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在这个时代,歌曲的Hook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新仔 Hook这个词,知道很久了,但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直到半年前看到两位大佬提到Hook,一位是MJ的前御用制作人昆西·琼斯,他批评现在的流行歌只有hook,没有歌;一位是林俊杰的前御用制作人许环良,他说,华人听众只要hook好就够了。
原标题:在这个时代,歌曲的Hook为什么越来越重要?新仔Hook这个词,知道很久了,但一直没有特别关注,直到半年前看到两位大佬提到Hook,一位是MJ的前御用制作人昆西·琼斯,他批评现在的流行歌只有hook,没有歌;一位是林俊杰的前御用制作人许环良,他说,华人听众只要hook好就够了。另外,邓紫棋最近也让hook成为一个话题,她在某节目上对一个选手说,我要为你唱hook。看起来,Hook好像很重要的样子,那么,到底什么是hook?为什么hook越来越重要呢?今天想跟大家简单聊聊。先来聊聊什么是hook。在邓紫棋参加的那个节目中,hook被翻译成“副歌”。这个翻译值得商榷,此话怎讲?请往下看。Hook通常出现在副歌的位置,但hook并不是副歌。Hook的原意是“钩子”,引申开来,在音乐上,hook指的是一首歌曲中最能钩人的部分。UrbanDictionary上最受欢迎的定义:歌曲中容易记住的吸引听众的部分,未必是副歌(原文中的chrous应该是chorus),仅供参考。在歌曲中,最吸引人的、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通常是副歌,不过,也并不是整段副歌都很吸引人。副歌虽然表现的是整首歌的情感升华,但真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只是一小段乐句,这一小段就是hook。比如像JamesBlunt的《You\'reBeautiful》,副歌是“You\'rebeautifulYou\'rebeautiful,You\'rebeautifulit\'strue,Isawyourfaceinacrowdedplace,AndIdon\'tknowwhattodo,’CauseI\'llneverbewithyou”。但hook通常认为只是“You\'rebeautifulYou\'rebeautiful,You\'rebeautifulit\'strue”。也有很多hook并不在副歌。比如Beatles的《AcrosstheUniverse》,hook是歌曲开头的吉他前奏里的一段重复演奏的乐句。(微信音频里没有Beatles的版本,借用一下Rufus的版本,都差不多,就是前面十几秒里吉他来切分的部分)Coldplay的《Clocks》(hook是前奏里钢琴riff),《WeCan\'tStop》的hook则在衔接主副歌的“桥”(Bridget)上:“Soladadadiweliketoparty”。《HeyJude》的hook则是歌曲后半段“NaNaNa”。就算是在很多说唱歌曲中,hook似乎是“副歌”,但实际上,说唱的“副歌”跟普通流行歌曲的“副歌”可能并不是一回事。我们把流行歌曲中的chorus称为“副歌”,但其实,在一般的流行歌曲的结构中,chorus承载的是情绪升华的功能(也就是所谓“高潮部分”),也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部分。但在说唱歌曲中,Hook的功能是通过简单重复的唱段来“钩”引听众。歌曲真正的“主体”是Rap部分。Hook可以是原唱,也可以是采样,并不会影响Rap。比如姆爷最好的一首歌《Stan》,里面的Hook就是采样自Dido的《ThankYou》。没有这段Hook,光姆爷自己Rap,这首歌也能成立,但Hook在这首歌里确实非常钩人。这么说来,说是“副歌”好像也没错,确实是副属的歌。。但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很容易产生认知混乱,都是副歌,你告诉我说不一样?所以,个人不建议把hook翻译成“副歌”。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hook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要呢?甚至重要到昆西·琼斯老爷子会急眼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传播上,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渠道的去中心化、碎片化,社交网络成为重要的传播渠道。关于这一点,我之前在《普通人为什么Get不到吴亦凡的歌?》聊过一次。Anyway,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音乐更容易以“碎片”的形式被受众get到,而在林林总总的碎片中,hook无疑有着天然的优势。Hook本身就是“碎片”,而且是歌曲中最吸引人的“碎片”,所以,在社交网络上,受众get到一首歌的时候,首先get到的通常是歌曲中的hook。Hook也常常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素材,并由此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于是,创作者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按照社交网络上的“爆款”来创作。其中也不乏主动迎合的创作。不管怎样,在当下的传播环境下,流行音乐的创作难免会收到影响,从结构到内容,都会逐渐社交化(比如多次简单重复)。早几年的中国神曲风潮就是类似创作思维的结果。神曲创作,就是hook的拼贴,尽管这种简单粗暴的拼贴已经被受众唾弃,《小苹果》式的舞曲已经几乎销声匿迹(所谓销声匿迹指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指很难再在社交网络上热传了),但我们从一些社交网络上的热门歌曲中,仍然可以比较明显的听出Hook所在。比如今年的短视频平台上的热门歌曲《学猫叫》(歌手是小潘潘和小峰峰),就带有非常明显且容易传播的hook。《学猫叫》是一个非常典型的Hook带动歌曲传播的例子。在短视频平台上,大家听到的都是歌曲里的hook。(“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正是在“一起喵喵喵喵喵”之下,用户记住、喜欢并分享,歌曲随着用户的分享传播开去,也就带动了歌曲的传播。甚至传到海峡对岸去了。在国外,前两年大热的创作者/制作人PharrellWilliams创作的热门金曲(包括参与创作),也胜在hook病毒性强——朗朗上口的旋律加上感染力很强的节拍。比如《GetLucky》,除了主歌和中间串联的桥段,Hook非常明显,而且占据时间很长,后半段几乎就是hook不断重复。(Riff说是hook也可以)也难怪昆西老爷子会觉得现在的歌曲都是hook,他们那代人是不会这么写歌的,会格外讲究主歌和副歌的相互呼应和情绪的起承转合。话说回来,每一代人有自己写歌的“逻辑”,现代流行音乐开创早期“锡盘巷(TinPanAlley)时代”的歌曲创作跟昆西老爷子那代也不一样。我不认为这里面有对错问题,流行音乐始终反映的是时代特征。而本文只是尝试简单分析一个现象,同时帮助大家来理解什么是Hook。音乐微百科:Hook是什么?-完-本文仅在新音乐产业观察发布,不授权转载,任何非新观渠道发布均为侵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M0xa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