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大神原创苟且于“三和壁垒”中的大神,配不上“反抗”一词

作者/慧超 (一) “当大神感觉就是生活轻松了,但是肚子还饿着,每天都特别无聊”。 “挂逼”状态的宋春江说起这段话时,丝毫没有凄惨的模样,语气中,甚至还有一丝丝不明所以的得意。 必须承认,在观看日本NHK的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
原标题:苟且于“三和壁垒”中的大神,配不上“反抗”一词作者/慧超(一)“当大神感觉就是生活轻松了,但是肚子还饿着,每天都特别无聊”。“挂逼”状态的宋春江说起这段话时,丝毫没有凄惨的模样,语气中,甚至还有一丝丝不明所以的得意。必须承认,在观看日本NHK的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薪百元的年轻人们》之前,超超对于“三和大神”的了解和理解,是单薄肤浅的。关于三和那些颇具荒诞色彩的现实故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最初的印象来自于2年前触乐网的一篇文章:《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然后,“三和大神”迅速蹿红成为一种网红标签,它的火爆程度,一度引来了地方政府的清理和整治。“做一天工,阔以玩三天”,是大神们的标准生活状态,他们喜欢工资日结的工作,拿到钱后,便开始享受人生——上网、吃喝,网络赌博,甚至会找价钱低廉的站街女解决一下生理问题。没钱了,就卖行李、卖手机,甚至卖身份证,无可变卖的时候就“撸小贷”,直到自己上了网贷黑名单,一分钱再也借不出来。当生活再一次无以为继的时候,便进入了所谓的“挂逼”状态,网传的三和“挂逼”三件套是:5块钱一碗的挂逼面,2块钱一大瓶的清蓝水,5毛钱一根的红双喜散烟,当然,还有不花一分钱的住宿方式——睡大街。挂逼三件套:挂逼面、大水、散烟当“挂逼”都不可持续时,饿了几天肚子的大神们,才会再一次起身前往三和人才市场,寻找一份工资日结的工作。所以在三和,为了吸引求职者,许多招聘启事上会写明:到了先吃饭。顺着NHK这部关于三和的纪录片,我又连着看了几部记录“三和零工族”的视频纪实。至此我才发现,这些混迹于三和周边,靠日结零工维持生存的青年,并非我曾经通过只言片语了解到的那般凄惨、无助和不幸。一定程度上,成为“三和大神”,与其说是为生活所迫,为命运所逼,不如说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沉沦。他们不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挂逼”,实际上,是这些年轻人主动选择了“挂逼”的生活状态,他们看起来很可怜,但恕我直言,丝毫谈不上不幸。(二)“大神的特征,第一条就是懒,不想干活;第二点就是工钱太低不干,工作太累不干;还有就是几天不吃饭很正常,睡大街。”面对NHK的镜头,“三和大神”宋春江谈起自己的懒惰毫无愧色。即便用最“宽容”的标准来看,混迹于三和周边的这些“挂逼青年”,也是素质极低的劳动者。这里的低素质,并非指这些年轻人的学历、技能和经验。而是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本身。NHK纪录片里的东东,在三和晃荡了2个月之后,仍没找到心仪的工作,因为他中意的工作,是既要日结,又要高薪,还要不倒班,更要轻松……东东最终找到了一份奶茶店店员的工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份轻松又日结的工作,他仍然只干了几天便再一次辞职了。找工作-领工资-辞职-上网赌博花光钱财-再找工作,仿佛成了这些三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在网易新闻的一篇报道中,一位三和零工族清晨得到一份日结的发传单工作。但他对待这份日结工作,与其说是消极,不如直接形容为“欺诈式打工”:他领到传单之后,不久就找到个垃圾桶扔掉了一部分。然后寻一个阴凉处玩手机、休息、睡觉,当一天无聊的时光再一次被消磨干净,他扔掉了剩余的传单,跑到工头处领了80块工资,上网吧包宿去了——这一天,他连十份传单都没有发出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三和大神”们,为何很难找到一份相对高薪的工作:相对于他们的可怜,无论是工厂老板还是工头、中介等雇主们的感受,应该是“怒其不争”。这是一群连明天都放弃联想的人,他们年纪轻轻,但却对努力工作,升职加薪没有丝毫的愿力,只是想尽快混过这一天,拿到工钱去玩而已。(三)“事情只要你想做,终究是有办法的。因为你没有右手了,你不可能老是怨天怨地嘛”。与“三和大神”成鲜明对比的,是NHK镜头下,同在三和的陈用发,他开了一家名为“左撇子”的早餐店,因为早年一起工伤事故,他不幸失去了整条右臂。但只有一条胳膊的陈用发,却在深圳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结了婚,有了孩子,虽然也有属于自己的苦恼,但面对生活,陈用发的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他想赚更多的钱,以便让自己的宝贝女儿,能有在深圳受教育的机会。