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填词的常用修辞方法

展开全文本帖最后由 羽佳蒙汜 于 2018-10-29 21:39 编辑 【填词常遇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夸张、反衬、移就、通感、白描】一、比喻:也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
展开全文本帖最后由羽佳蒙汜于2018-10-2921:39编辑【填词常遇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夸张、反衬、移就、通感、白描】一、比喻:也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1)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2)比喻的种类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①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等都能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如:虚怀若谷、门庭若市、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冷若冰霜等等。②暗喻。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韦庄《菩萨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酒店里像月中嫦娥似的美人正在笑脸迎客,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如霜一样美白、晶莹的手腕。又如: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有的暗喻无此关联词,虽打比方却不明说。如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等。例词: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等等。③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如: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名为写松,实喻王复的品格。又如: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春日的阳光沐浴小草借喻母亲哺育孩子成长。再如明代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石灰吟》: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既是借喻,用煤炭为了苍生的饱暖而不辞辛劳;它更是表白自己为了清白操守而不惜粉身碎骨。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它分两类:一类是用多种比喻来形容一个事物的某个方面。如:苏轼的《百步洪》,形容洪水往下奔泻的那一段就使用多个喻体:有如兔走鹰隼sǔn落,骏马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中连用七种形象来比喻水流之急。另一类是用多种比喻来说明一件事物的各个方面,这在描叙音乐的诗篇中经常见到。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这一系列的比喻,描述了琵琶的声调有轻、重、缓、急之分,且悦耳和谐,绘声绘形,形象可感;也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弹技,使读者对琵琶女平添几分怜悯和几分仰慕。如组词:傲雪呼春(梅)绝俗超群(兰)不争春色,爱弄秋光(菊)不求肥岭,偏恋瘦峰(竹)等等。(3)比喻的作用比喻可以用来写景、抒情、寓理和刻划人物,变平淡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具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YVbD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