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性格汉学||看俄罗斯人谈论宋代诗词

中国最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刘勰的《文心雕龙》开篇《原道》阐述了许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意识中的基本观念,即人文根源于宇宙自然之道,其实质特点也从中得以体现。书中有专章讲述永恒运动演变的文学的特征,分析“通变”(继承与革新)原则,明确文
原标题:汉学||看俄罗斯人谈论宋代诗词中国最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刘勰的《文心雕龙》开篇《原道》阐述了许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意识中的基本观念,即人文根源于宇宙自然之道,其实质特点也从中得以体现。书中有专章讲述永恒运动演变的文学的特征,分析“通变”(继承与革新)原则,明确文学“通变”的复杂特点。刘勰和他的许多前辈一样,除了主张绝对先验之源对文学创作的作用外,甚至特别强调文学演变受制于社会状况。《时序》开篇断言:“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宋朝时,国内普遍的文化热潮引起了中国名流雅士探秘诗词创作的传统兴趣,他们愈加敏锐地重视诗词的发展路径,亦通过新的美学批评体裁“诗话”论及诸如唐代和当时各种有影响的、著名的诗词流派。吕本中(1084—1145)的一本有名的文集已经以“宗派”概念命名,其意与“流派”和“派别”相近。清朝时在收集和保护宋代诗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有吴之振、吴自牧、吕留良编选的《宋诗钞》和《宋诗百一钞》。编选者认为:“尝鼎一脔”和“窥豹一斑”即可看出宋代诗词的宗派。毛晋的《宋六十名家词》、朱祖谋的《彊村丛书》和王鹏运的《四印斋所刻词》最为有名。吴之振在《宋诗钞·序》中说:“自嘉隆以还,言诗家尊唐而黜宋。宋人集覆瓿糊壁,弃之若不克尽。故今日蒐购最难得,黜宋诗者日腐,此未见宋诗也。”《宋诗钞》“是一部复兴宋诗的重要文献”。除此其他重要的影响,以往诗集中,文人读者习惯的导言促成了“诗话”体裁的繁盛。显然,此类论作的数量在当时已六百有余,其特点是试图从理论上对于创作过程进行探讨,系统全面地分析诗词作品,针对一些诗词创作观进行集中地评论。诗话的作者们以13世纪末严羽著名的论著《沧浪诗话》中给出的规范和标准,划分宋诗流派。严羽(《沧浪诗话》)提出要考虑诗作中立志的高度,以及哪些古籍被辑选为典范。对于禅宗信徒重要的原则是:诗人的“妙悟”程度。严羽指出诗的九类风格及其主要品质,但同时也强调:“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严羽用专章说明如何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划分特殊的诗人群体、诗文风格,例如,“建安(196—220)体”“永明(483—493)体”等等。另一原则则是诗词巨匠的个性、诗词品味和创作风格,譬如“李长吉体”(李贺,790—816)和“杜牧之体”(杜牧,803—853)。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知名专家郭绍虞指出,其中“不同范畴混杂在一起——‘体’‘格’‘法’,因此读者不能轻易地获得清晰的概念。由此,明清时期对诗歌的探讨尽管也遵循着先前严羽的见解,但是这些探讨的脉络更加清晰,并没有陷入类似的概念混乱”。但或许现代学者对宋代作者太过严苛了,到目前为止,各国的文学理论中并未有统一的派系概念的著作,有时候这些概念还被混同于艺术手法或者风格、混同于文学学派或派别。在《中国诗学史纲》中,余荩指出:“论诗而产生理论与创作的派系,始于宋代……诗论流派的出现,说明论诗从个体性演进到集团性,说明某种理论已自成体系,它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创作风貌,同时又会对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严羽凭藉其开创的诗体确立学说将宋诗划分为七种风格,并以诗词主将的名字命名,即: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王荆公体、邵康节体、陈简斋体、杨诚斋体。清代完成了标准体系的构建,总体上为论说某种流派的文学演变过程奠定了基础。这一坐标系的确定包括了公认的艺术手法中共同的语言特性、审美旨归的相似性、唐代某一时期或者唐代某位权威的诗词大师的诗词取向和诗品、宋代独特诗风者的出现、精神和创作意识相近并且友情密切的诗人群体的学养、不同流派和诗词作品中观点和创作实践的对立。