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在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见识俄罗斯国家宝物——钟王

作者:M·辰 #俄罗斯篇(7)#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心脏与象征,是世界五大著名宫殿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莫斯科大公以及历任沙皇的皇宫所在(少数历史时期除外)。现在,它是俄罗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总统府的所在地。 人们说“没到过克里姆林宫就
原标题:在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见识俄罗斯国家宝物——钟王作者:M·辰#俄罗斯篇(7)#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的心脏与象征,是世界五大著名宫殿之一,是俄罗斯历史上莫斯科大公以及历任沙皇的皇宫所在(少数历史时期除外)。现在,它是俄罗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和总统府的所在地。人们说“没到过克里姆林宫就不算到过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拥有俄罗斯最古老璀璨的宫殿建筑群,珍藏有自公元前3000年至近代20世纪俄罗斯历史长河中最瑰丽的国家宝藏。由宫殿建筑群及其藏品所组成的克里姆林宫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奢华的博物馆之一。今天,我们将走进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去见识一件俄罗斯国宝级的历史遗物——钟王。(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未经许可严禁使用)钟王,顾名思义,钟中之王(上图)。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钟,重达200余吨,高6.14米,直径6.6米。应该说,“钟王”最初是有属于自己的名字的,但因命运实在太坎坷,以至在后来九死一生的绳命过程中最终被逼上了钟王的绝路(宝座)从而遗落了自己的真姓大名。这算是因祸得福么?(钟王)“钟王”的前世诞生于戈东诺夫王朝时期(公元1584—1605年)。时任沙皇下令要为“伊凡钟楼(详见#俄罗-6#篇)”铸造一口重量超过1000普特的大钟挂在钟楼上(约合16吨。“普特”为俄沙皇时期重量计量单位)。大钟铸好后先是被挂在一个木质的钟架上,未料想一场猝不及防的大火烧毁了木架,大钟因此掉落损毁。(钟王上的沙皇阿列克谢浅浮雕)之后的沙皇阿列克谢又下令铸造大钟,并为它取了个吉祥之名“报喜钟”,且重量增加至8000普特(约合130吨)。不幸的是,“报喜钟”于1701年重蹈了前任覆辙也葬身于火海。(钟王上的女王安娜一世浅浮雕)1730年,刚刚登基的安娜一世女皇再次下令铸造大钟,这次她将大钟的重量提高到13000普特(超过200吨)。铸造世家出身的俄罗斯著名铸钟工匠伊凡·莫多林被请到了克里姆林宫,这对莫多林来说也是一次从未有过的挑战。大钟的筹造工作于1733年启动,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各项准备工作才算基本就绪,其中包括钟体雕饰的设计以及挖掘铸造坑等。(钟王铭文)1734年夏天,莫多林与工匠们在事先挖好的铸造坑中开始了大钟的浇铸与成型工作。很可惜,由于熔炉发生泄露事故,铸造未能成功。之后,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直到1735年8月莫多林去世,大钟仍未铸就。(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作品,未经许可严禁使用)(钟王上的雕饰)莫多林去世后,他的儿子小莫多林接替了铸造工作。1735年10月25日,铸造新大钟的准备工作全部到位。这一次,不仅在现场专门配备了400名消防员以防火灾发生,并且大主教还为此作了祈祷并亲自点燃了炉火。天哪,成功了!这座重达200余吨、整体装饰精美繁复、具有着典型巴洛克风格、代表了18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造型艺术巅峰水平的“钟王”终于大功告成了。然,钟王虽然浇铸成功,但因为它实在太重了,人们没有办法把它从铸造“坑”里“提”上来,于是它只好继续留在坑里(求拉兄弟一把)。更为悲催的是,两年后克里姆林宫意外失火,烈火烧着了铸造坑上方搭建的木质屋顶。人们在救火的过程中,将水泼到了被烤的通红的钟体上,由于冷却不均匀钟体随即出现一道大裂纹,之后,一块重达11.5吨的碎片从钟体上脱落(上图)。大钟再次报废。之后的100年间,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将“钟王”从铸造坑中“拉”上来,但都没有成功。直到1836年,一位法国建筑师运用起重装置成功将“钟王”吊出并放在了“伊凡钟楼”东侧事先已准备好的砂岩基座上。这一放就是200年,直到今天。钟王不仅以它庞大的体积与重量让世人惊叹,更以它优美的外型与精美的雕饰令世人叹为观止。不过,作为钟王,它从诞生至今竟然从未被敲击过、一声没响过,这不得不说是件憾事……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狐号“走遍世界博物馆”,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馆。谢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GDKdXb.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