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遗传病类型并举例公开课|时间、自然、人类与记忆

导演自述: 我出生成长于越南中部高地的一个小城市——邦美蜀,又被称作“永恒的悲伤”。那片土地的广阔形象:起风的道路,街旁的树木,远处的山脉,在我心中依旧栩栩如生。同样永远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缓慢而尖锐的节奏,流淌的时间。 越南邦美蜀 我的
原标题:公开课|时间、自然、人类与记忆导演自述:我出生成长于越南中部高地的一个小城市——邦美蜀,又被称作“永恒的悲伤”。那片土地的广阔形象:起风的道路,街旁的树木,远处的山脉,在我心中依旧栩栩如生。同样永远存在的,是按照自己缓慢而尖锐的节奏,流淌的时间。越南邦美蜀我的电影中,大自然的景象不断出现,这是因为我在很多家乡的真实地点拍摄了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影片。邦美蜀有很多自然景观,包括森林,瀑布,火山和河流。狂野的自然总是神秘的,因此产生无数关于它们自身、及其与人类关联的故事。同时,另一原因是我制作电影只需很低的预算,外景拍摄自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导演新作《树房子》工作照时间也和大自然一样神秘,尤其是当我们想到未来时。也许跟好莱坞科幻电影有关,好似所有⼈对未来都有某种共同的视觉印象:那是⼀个人类生活被机器⼈和机械主宰的冷漠冷酷的世界。事实上,未来是我们并不能预知的事物。未来是一种不确定的可能性,如同空⽩屏幕,我们可以在上⾯投射自己的想象。我试图在我的电影里玩耍未来主义可能性的游戏:将过去和现在的事件重新置入某个不定的未来时间里,在另一个时间里,我也对未来做了假设——可以说是对未来的虚构历史。张明归导演工作照张明归导演工作照张明归导演工作照我的大部分电影都是基于并关于我的个人记忆。就这点,可以说它是对我内心世界的探究。通过拍摄动态影像,我构建了一个与现实相融合的不同世界。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认为我的电影不仅仅是虚构,而更多是纪录。《镜子之城》(短片)剧照《去往森林的某人》剧照《似曾相识》剧照《葫芦园曾何葱郁》剧照《镜子之城》剧照总而言之,我的动态影像形成了一个发现与电影、家庭、外在世界相关的内在自我的过程。童年记忆是我创作的源泉。诗意地说,对我而言,拍电影就是在寻找失落的家园。家是我们记忆的避风港。2017年导演张明归在釜山电影节获得亚洲纪录片AND基金导演简介张明归,1990出生,2008年考入胡志明电影戏剧大学,一年后辍学开始独立电影制作,现为广受关注的越南独立电影人。他至今共拍摄六部短片与两部长片,广泛涉猎剧情、纪录与实验电影。他将电影与录像艺术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活动影像”电影创作理念。2014年,短片《井中的火星》,入选德国奥伯豪森国际电影节和法国克莱蒙费朗国际短片电影节。2016年,首部长篇电影作品《镜子之城》入选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和新加坡国际电影节。2018年,长篇电影新作《树房子》为新加坡、越南、法国、德国四国联合制作,以反数字电影潮流的16毫米胶片拍摄,获得釜山电影节AND亚洲纪录片基金与柏林电影节世界电影基金支持。《镜子之城》剧照7月29日下午,新亚洲影志邀请张明归导演在UCCA尤伦斯为公众带来免费的公开课,回顾放映他的一部长片及六部短片作品,放映之后,张明归导演将会分享他的电影创作初衷与理念、对世界合制的初次尝试和对生活的爱、对电影的爱,新亚洲影志欢迎电影创作者、爱好者届时和张明归导演一起探讨电影世界蕴含的无限可能。公开课前张明归导演的话:《镜子之城》:我一直都觉得《镜子之城》是一部以剧情的形式讲述我家庭的纪录片,所以我父母出现在片中是至关重要而十分自然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在演员表中,我将父母的角色称为“露面”,就是因为我并不觉得他们是演员,是在表演。那只是他们做了必要的露面。片名《镜子之城》取自于马克尔斯的小说《百年孤独》的最后一段。这部小说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这部影片最初的灵感。那段文字是:可是还没有译到最后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跨出房间一步了,因为按照羊皮纸手稿的预言,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一段原始影像》:2012年的雨季时节,我去到越南中部高原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暴雨如注。我坐在屋内,看着窗外的雨景,听到远处嘉莱族语言的回音,我的好奇心慢慢浮现,想要更多了解这块尚未被统治的土地。这片土地包含如此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有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也有关于来到此地并永远改变了一切的陌生人。如果我们可以退回至神话年代,更多知晓那些无需去验证的事实,我们是否应该对这块脆弱的土地有比现在更谨慎的思考和行为?《去往森林的某人》: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拍这段影像,它的确很混乱,是那种我再也无法实现的混乱。这个作品是一种对于我内心个人感受的自发式回应。