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人都梦了一遍豆瓣9.3,这部电影所有人都该看一遍!

电影天堂 2018 VOL.375 本文由电影天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今天之前,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堂叔,那就是: 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电影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 一直以来,堂叔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对于电影的「启示」
原标题:豆瓣9.3,这部电影所有人都该看一遍!电影天堂2018VOL.375本文由电影天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在今天之前,有一个问题时常困扰堂叔,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电影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一直以来,堂叔都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对于电影的「启示」,马丁·斯科塞斯曾说:电影能够唤醒公众意识,在精神方面人们需要享有共同的记忆,电影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对堂叔来说,这不是一个终极的答案,但电影唤醒「共同的记忆」的属性,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牵引着我们进入电影的世界。关于共同的记忆,纪录片往往走的更远——《发现少校》这部纪录片有着和主体人物相悖的名字,一个少校级别的军官,是不需要用「发现」的,但这个少校不同。拍摄于2009年的《发现少校》,主角是参加抗战的老兵赵振英,现年101岁。关于他的故事,事关一段在一定意义上被「尘封」的历史:中国远征军。而赵振英老人,就像是那段历史中的一个「细节」。形容赵振英老人是这段历史中「细节」,并非否定人的个体属性,而是除他之外,这里还有成千上万的,和赵振英一样的中国人。其中的大多数,躺在国殇墓园,躺在无名冢里…1937年,卢沟桥事变。年方二十的赵振英在北京,他正忙于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日本人的到来,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轨迹,赵振英也逃不过。时局动荡,考大学根本不可能了,但推动赵振英参军的,是一种极其难咽的滋味,亡国奴的滋味。一天早晨,赵振英骑着自行车到一个公园去念英文,把自行车存在公园门口存车处,等他准备离开时,来了一个日本宪兵。日本宪兵叽里呱啦的向他大吼大叫,大意是赵振英不能在这骑自行车,他看赵振英好像不服气,跟他比手画脚的。他就狠狠的打了我一个,在我左边打了一个嘴巴,所以我,从那我知道亡国奴的滋味是非常不好,不好受的。这也是让我早一点参加抗日的一个,一个因素吧。1937年7月23号,赵振英乘坐北京西站发出的最后一班列车逃出北京,参与到成千上万抗日队伍的浪潮之中。抗日是救国图存,是离家舍业,构筑家园防线。江西星子县,庐山脚下,中央陆军中央官学校特别训练班,赵振英到这里接受步兵队的军事训练。1939年春天,赵振英来到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十四师当参谋。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中国的防线在逐步被日本蚕食,为了切断对中国的援助物资,从大连到海南,日本封锁了中国的海上边境线。剩下的,只有东南亚的陆路交通,运用辎重卡车运输援助物资了。而出兵东南亚的日本,最重要的军事目的之一,就是彻底的让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占领缅甸,封锁滇缅公路。1942年,中国远征军挺进缅甸,开始对日作战,不同的前线,同样的残酷。这是一场跨国战斗,又称中缅印战区(CBI)。一同参与到缅甸战场的,还有不少来自美国的军人,约翰·葛顿南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日本刚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对日宣战,而保障中国战场的后勤补给,实则是拖住日本陷在中国的正面战场里。漫长而残酷的战斗,让同在一个师部的美国人和赵振英这些来自中国的军人,建立了友谊。战争结束之后,约翰·葛顿南拿着军队发的小红本,让战友们签名留念,赵振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珍贵的照片。就是这些合照,让远在深圳的晏欢狂喜不已。晏欢,是抗日名将潘裕昆的后人,对于那个战场上的故事,他有着特殊的情节。一直以来,他苦寻关于那里的细节而不得,直到约翰·葛顿南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尼尔·葛顿南在2000年左右把父亲在战争中保存下载的照片等物品上传到网络。让晏欢欣喜的是,这些照片,他从来没有在国内见过,照片上的很多面孔,是那么「陌生」。出于情怀,出于对历史细节的查证,晏欢开始了一场寻找照片中的战争幸存者之旅。时隔多年,物是人非。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政治风波之后,很多照片中的人,已经很难查寻。直到晏欢接到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看了晏欢转载自尼尔·葛顿南的照片和小红本签名,自称是幸存者后人。晏欢半信半疑,但对方称老爷子还活着,身体健康着呢。老爷子,就是赵振英,当年和约翰·葛顿南在同一个师部,并且成为好朋友。于是,一根从美国至深圳再到北京的红线,连接起来。晏欢前后多次前往北京,确认赵振英老人就是小红本上的签名人,并且带着尼尔·葛顿南来到位于北京的赵老家中。见到自己父亲的战友,尼尔激动不已。同样的战争英雄,不同的战后命运。约翰·葛顿南在战争结束后荣归故里,倍受家乡人们的爱护,当了十年镇长,安然度过晚年。而对赵振英来说,那段过去,却是自己的「丑历史」。事实上,除了参加印缅战区的战斗,赵振英老人还参与了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的日军投降仪式。当时已是警卫营营长的赵振英,负责投降仪式的现场安全保卫。这些过去的荣耀,被尘封了65年。日本投降之后,赵振英老人不想参加内战,想尽办法脱离部队,目标是参加考试,前往迟到的大学。1947年,赵振英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的宋玉歧结婚,其后考进南京大学。文革浩劫中,赵振英被判反革命罪,刑期是二十年。备受街坊邻居的指点谩骂,多次搬家之后,妻子为了保护孩子和家人,和赵振英「离婚」。受尽煎熬之后,文革的第一批特赦人员里,就有赵振英的名字。但赵振英倔强,罪名不清,他拒绝接受特赦。最后上面下发文件:因证据不足,不足以论罪科刑。出狱后,赵振英和妻子复婚,工作也办理了退休,自此以后,再不敢提过去。几十年来,街坊邻居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都只是知道他当过兵,但不知道具体做过什么。妻子去世之后,赵振英倍感孤独,常常对着妻子的遗照念叨,他渴望自己早日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再聚。对着镜头,赵振英说:我跟你们说实在的,我不愿意留在这大地上,因为这大地,对我实在是太…我怎么说呢,太坷(苛)了。太苛了,是赵振英参加一场战争,面对两个「前线」的人生。赵振英说的话,总是让我想起以前看的另一部纪录片,凤凰卫视的《凤凰大视野之中国远征军》。在那部纪录片里,其中一位参加中国远征军的幸存者,远征军老兵刘桂英老人被问及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她曾说没有遗憾,但:《发现少校》的出品人之一,也是该纪录片的前身《寻找上校》的导演邓康延曾说:历史总是在反反复复中丢失了许多细节,但有时候,细节却决定了我们怎样去记录历史。是啊,我们总是「丢失细节」,但丢失历史的细节,会让很多人凉了热心。尽管这些年,国内政府对于中国远征军,以及国军抗战老兵的身份都给予了高度认可。《寻找上校》《发现上校》《凤凰大视野:中国远征军》以及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都对那段历史进行了重新回顾。看这些记录片的时候,对于「共同的回忆」,才知道为什么康洪雷拍《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用了四年才「走出阴影」。那些照片上「陌生的」面孔,是被遗忘的面孔;那些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是发生在「亲人」身上的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近代被侵略的战争中,参与抵抗运动的老兵,尤其是抗战老兵,不分党派,都是无比热忱而优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归国的远征军抗战老兵,遭受过长久的不公。对于历史的「细节」,我们总是「健忘」。赵振英老人已经101岁了,他和那些飘荡在缅甸野人山,那些死于「密支那绞肉机」战场的英魂,还能被我们记住多久呢?/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5RkrXb.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