。(3)原型内化(出声的外部言语、无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阶段)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含义1??问题的特征(多选)给定条件达到目标存在的限制2??问题的类型:根据问题状态的清晰程度:结构良好:规矩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教材上设计的练习题大部分结构良好。结构不良:给定条件有限,自己根绝条件找到解决方案,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如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熟悉程度(选择题):常规性问题解决:用以前学过的定理、公式解决常规问题创造性问题解决:用新颖的办法解决某个问题如司马光砸缸、高斯解决数学问题3??问题解决的特征(多选、判断):(1)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漫无目的的幻想等,则不能称为问题解决。(2)认知性。有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等)的参与。吃饭、穿衣等自动化的动作不属于问题解决(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认知过程参与,如记忆、思维等,仅有一个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回忆办公室门牌号只涉及记忆不属于问题解决。如下象棋有多种认知过程。二、问题解决的过程(选择、简答)1??发现问题。如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为什么东西往下走。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2??理解(明确、分析)问题。通过多方面查阅资料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充分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4??检验假设。把假设付诸实施。口诀:发明提检三、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尝试策略,把所有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尝试。如一把一把尝试哪把钥匙可以打开门。启发式:根据一定的经验选择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启发式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法(名词解释、选择)不断对比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距,不断提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通过实现小目标来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如日本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记住路上的一个一个标志性建筑物,来实现总目标。2??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手段—目的分析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距,以便最终达到目标。3??逆推法逆推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起始状态去推。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简答)口诀:原问已定情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状态。如用连续四条直线一次通过九个圆点。要突破问题情境的约束。问题表征2??已有知识经验专家与新手就有区别3??定势与功能固着※(名词解释)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定势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名词解释)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只想到常规用途,想不到非常规的用途。如吹风机除了吹头发,也可以吹衣服。砖头是盖房子的,但也可以打人实验:邓克尔实验点蜡实验4??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鲁班根据草的边缘发明锯子,瓦特根据顶起的壶盖发明蒸汽机。酝酿效应:思考问题时把各个条件充分思考却想不起答案,把问题放一放后出现顿悟,找到答案。5??情绪与动机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五、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简答)口诀:知方练习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创造性一、含义(名词解释):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核心。基本特征(选择)※:(1)流畅性。在短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如说砖头的用途(2)变通性。角度多,从不同侧面想出不同答案。(3)独创性。自己想到的答案别人想不到。如什么是圆的?答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型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选择):1??环境环境宽松,学生的创造性高。2??智力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即高创造性一定有高智商,高智商的不一定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3??个性三、创造性的培养(简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1)头脑风暴法。有问题,集体讨论,相互产生影响,相互激发。原则(多选):畅所欲言,对方案不评价或判断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鼓励提出改进意见(2)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途扩散:砖头有哪些用途结构扩散:能想到多少三角形的结构方法扩散:用吹能干什么事形态扩散等:从一个事物的颜色、味道扩散,如红颜色的东西有哪些(3)推测与假设训练。想像一种不存在的事情如补充故事的结尾,假设你是校长怎么做(4)自我设计训练。自己制作小手工艺品,自己设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kG71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