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过桥盆景图片橄榄大师|《鼎边偶寄·过桥》作者:江礼旸

----- 本专题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 有几年,我为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干点活,每个月要去二、三次。每次,我先在底楼吃碗焖蹄面,然后乘梯到三楼包房,等老板过来碰头。为啥要先在楼下吃碗焖蹄面,就是要让烫面将肉油烫去,结果,肉、面、
原标题:橄榄大师|《鼎边偶寄·过桥》作者:江礼旸-----本专题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有几年,我为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干点活,每个月要去二、三次。每次,我先在底楼吃碗焖蹄面,然后乘梯到三楼包房,等老板过来碰头。为啥要先在楼下吃碗焖蹄面,就是要让烫面将肉油烫去,结果,肉、面、汤都好吃。排队买好票,在面锅旁等师傅下好面,烫烫地盛在焖蹄上。这时,服务员往往会走过来:“爷爷去坐好,面好了我会端过来。”可惜多数场合,端过来的是一碗不太烫的面,还有碟子里一块冰冻的焖蹄。真是哭笑不得。她觉得过桥是服务规程中之必须。其实,这里无须过桥,越烫越好。但心里挖塞管挖塞,一会见了老板还不能讲。万一老板对她处分,我岂非罪莫大焉?!旧时,上海麦根路(今之淮安路)上有家一开间门面的“杨同兴”清真牛肉馆,以电车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因为犹太籍富商哈同嫌途经哈同花园的“英商三路电车”吵醒他老婆的清梦,遂令电车在石门路转弯。此地便成了三路电车终点站,司售人员交接班就在此进行,无论黎明、白天、深夜,这里都十分热闹。电车工人上、下班,或中途“果腹”,以及点清铜板“交账”之后饱餐一顿,均在杨同兴进行,生意十分兴旺,遂迁至对面新闸路上,成为较大的舖面。杨同新的特色有水饺、包子、红烧及干切牛肉,还有四季常新的牛肉丝炒浇面,以芹菜、洋葱、黄芽菜和牛肉丝现炒,每份还附送辣酱和醋各一小碟。吃客欲小酌,就拿桌上空的洋铁皮香烟罐去隔壁酒店現沽,吃喝既毕,便将剩菜倒在面上,稀里呼噜吃个痛快,这就是典型的“过桥”。大家耳熟能详的云南过桥米线,是用“烫伤心”的鸡汤,将米线和鱼片、鸡片……一应配料烫熟。不过,那倒是没有先将配料用以喝酒的,因为鸡片、鱼片均是生料,唯切得绝薄,全靠鸡汤烫熟。也许是最早用“过桥”一词的《扬州画舫录》云:“城内食肆多附于面馆,面有大连、中碗、重二之分,冬用满汤,谓之大连;夏用半汤,谓之过桥。”这是说,夏天只用半汤,面条露出一半,像座桥,遂有此名。过桥是一样好东西。最简单的吃面,吃出了节奏,吃出了仪式感。但怎么吃,还得细细思量。有时,过桥可以一浇两吃,先下酒,后佐面。但也不是有浇头就要过桥。因地置宜为好。作者:江礼旸-----本专题内容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n4egr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