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馋的表情天哪,不要再让我看到了,馋死了!

近期很期待的一部美食纪录片,明晚就要开播了。无论你吃得多饱,大概看完都会饿得打滚。 三个字就可以道尽我们的期待:陈晓卿。 没有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总导演陈晓卿,为我们带来的纪录片新作《风味人间》。 它满足了我们对一部美食
原标题:天哪,不要再让我看到了,馋死了!近期很期待的一部美食纪录片,明晚就要开播了。无论你吃得多饱,大概看完都会饿得打滚。三个字就可以道尽我们的期待:陈晓卿。没有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总导演陈晓卿,为我们带来的纪录片新作《风味人间》。它满足了我们对一部美食纪录片的预期:制作精良、细节精致、各种美食都被拍得赏心悦目,令人口舌生津。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亮点,就是视野不再局限于中国,而是走向了世界。整个团队花了两年时间调研,跑遍全球六大洲二十多个地区。这不仅是团队的严谨,也保证了素材的丰富。让我们在短短八集里,就能走遍世界,看各种吃不到的美食。像第一集的标题是“山海之间”,顾名思义,就是从山珍讲到海味,加上中外对比,从中国讲到欧洲,实在看得人目不暇接、意犹未尽,恨不得手边放个小本子一直记笔记。大概也是猜透了我们这些观众完全看不够的心思吧!配合《风味人间》,同期由腾讯视频出品的,还有一档名为《风味实验室》的美食清谈节目。所以,如果看完纪录片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大可以打开“风味IP”的其他系列,了解到更多美食背后的故事。据说腾讯视频也准备将“风味”系列打造成中国纪录片的一个长效IP,真是造福观众啊。回到《风味人间》,丰富的内容之外,摄影的创新也是一大看点。早前出的一版预告片里,也列举过这部纪录片用到的各种技术,几乎可以说是将美食上升到“奇观”了。有超微观摄影,让你有种把眼珠贴在食物上的感觉。显微摄影,仿佛回到了实验室,不明觉厉中有一丝饥饿。还有CG效果再现,非常神奇,再现了你的美食破土而出的过程。以及MoCo摄影控制,让镜头围着厨师的神之手快乐飞翔。大家都知道,其实味蕾是很难单纯用画面来传达的。所以早前许多美食纪录片,在试图调动观众的味蕾想象时,会用到各种极具煽动性的音效,加上多个机位,反复烘托美食“亮相”的那个定格瞬间。但《风味人间》的尝试却令人眼前一亮。显微摄影乃至于超微观摄影,这种近乎于奇观的内容,使我们仿佛通过这些镜头,就能尝到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天哪,这是我平时吃的东西吗,太神奇了吧!!!”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记得陈晓卿自己就举过两个例子。通过使用每秒2000帧的高速摄影机,镜头可以捕捉到中餐中最精细的部分:翻炒肚尖和腰花时,空中的汁水怎么缠绕、温度大概是多少,都可以展现出来。在拍螃蟹时,团队同样别出心裁,让蟹肉蘸醋这个简单的动作,变成了酸性物质接触到肉质纤维时的精妙瞬间。螃蟹人人都吃过,但试问谁看到这种显微镜头的时候,不会感同身受、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蟹肉的味道乃至于口感,甚至是流下口水呢!!!当然,技术终究还是要服务内容的,否则就会沦为单纯的炫技了。而在《风味人间》中,这种技术的、视觉呈现上的想象力,也是与它的主题遥相呼应的。没错,《风味人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个富有新意的主题:跳出了“中国”的框架,而将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同样是在第一集《山海之间》中,在介绍完皖南火腿后,镜头一转,突然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中西部小镇。两地气候相似,都是阴冷潮湿、雾气弥漫,才会同样盛产火腿、也会选择用相似的方式来贮藏火腿。生产方式却截然不同:不同于国内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生产,西班牙大多是大规模的流水线工厂制,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确测量、科学控制;而当地少见的传统小作坊,坚持手工制作,则是难见的奢侈品。