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2项成果喜获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_诊疗_临床_项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项成果喜获 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祝贺! 3月24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名单。其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等人完成的研究项目 “脓毒症早期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2项成果喜获

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祝贺!

3月24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项目名单。其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等人完成的研究项目 “脓毒症早期预警和精准化诊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等人完成的 “通过程序化人工耳蜗手术及毛细胞再生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项目,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01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脓毒症早期预警和精准化诊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

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脓毒症早期预警和精准化诊疗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

主要完成人:

杨毅、谢剑锋、刘松桥、刘玲、郭凤梅、黄英姿、刘澄玉、徐静媛、薛明、 常炜、彭菲、邱海波

项目背景

项目简介

针对上述关键问题,项目组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资助下进行深入研究,从明确脓毒症流行病学特点入手,建立早期预警和诊断方法,创立脓毒症的精准化治疗方案,全链条构建脓毒症早期预警和精准化诊疗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

探明我国 ICU内脓毒症相关的

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现状

01

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明确了 ICU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现状,进一步通过回顾性研究明确了ICU内早发和晚发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提高早期抗真菌及细菌药物使用的准确性。

02

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横断面研究明确了VAP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现状,首次提出我国与国外ICU内VAP病原学存在巨大差异。

03

首次通过横断面调查明确了全国范围内ICU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远期预后。

发生发展的诊断工具

01

通过动态获取临床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脓毒症的早期动态预警模型,将脓毒症诊断提前12小时;并构建了 ARDS患者发生 VAP的预警模型。

02

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联合临床常用生物标记物PCT、CRP 作为重症患者脓毒症发生的诊断工具。

03

首次研发基于免疫表型的重症患者脓毒症疾病发展的诊断工具;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基于T细胞亚型-Th2/Th1的动态变化对脓毒症患者进行临床亚型分类。

建立与优化多模态脓毒症精准化

治疗体系

01

联合江苏省CDC并通过二代测序构建病原体早期诊断平台,在全球首次发现了H7N9和H10N3患者病例。

02

优化生物学指标导向的脓毒症抗感染管理策略,明确通过PCT导向的停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3

构建了临床表型导向的精准化治疗体系,包括临床表型导向的液体治疗,Pv-aCO2,乳酸清除率导向的感染性休克复苏治疗,以及灌注导向的精准化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04

推动精准化免疫调控治疗。

创建脓毒症早期预警体系及

同质化诊疗推广平台

01

成功构建床旁重症智能化监测信息系统,脓毒症的实时评估及预警系统。

02

首次在国内建立脓毒症精准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03

率先搭建脓毒症同质化诊疗推广平台。

项目意义

本项目成果显著,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00余篇,其中NEJM 两篇, 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文章共7篇,有4篇文章分别被Lancet Health Digital,CCM,Chest 等国际著名期刊正面述评,多篇文章被脓毒症SSC国际指南进行引用。在项目支持下构建了脓毒症的临床数据库以及国内最大的脓毒症生物样本库。构建脓毒症早期预警和精准化诊疗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已经与10余家中心完成临床全数据链接,实现远程诊疗,并将技术推广至全国29个省、150个地级市 200余个中心,整体提高我国脓毒症的救治水平。

02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通过程序化人工耳蜗手术及毛细胞再生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

获奖名单

项目名称:

通过程序化人工耳蜗手术及毛细胞再生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复旦 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主要完成人:

柴人杰、高下、靳津、钟桂生、李文妍、舒易来、齐洁玉、何水金、唐明亮、 张莎莎、李异媛、程诚、陆玲、陈鑫、贺祖宏

项目简介

耳聋防治是我国面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耳聋人数达到3780 万, 而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耳聋主要由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不可逆损失造成,激活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再生是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有效方法。

本项目针对感应神经性聋治疗这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围绕“再生功能性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重建听觉环路恢复听觉功能”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细胞》等期刊上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38篇,其中2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论文,1篇论文入选《细胞》正刊年度最佳论文。研究成果申报发明专利十余项,已在南京鼓楼医院等十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也获了医药产业关注和投资;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包括两部分研究成果:

1

通过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协同,

调控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性听觉

神经元;制备并优化了新型

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形成了

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方法,但听觉神经元功能的缺失严重影响了疗效。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多种生物材料、电磁刺激等物理因素与免疫调控等生物因素对神经干细胞再生功能性听觉神经元的调控作用。在物理因素调控方面:通过多种生物材料和电、磁刺激的调控促进功能性听觉神经元再生,并以此为基础制备并优化了新型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在生物因素调控方面:开创性的研究了免疫系统对听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其中发表在《细胞》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CD4+T细胞嘌呤合成代谢功能紊乱与慢性应激诱导的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为感音神经性聋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靶点。

本项目开创了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和人工耳蜗植入相结合的全新综合技术体系,同时优化了人工耳蜗植入流程,形成了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研究成果可直接转化为临床产品,目前已在南京鼓楼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应用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2

通过基因治疗调控内耳干细胞再生

功能性毛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聋

本项目系统研究Wnt、FoxG1 等对内耳干细胞增殖分化和再生毛细胞的调控作用和机制;阐明了自噬、Spectrin、FoxG1、mTORC2等关键机制和关键基因对新生毛细胞成熟和存活的调控作用;同时设计并优化了针对内耳干细胞高转染效率的新型腺相关病毒(AAV), 解决了本领域没 有对内耳干细胞高转染效率AAV这一卡脖子难题,新建了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编辑系统和药物递送系统;从而构建了完整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并通过该基因治疗体系来促进内耳干细胞再生毛细胞。成果转化价值3000余万元;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两项。目前该成果由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投资,已成立听力基因治疗公司;复健资本种子轮投资5500万人民币,以该成果研发出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为载体已将6个创新药物推进至不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

03

中华医学科技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卫生部、科技部通过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下设医学科学技术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卫生管理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卫生政策奖及青年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面向全国医药卫生行业设立的科技奖,对提高中国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广和普及先进医学科学技术有积极促进作用,旨在奖励医学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此次评选由中华医学会根据《中华医学科技奖管理办法》(医会科评发[2018]20号)规定,经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并报请中华医学会第26届理事会第8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审议确认,中华医学会决定对92项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进行表彰,授予80个项目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其中 一等奖8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48个。

祝贺!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 程守勤

编排 刘敏

校对 王倩

中大医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全球首例!

品牌助力!2023八大类创新案例征集全面启动!

健康科普·创新案例丨警惕这个“隐形的杀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ZewbZLJYw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