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它找到了躲避我初衷的方法,从而建立了自己的世界。我在某个特定时刻,也不再是创作者,反而只是这段无法解释的影像的追随者。《似曾相识》:电影的画面(镜头)是如何相互连接?当然有很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遵循叙事结构,此种情况下,画面也不过是像造房子的砖块,很容易被忽视。在《似曾相识》中,我尝试创造另一种画面间的连接方式,如同记忆般抽象。影片中我用到的一种方法是,根据人物的视角来进行画面剪辑。凝视暗示着隐藏的空间,因为这些空间是在画框外的。注意看看不见的东西……《镜子之城》(短片):这部电影在我心中占据一席特殊之地。我拍这部片,是因为我害怕79岁的奶奶不久后就要离开人世。尽管这部电影被认为是虚构的故事,但对我而言,它是真实的记录,或者说是关于我奶奶的脆弱影像的个人档案。而且,拍摄此片时,我发现我奶奶真的是个很棒的演员。《井中的火星》:有次我在报纸上看到越南共产党总书记说,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越南是否会在本世纪末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这条新闻促使我拍了《井中的火星》。时间总是很神秘,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未来。也许跟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有关,好似所有人对未来都有某种共同的视觉印象:那是一个人类生活被机器人和机械统治的冷漠冷酷的世界。在我看来,未来是一种不确定的可能性,如同空白屏幕,我们可以在上面投射自己的想象。在《井中的火星》中,我尝试玩了未来主义可能性的游戏:将过去和现在的时间重新置入某个不定的未来时间里,在另一个时间里我也对未来做了假设-可以说是对未来的虚构历史。《葫芦园曾何葱郁》:“我们如何视觉化别人的记忆?我们如何看到别人在过去看到的事物,那些恐怖的回忆,比如战争杀人的场景,那些当事人都不愿再忆起的画面?我带着这些问题拍了这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我意识到老兵有把他自己从过去所见所感的事物中脱离。现在,他坐在摄影机前,向我讲述他的过去,他成了他自己故事的讲述者。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二次感受到同样的事情。”“新亚洲影志”公开课第一期2018.7.29(周日)16:30-18:30越南导演张明归放映信息2018.7.29(周日)13:00-14:30《镜子之城》14:40-16:20张明归导演短片作品集《一段原始影像》《去往森林的某人》《似曾相识》《井中的火星》《镜子之城》(短片)《葫芦园曾何葱郁》新亚洲影志的公开课以免费的形式、不定期向社会大众开放,邀请亚洲范围内、专于低成本制作的新锐电影导演,集中放映其影像作品,引领观众沉浸于他们的影像世界,由导演分享他们所处的电影环境、自身的电影经历和电影创作过程中的所思、所为、所感、所得,同时,新亚洲影志的公开课与工作坊有机结合,邀请的导演也将担任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的讲师,在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中,以主题讲授的方式,授业解惑。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第一期课程表7.28—8.12关于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的更多详情1.新亚洲影志Vol.1一岁半的新亚洲影志2.新亚洲影志Vol.2新亚洲影志工作坊开班!3.新亚洲影志Vol.3新亚洲影志工作坊“导演周刊”张明归来自火星的越南人4.新亚洲影志Vol.4新亚洲影志工作坊“导演周刊”耿军那个拿金马奖的鹤岗青年5.新亚洲影志Vol.5“为失败的电影而电影”——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第一期五位特邀导师的话6.新亚洲影志工作坊ד中国宋庄”***关于报名***工作坊计划招收1~30人,全部课程费用3000元/人(考虑个别时间因素,也可开放仅报名第一周课程,即7.28周六~8.4周六的内容,费用1500元/人)***交通、食宿、交友、娱乐等个人需求自理,新亚洲影志可在“中国宋庄世界小堡”推荐住处及美食,但或许也会即兴请喝酒,说不定。做自己的电影邮件申请报名报名流程:1、邮件联系娜娜,索取“学员报名表”。2、邮件发回报名资料:填写完整的“学员报名表”+”任意设备、任意拍摄手法,充分表达自我的一段短视频(1-2分钟)。3、资料提交后,支付订金,完成报名预约。更多报名细节咨询,请发邮件给新亚洲影志的娜娜邮箱:nana@nafc.org.cn新亚洲影志(NewAsianFilmmakersCollective)由具有亚洲文化身份认同,爱好并支持文化共享的电影人自然连接、生长而成,联盟中的个体以电影为表达手段,以亚洲文化共性为话语基础,展现亚洲当下的生态文化,求索超越历史地理与政治经济意义上的“亚洲”概念,重塑亚洲精神文化的鲜活形象。联盟鼓励亚洲影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对亚洲多元文化感到认同、好奇或陌生的其他个体,一同参与亚洲电影人的互动、交流,加入亚洲范围的电影策划、合制合拍、技术协作、资源共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W0m5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