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朝天区发展“乡愁”产业 闯出富民新路_香肠_曾家山_腊肉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9日电 (冉金鹭 张安红)青山巍巍,流水潺潺,一方温润的水土造就了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独特的美,乡间的烟火气伴随着袅袅炊烟氤氲而来,锅中的腊肉、香肠更是无数朝天人的独家“乡愁”。 广元市朝天区市民到市场置办腊肉制品。冉

中新网四川新闻12月19日电 (冉金鹭 张安红)青山巍巍,流水潺潺,一方温润的水土造就了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独特的美,乡间的烟火气伴随着袅袅炊烟氤氲而来,锅中的腊肉、香肠更是无数朝天人的独家“乡愁”。

广元市朝天区市民到市场置办腊肉制品。冉金鹭 摄

初冬时节的广元市朝天区临溪乡四新村国伟农场,弥漫着浓郁的腊肉香味。在农场内,腊肉和香肠挂满了竹竿。熏制作坊内,钢架上挂着一排排腌好的生肉,地上放满了柏树枝。经过长期的风干、熏制,这些肉就可通过真空包装,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制作室里,农场员工们正有序地赶制排骨、香肠等腊味产品,为不久后的年货市场提前做好准备。腊肉从开始腌制到销售需要多道工序,随着用工量的增大,也给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每年的中秋节过后,我就到农场来上班了,主要是制作排骨、香肠、烟熏猪脚。”农场员工郑其秀熟练地将炒热的盐均匀地涂抹在肉上,反复揉搓。“在农场上班待遇好,离家也近,三个多月的时间她就能挣到一万多元。”

发展“乡愁”产业,闯出富民新路。据了解,国伟农场成立于2020年7月,以加工和销售曾家山腊肉香肠为主。农场依托曾家山独特的气候、生态、资源、文化等优势,取用当地原生态粮食猪,加工的腊肉香肠采用自然风干、古法熏制等传统方式制作,味道独特鲜美,极具曾家山风味。

广元曾家山一村民屋檐下悬挂着腊肉。冉金鹭 摄

“每年的9月份,我们就开始制作腊肉香肠等产品,今年大概制作10多万斤,目前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进行销售,产值估计能达到300万左右。”农场负责人刘如国介绍,农场实行“农户+农场”的经营模式,把零散的传统手艺制作规范化,扩大经营范围,打造了曾家山腊肉香肠系列产品,并将团队业务在线下线上纵深发展,线下给广元范围各家农特产品店和市场供货,线上通过朋友圈、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经营范围从本地走向了全国各地。截至目前,该农场有固定员工7人,旺季收购生猪和成品腊肉带动周边农户50余户增收。

乡村烟火气息浓厚,腊味飘香。每年进入冬季,朝天城区的各个农贸市场也迎来了腌制腊肉、灌香肠的高峰期。在大中坝农贸市场,人头攒动,猪肉摊位上方均挂起了灌好的香肠。多个香肠加工点前排起了长队,不少市民正在选肉腌腊肉、灌香肠,摊主正在忙碌着绞肉、加料、捆扎等工序,生意十分红火。

“根据顾客的口味,我们可以灌制传统的原味香肠,五香、麻辣、香辣口味的也备受青睐,还可以提供香肠烘干服务。”摊主李明贵说,大雪过后,灌香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从早上7点就开始忙活,一天能灌五六百斤香肠,灌香肠的时间大概会持续到明年二月份。

“不灌点香肠感觉没有年味,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来灌点香肠,除了自己吃,还要给儿子和他的同学寄一些过去,他们年轻人都喜欢家乡的腊味。”市民王素华说。

腊味儿飘香,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朝天区曾家山即将进入滑雪季,曾家山的各个民宿、农家乐的房檐下,也都挂满了香肠、腊肉、腊排骨、腊猪脚等,一阵风拂过,咸香扑鼻。

“今年我们备了一万多斤腊肉,货源十分充足,游客品尝后感觉满意的还可以选择购买带走,自家吃或者做礼物馈赠亲朋好友,都是不错的选择。”曾家镇特色民宿雨田山庄业主李翠英笑着发出邀约,冬季到曾家山,大家不仅能够邂逅绝美的冰雪美景、体验到滑雪戏雪的乐趣,还能品尝到地道的曾家山传统菜品十大碗、鼎锅炖腊猪脚等美食,绝对不虚此行。(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K9Ov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