人们可以注意到,各种派系对待宋代最重要的社会问题的态度是相似的,但是应该指出,占据首位的首先是诗品和诗体,而非内容特色。由于欧洲在近代才出现文学流派,我们自然无法全面揭示中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征,意即作为发布纲领声明或者重要的原则地位的审美共同体一员所具有的清晰的认识。显然应该考虑到,宋代诗词派系受制于历史时代,其特点形成于中华文明和文学发展的传统属性。与中世纪欧洲各国情况相比,这一特点中包含了很大的世界观的自由,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表现为复杂的三教合一的儒释道思想观念体系结构可以相互改变。诗人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生活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精神面貌,诗人在诗中自由地表现自己心理和情感的变化状态,唱和令其激动的诗题。具体诗人与派系的关系特点和因缘在此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取决于友情,可以接受相近的诗品诗风。因此无论是宋代还是此后的文学家,都自由地依赖着这个或那个学派的经验,也可以在某时再站到别人的审美立场上。譬如,大诗人陆游(1125—1210)45岁以前受到江西诗派创作原则的强烈影响,后来他果断地毁掉了他们的很多诗作,只留下大约150首。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杨万里(1127—1206)烧掉了他35岁之前所作的所有江西诗派风格的诗作,开始创立自己的诗风。人的因素在清代划分派系的标准中独具魅力,“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的观点在社会中盛行。清代大学者、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坚信:“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而宋代因为书板印刷术的大发展,以往朝代和当朝诗人的文集得以广泛传播。文人们都清楚地了解其他人的创作,他们各有自己的偏爱,因此有时是有意识、有时则是客观地形成了各个派系。宋代文人和普通的诗评者都能够出版单一风格的诗集,这个诗集又成为了追随新的诗风者的典范。在1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诗人杨亿(974—1020)编选了《西昆酬唱集》,辑录了17位作者表现其时诗风的248首五言和七言诗。这部诗集的作品词藻雕琢、典丽,诗律考究,精湛地体现出唐代大诗人李商隐(813—858)的诗歌手法和风格。这种诗体盛行了几十年后遭到否定。北宋末期,吕本中辑选的文集奠定了黄庭坚(1045—1105)和其25位追随者的诗派及其创作纲领,江西诗派因此形成。他们将唐代诗人杜甫、韩愈(768—824)、孟郊(751—814)、张籍(768—830)的诗歌技巧奉为圭臬,要求作者博学多才、艺术地师承前代诗文之意之辞。后代诗人亦受此诗派的影响。南宋末年,杭州书商陈起出版了一部诗歌总集《江湖集》,收录了百余位诗人的诗作。题咏浪迹江湖的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是本诗集总的特点。江湖诗派存在了八十来年,直到宋朝末年。诗话作者始终都在审视宋诗与唐诗创作遗产的关系。在他们看来,宋诗或是沿袭某个时期的诗风,或是追随某位大诗人。严羽、方回(1227—1306)、戴表元(1244—1300)的《沧浪诗话》等都认识到,学习白居易是仿效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以社会为题材,形成了“白派”,或者根据诗人的号得名“香山派”。当时这一流派的对立面是“晚唐派”,代表人物崇尚“贾岛(793—865)体”,精益求精、字斟句酌。有些诗人是隐士,有些甚至是佛教僧人。这一流派存在的时间不长,总共五十年左右。首先同大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大师欧阳修(1007—1072)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首先是宋代古文复兴运动,旨在复兴古代儒学的精神价值,解决迫切的标准文字问题。欧阳修和具有相近社会美学观点的文人们客观上建立起来的诗派,对于宋代和后世诗词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欧阳修派尊崇唐代文人大师韩愈的精神和文学遗产,因此这一流派有时也由于韩愈的别称名为“昌黎派”。