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易被“长新冠”困扰!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女神”?_研究_风险_症状

作者:预防界. 三年新冠疫情好似一场梦,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身体却还记得上一轮感染大潮带来的伤害与折磨, 这些似有还无的身体状况可能就是“长新冠”!多项研究发现[3-4],女性更容易受困于“长新冠”。究竟什么是“长新冠”呢? 一

作者:预防界.

三年新冠疫情好似一场梦,仿佛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身体却还记得上一轮感染大潮带来的伤害与折磨, 这些似有还无的身体状况可能就是“长新冠”!多项研究发现[3-4],女性更容易受困于“长新冠”。究竟什么是“长新冠”呢?

一、什么是“长新冠”?包括哪些症状?

世卫(WHO)[1]指出,有些COVID-19患者能够彻底痊愈,但大家不知道的是,10人中便有1~2人在病愈后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中长期影响[1]。这些中长期影响统称为“COVID-19长期影响”, 简称“长新冠”(Long COVID),是一种以初次感染后 12 周以上持续或发展归因于 COVID-19 的症状(通常包括极度疲劳、呼吸困难和肌肉无力)为特征的综合症 。最常见的症状如下图所示[2]。

图1长新冠症状占比[2]

二、女性更容易受困“长新冠”

一项探寻新冠后遗症和“长新冠”综合症性别差异的综述研究发现[3],长新冠综合症(症状发作后>4周)中,女性与男性相比,有显著差异, 女性在精神病/情绪,耳鼻喉科(嗅觉味觉改变)等方面“长新冠风险更高”。

图2 女性和男性患者长新冠的森林图谱[3]

2022年发表在《JAMA》上的另一项重磅研究[4],数据来源是各国已发表的44篇后遗症“长新冠”研究论文、10项各国协作研究结果,以及两个美国的电子病历数据库,覆盖人群超过120万人。该模型研究估计,在2020年和2021年新冠感染急性期幸存的有症状感染者中,6.2% 的人在感染后三个月经历了3种“长新冠”症状群中的至少一种。(持续疲劳伴身体疼痛或情绪波动;认知问题; 或持续的呼吸系统问题),新冠感染而住院的患者中,这个比例为27.5%, 而ICU患者比例高达43.1%。研究同样发现,“长新冠”的发生率呈现出性别和年龄差异,20岁及以上人群中,女性3种“长新冠”症状群风险都更高。

图3 2020-2021年有症状的新冠感染后幸存者出现长新冠症状的比例

三、摆脱“长新冠”阴影到底要多久?

全球笼罩在“长新冠”阴影之下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女性更多见。这么多备受“长新冠”摧残的女性,到底多久才能摆脱它的阴影呢?世卫组织(WHO)指出[1],很难预测某患者的“长新冠”会持续多久。目前的研究表明,新冠感染后,患者可能会经历数周到数月的遗留症状,这些情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

“长新冠”持续时间和新冠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前文提到的JAMA发表的论文显示[4],住院患者中“长新冠”的平均持续的时间为9个月,在非住院患者中为4个月。感染新冠12个月后,还有0.9%的患者有“长新冠”症状,其中ICU患者为20.5%,住院患者则为11.1%,而非住院患者仅0.7%。

四、阳康后仍有重复感染风险并增加长新冠几率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新冠”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到了低水平流行阶段。随着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毒株流行,再次感染的安全窗口可能会缩短,重复感染也会增加“长新冠”风险。

一项针对美国退伍军人的研究显示[5],与未发生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感染急性期和急性期后的死亡、住院和“长新冠”造成的健康后果的风险。研究纳入人群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超过63岁。研究队列中合并有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比例很高。如图4所示,重复感染导致全因死亡(不论原因,只要是感染新冠后6个月内的死亡,都算在内)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这些风险在感染急性期最为明显,且在急性期后6个月仍持续存在。

图4 发生再感染与未发生再感染人群的后遗症风险和疾病负担[5]

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以心血管病为例,1次新冠感染风险增加约60%,2次增加200%,3次或3次以上增加380%!