陈用发单手剥鸡蛋相对于陈用发以独臂拼出一片天的创业故事,类似宋春江这样的三和年轻人,虽然肢体健全,但在精神上,却早已经残疾。在NHK的镜头里,“三和大神”们无一例外都谈到了“自由”。“日结很自由”,“在三和感觉很自由”,“喜欢比较自由的生活”。没有人不喜欢自由的生活,但和这些“三和大神”们不同的是,大多数人跋涉在生活的坎途上,会逐渐开始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世界上没有毫无妥协的自由,更不存在轻飘飘的,举手便能抓住的自由。恰恰相反,通向自由之路是沉重、疲惫和艰苦的,自由之所以散发出梦幻般的迷人色彩,是因为在其背后,支撑它的是悬梁刺股的学习,是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的工作。然而混迹于三和的年轻人,只想要一种彻底的无拘无束,他们的自由,不过是一种“没有明天的自由”。这种所谓的“自由生活”,坦白讲,只要你愿意放弃,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抵达。(四)在外人眼里,“挂逼”者穷困潦倒、肮脏不堪,生活条件极其恶劣,但最为悲哀的是,作为一群完全有劳动能力,甚至不乏专业技能的青壮年,他们完全有改善自身生活境遇的能力。通过镜头和屏幕所展现的仓促碎片,你可能会觉得“三和大神”们都很悲惨,很羞愧,很痛苦,实际上很多媒体的采访也力图表现这一点。然而在更多镜头和采访中,我却能感受到这些“人生破产者”那种甘于沉沦,自暴自弃的“幸福感”。当一个人除了生命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东西可失去,获得“幸福感”反而是一件比绝大多数人更容易的事情。在一些大神的口中,谈到了社会不公,谈到了自己作为留守儿童的经历。从初中开始便混迹于网吧,以“社会人儿”自居,学生时代,他们调皮捣蛋不努力,很多大神连初中都没有上完便辍学。工作时,他们惯于偷懒摸鱼,能糊弄便糊弄,拿到工钱,亦无非“吃喝嫖赌抽”五字真诀,人生、未来、明天,对这些人而言是虚无缥缈的词汇。大神中,很多人自中学时代起,便从未思考过“责任”二字。NHK的纪录片中,许多大神谈到了想找女朋友结婚的事情。但显然,不会有年轻姑娘愿意选择与这样的男生交往,他们不可能为家庭负责,因为他们甚至不会为自己的明天负责。当然,每当谈论起自己潦倒饥饿贫穷的窘境时,“三和大神”们可以潇洒地吐一个烟圈,将所有的责任推给“不公平的社会”。我当然理解,“留守儿童”们面对的教育环境和成长路径,与城市里中产家庭孩子们是完全迥异的两条路;我也能够认识到,父母的贫穷、短视和对子女教育的“粗放式管理”,往往导致乡村的年轻人重复自己父辈的艰苦命运……但说到底,这些终究不该是一个成年男人,好吃懒做终日依靠网络打发无聊时间的理由。逃离三和,或者说,结束“挂逼”状态的潦倒境遇,找一份辛苦但却能提供稳定收入的工作,对于“三和大神”们而言,一点也不难。他们完全有这个能力,他们也知道自己拥有这个能力。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并不想去那么做。理由是太累、不自由、来钱慢。(五)“三和大神”不是可怜人,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人生路径。他们值不值得你可怜,我不能判断,但我们都能确定的是:无论你对此是同情、可怜还是蔑视、鄙夷,“三和大神”根本不在于你的看法。宋春江说自己“回不去,真的回不去了”,但实际上,他正值壮年,虽然因为赌博和玩游戏,欠了几万块外债,但只要努力工作,几年便可全部还清。他们回不去,问题不在于没了身份证,或者欠了一屁股债,而在于三和冥冥中提供了一道隔绝于现实社会的“隐形壁垒”。他们也上网,玩时下最流行的“吃鸡”游戏,有自己钟爱的网红主播,他们也用4G手机,手机里珍藏电影的女主角早已经从苍老师变成了桃谷绘里香……你和三和大神们交谈,不会有任何时空错乱之感,甚至因为时间和精力过于富裕,他们可能比你知道更多的热点话题和娱乐新闻,我们同处于一条时间线,同处于一片天空下。但其实,你和“三和大神”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这种不同,不仅仅是财富物质层面的悬殊,不仅仅是生活境遇维度的迥异,更在于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选择以及面对生活的愿力。有人说,“三和大神”是当下社会中,以农二代和留守儿童为主的新一代农民工,对愈加严峻的贫富差距和日渐固化的社会阶层,“一种消极无声的反抗”。坦白讲,看完这几部纪录片,至少我个人不这么觉得。沉沦就是沉沦,自甘堕落就是自甘堕落,所谓“消极无声的反抗”,实在是侮辱了“反抗”这个原本严肃的词汇。有些人其实配不上“反抗”这个词。对于一些人,生活刚刚抬起脚,他便顺势趴在地上了,一面喊痛,一面任由泥潭将自己吞噬,还竟然将此称之为“自由的生活。”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ewbADRy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