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class茶文化与中国书法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灵书道”邂逅更多精彩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原标题:茶文化与中国书法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灵书道”邂逅更多精彩内容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而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在六世纪和七世纪就开始通过陆路和海路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西汉时期,经丝绸之路流入中亚和西亚。唐代、又经“茶马古道”传到印度、尼泊尔等南亚地区。明清时代,中国开始与欧美各国进行海上茶叶贸易。直到17世纪的欧洲,中国茶还是非王公贵族不能饮的奢侈品。中国在茶业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陆羽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融入儒、道、佛思想,使饮茶上升到一种精神享受。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与茶有关的诗就有四百余首,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不仅如此,茶文化还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中。关于茶的经典书法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请欣赏以下书法作品。1.怀素《苦笋帖》释文:“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白。”《苦笋帖》又名《乞茶帖》,其中,“苦笋”是一种蔬菜。古时湘一带多有食用。“茗”:茶芽也。即茶树的嫩芽,早采为“茶”,晚采为“茗”。后泛指茶。《苦笋帖》为绢本墨迹,两行十四字。书法俊健,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此卷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2.米芾《苕溪诗卷》《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件代表作。诗中记述了他受到朋友的热情款待,每天酒肴不断,一次,米芾身体不适,便以茶代酒,事后作了这首诗。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单国强撰稿)3.文徵明茶具十咏图轴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文徵明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此卷作于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文徵明时年65岁。右下钤“徵仲父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陶静撰稿)下图为局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N6Nb5en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