看到工人推着一辆小车,在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大火腿的幽暗地窖中穿行时,那种整齐划一的宏大感,对我来说是极其震撼的。而对于价格高昂的伊比利亚火腿而言,竟然还有一种职业,是专门负责切片的切片师。看着切片师花样百出地挑动手中一把厨刀,也强烈地感觉到,这已经不再只是“吃”本身了,甚至好像穿越回《堂吉诃德》,是某种中世纪骑士文化的表演。这确实也体现出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国人年夜饭桌上的家常美食,到了西班牙,则变成了盛宴佳肴、食物中的奢侈品和艺术品。而我相信这也是主创在全球调研之后,得出的一大体悟:全世界人民对于美食的选择,常常是不谋而合的。相似的风土、气候,乃至于温度、湿度,都会孕育出相似的美食。但相同的食材,在不同的土壤,又会变成截然不同的菜式和风味。这背后有丰富的经济和文化原因,这是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也正是《风味人间》试图展现给我们的“人间”。因此,你会发现,《山海之间》中大多数人都不是烹饪大师,他们只是生于斯长于斯,会用非常简单的方式来处理食材;而所谓的“烹饪”,也只是为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陈晓卿最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云南的过桥米线。看似大街小巷都常见的食物,制作过程也简单,但唯有对食材有非常高的要求。猪骨汤、剁肉帽子、配菜,都得产自云南本地。甚至于,哪怕这些都能空运出去,也输在了看似最普通、却最为关键的一项食材上,那就是酸浆米粉。听起来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主食,制作过程却有十几道工序,天气差的时候三天才能做好,保质期却只有一天时间。难怪他会说,这些食物是有根的。如果说此前的不少美食纪录片,会让人在看完纪录片之后,立刻有上淘宝下单的冲动;我想,看完《风味人间》之后,我最大的冲动是订一张机票,飞到食物的原产地去。这部纪录片所传达给我的,不仅是“当地美食只有在当地才好吃”,更重要的是,也向我们展示了当地人民独一无二的生存方式。这种人文情怀是很难得的。美食的诞生,对当地人来说更像是一种巧合:牧民四季转场放牧、渔民在风浪中镖旗鱼,这原本只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却在无意中发现了食物的好味道。化“生存”为“生活”,本来也正是依靠这些不经意间的智慧啊。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当地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其实也极为遥远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有四川的一家人,每年为了采笋,要在深山中风餐露宿半个月。但深山中铺天盖地的绿、终年不散的雨雾,也是都市人难以见到的美景。在这一集的片尾,还有另一段很难得的影像,完整记录了台湾一名年轻的镖手是如何在巨大的风浪中镖中一只大旗鱼。天气惨淡,船只摇摆不定,他独自站立在船头,高举手中长镖,神情紧绷,整个场面都令人屏息。看完之后,依然心潮澎湃的我,回家查了资料,反而看到了一则有些悲伤的消息:这种辛苦又危险的镖旗鱼文化,或许也将在20年内成为历史。因此,虽然看似与整集的画风都不太相同,但这段情节反而让我更加坚信纪录片的意义,本身也不只是为如今的观众提供信息,同样也是在为未来的观众留下记录和历史。在逐渐消亡的不仅是镖旗鱼文化,整个农耕时代,都在向我们挥手告别。《山海之间》的主角,也大多都是一些还留在原地、固守传统的老一辈的人。他们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却满脸都是真诚的笑容。但在这一方面,主创的态度却是非常克制的,你几乎很难在其中找到任何煽情,大多只是极为客观的介绍性旁白。毫无疑问,这部纪录片不光是在为观众探索大千世界的美食,也是将美食背后的生活传递给观众,是通过美食来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风味人间,是风味,更是人间。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MKNN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