学者们至今仍然对王安石(1021—1086)的政治变法活动的特性争论不休,但是对于他的美学天赋和诗词贡献却没有任何争议。他的原始诗风为许多诗人所借鉴,诗评家大都认为有必要将其划分为“荆公体”(据其名号)或者“临川派”。苏轼(1036—1101)以其实力、洒脱、过人的才气和禅意、人文情怀、对生活的热爱,长时间地吸引了一批学生和追随者。“东坡派”(据其名号)表现出独有的诗词特点。文学评论家主要依据诗学特性和作品风格划分流派,内容特点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因此,面对北方外族侵略,以高超的诗艺表现对故土的热爱、对普通民众的同情、对淫逸政权谴责的许多南宋大诗人,有时只是基于其创作初始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便被归入了江西诗派。这些诗人的诗作特点确实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被认识并因此被划为独立的流派。大文豪全祖望(1705—1755)写道,建炎(1127—1130)后,诗人陆游(1125—1210)、杨万里(1127—1206)、范成大(1126—1130)给宋诗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清代汪槐堂在厉鹗(1692—1752)所辑《宋诗纪事》的序言中对此也有论及。而作为对南宋末期江西诗派追随者复苏的反叛,又产生了“永嘉四灵派”。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因为其四位诗人都来自于永嘉郡(今浙江),而且每个人的字里都有个“灵”字。四人中以徐照(?—1211)为首,他们四人都寄情山水风光,注重日常生活所感,追求最自然的语言表达。过去,对于宋诗派系可能的图景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这张派系图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文人群体间创作生活不同的客观现实。这些在时空顺序中或者同时完成的诗词,见证着宋代文学的不断发展变化。其次,这些派系划分也是同代人和后世评论家理解宋代诗词世界、理解其存在和发展的见证。再则,对于派系的划分也呈现出文学现象评价中传统的审美旨归和方法。当今宋诗研究者因而完全有可能修正自己的论断,避免错误地认定当时的文学现象和进程。宋代的中国人同传统美学体裁“诗”一样开始确立起新的体裁“词”,且盛极一时。16世纪上半叶张炎率先将词派的划分付诸实践,分出“豪放派”和“婉约派”。宋词史上的这种划分持续了大约五百年,但最近25年来人们开始认为这张派系图无法完整地囊括宋代的不同词派。1999年,刘扬忠在其精彩的原创专著《唐宋词流派史》中,通过对具体的宋词史料的分析揭示出各个词人群体及其相近的思维方式、取向和诗词结构,以此论证其关于成功有效地划分文学流派、再现艺术进程及其规律的重要思想。本文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典诗词论——谢列布里亚科夫汉学论集》ISBN978-7-301-28414-8作者:谢列布里亚科夫著李明滨张冰编选作者简介Е.А.谢列布里亚科夫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方面,在对中俄文学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复杂的语言思想关系进行科学地阐释等诸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世界影响,著述丰厚,其中包括《杜甫评传》(1958)、《陆游的生平与创作》(1973)、《中国十世纪的诗词》(1979)等专著,以及陆游的《入蜀记》(1968)、茅盾的《动摇》(1956)等译作。同时,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汉学家,与中国的俄苏文学翻译界,特别是与著名翻译家曹靖华有着长久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本书收集并译介了以上几方面的代表性文章和评论,将其毕生汉学成就的精华展现了出来。俄罗斯汉学文库本文转自:北大外文学堂艺术的故事(精装本)清华校长赠2017年本科新生——《艺术的故事》推荐理由:在艺术中获得人生乐趣!在艺术中回望历史!作者:(英)贡布里希 著,范景中 译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1vad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