虽然这项研究中纳入的女性仅占10.3%,但女性研究对象有58万人之多。这项研究无疑提示我们,必须减少重复感染,否则“长新冠”的阴影可能挥之不去,对广大女性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降低女性长新冠的风险

接种疫苗是最好的方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一项系统综述[6],研究新冠疫苗接种和“长新冠”之间的关系。文献检索截止2022年6月20日。其中6项研究(n=17,256,654人)分析了感染前接种新冠疫苗对“长新冠”的影响。主要涉及mRNA疫苗和腺病毒疫苗,相关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印度。这6项研究均提示,新冠疫苗接种与降低“长新冠”风险或几率有关;初步证据表明(仅基于两项研究),两剂疫苗比一剂疫苗更有效;其中一项研究显示,与强生疫苗Ad26COV2.S相比,两种mRNA疫苗在降低“长新冠”风险方面更有效。

另一项以色列疫苗接种和“长新冠”相关性的横断面研究发现[7],接种2剂或以上的mRNA疫苗与大多数常见的“长新冠”症状风险降低相关;接种过2剂次疫苗的个体比未接种疫苗的个体报告任何一种症状(乏力、头痛、四肢无力、持续性肌肉疼痛)的可能性分别低62 %、50 %、62 %和66 % 。

另一项在知名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的研究结果提示[8],阳康后接种疫苗可以降低“长新冠”发病率。新冠感染康复者在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后,持续至少12周的“长新冠”症状的几率平均下降了13%;接种第二剂疫苗,可使长新冠的发生几率进一步降低9%;在此之后,至少在67天的中位随访中,情况持续改善。研究证明[8],新冠疫苗接种能降低接种疫苗时已持续存在的症状延长的风险,或者已接种疫苗发生突破性感染者形成持续症状的风险,此外还可通过减少感染及感染后传播病毒的风险减少人群中“长新冠”的发病率。

世卫(WHO)也指出,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是重要的保护自己不受“长新冠”影响的措施[1]。今年2月20日,世卫组织(WHO)在《新冠变异株疫苗的良好实践声明》[9]中,明确推荐使用异源加强,目前针对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二价mRNA疫苗保护效果更好。

目前,全球广泛接种的一款二价mRNA疫苗“BNT162b2”已于2022年12月20日正式在中国香港成功注册, 且是香港主流的加强针,截止目前,二价mRNA疫苗在香港已累计接种超46万剂。2023年1月8日香港和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已有不少内地居民前往香港接种二价mRNA疫苗。同时,澳门特区政府新冠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10]也呼吁,为提高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接种加强剂时选用二价mRNA疫苗。

女性是职场勇敢的“追光者”,更是家庭温暖的“避风港”,既往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年时间中,广大女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女神节”这个专为广大女性设立的节日里,我们呼吁大家关爱女性,关注“长新冠”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让我们的“女神”都能及时接种更有保护作用的新冠疫苗。

祝所有女神眼里有光,美丽健康,活得漂亮!

参考文献:

1.WHO website.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COVID-19长期影响https://www.who.int/zh/news-room/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post-covid-19-condition Accessed on 7 March 2023

2.Carfì A, Bernabei R, Landi F; Gemelli Against COVID-19 Post-Acute Care Study Group. Persistent Symptoms in Patients After Acute COVID-19. JAMA. 2020 Aug 11;324(6):603-605. doi: 10.1001/jama.2020.12603. PMID: 32644129; PMCID: PMC7349096.

3.Sylvester SV, Rusu R,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sequelae from COVID-19 infection and in long COVID syndrome: a review. Curr Med Res Opin. 2022 Aug;38(8):1391-1399. doi: 10.1080/03007995.2022.2081454.

4.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Long COVID Collaborators. Estimated Global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Persistent Fatigue, Cognitive, and Respiratory Symptom Clusters Following Symptomatic COVID-19 in 2020 and 2021. JAMA. 2022;328(16):1604–1615. doi:10.1001/jama.2022.18931

5.Bowe, B., Xie, Y. & Al-Aly, Z. 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Nat Med 28, 2398–240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051-3

6.Notarte KI, Catahay JA, et al. Impact of COVID-19 vaccination on the risk of developing long-COVID and on existing long-COVI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EClinicalMedicine. 2022 Aug 27;53:101624. doi: 10.1016/j.eclinm.2022.101624. PMID: 36051247; PMCID: PMC9417563.

7.Kuodi, P., Gorelik, Y., Zayyad,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BNT162b2 vaccination and reported incidence of post-COVID-19 symptoms: cross-sectional study 2020-21, Israel. npj Vaccines 7, 101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41-022-00526-5

8.Ayoubkhani D, Bermingham C, et al. Trajectory of long covid symptoms after covid-19 vaccination: community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22 May 18;377:e069676. doi: 10.1136/bmj-2021-069676.

9.https://www.who.int/news/item/20-02-2023-updated-good-practice-statement-on-the-use-of-variant-containing-covid-19-vaccines. Accessed on 7 Mar 2023

10.和讯新闻. 澳门官方强烈建议接种mRNA二价疫苗,21日起简化新冠疫苗接种流程[2023-02-20] http://news.hexun.com/2023-02-20/207825271.html

校稿| Gddra 编审 | Hide / Blue sea

编辑 设计 | Alice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ZY1b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