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诗情画意天生绝配

1 《祝福》,陈江帆诗,郭建英绘 刊于《文艺风景》之栏目“诗画舫” 2 《逃难》,洪为济诗,蔡若虹绘 刊于《漫画漫话》 3 《灯下》,侯汝华诗,胡考绘 《烟卷之我》,苏凤诗,陆志庠绘 刊于《六艺》 4 《过年》,徐公式诗 刊于《天地人
原标题:诗情画意天生绝配1《祝福》,陈江帆诗,郭建英绘刊于《文艺风景》之栏目“诗画舫”2《逃难》,洪为济诗,蔡若虹绘刊于《漫画漫话》3《灯下》,侯汝华诗,胡考绘《烟卷之我》,苏凤诗,陆志庠绘刊于《六艺》4《过年》,徐公式诗刊于《天地人》5《磨坊曲》,甘永柏诗刊于《天地人》6《夜吗!》,臧克家诗,黄永玉绘刊于《诗创造》7《车站送别》,布罗诗刊于《歌与画》民国文学期刊中,“诗画配”是一个常见栏目。中国诗画配艺术,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画家顾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晋史》)诗画配,诗深化了画的内涵,画展现了诗的韵味。1934年6月创刊的《文艺风景》,有一栏名为“诗画舫”。编者施蛰存说:\"诗画舫\"将为本刊每期的一种特色的附录。中外古今,诗与画好像很有关系的。为企图增加读者对于诗的趣味起见,每期将有一首诗用饰绘(即配画)来精印。”(《编辑室偶记》)创刊号的“诗画舫”单页彩印,加入杂志。诗是现代派诗人陈江帆的《祝福》,“祝福在病着的沙丽”,“沙丽是不健康的,她有近代人的薄命感,惯于和卫生学的禁物妥协:香槟酒和感伤小说。”饰绘者郭建英,线条灵动,笔调温情。病床上的女郎孤独寂寞,画面氤氲着淡淡的哀愁。施蛰存追求有趣味的轻文学,“诗画舫”精致轻倩,又不乏唯美风调。1935年7月《漫画漫话》上,洪为济和蔡若虹的诗画配《逃难》,则带给读者另一世界。“在广漠龟裂的平原上,一大群的人向前走!”这是一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在逃难。孩子哭喊着:“肚子饿得实在难受!”老年人落在最后面。“这里,那里,不能停留”,“这里,那里,工作都没有”。人们陷入无路可走的绝境。画家既全景式地画出逃难的人群,又突出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面部特写,点面映衬,放大了诗的容量。1936年《六艺》创刊号的“诗与画”专栏,一共刊登了五篇诗作,每篇都配有插图。插图作者无一不是名闻海上的漫画大家。侯汝华的《灯下》,从一根白发的回应,得到“温暖的舒适”;苏凤的《烟卷之我》,从一支烟卷,体悟“人间的隐秘”;胡考和陆志庠巧思妙构,分别以一盏油灯、一位女人的头像和一座烟灰碟、一只点燃火柴的手,再现诗意。配画在这里不仅是文字的装饰,更是一种造型的姿态,以视觉语言对短诗内容做再度阐释。1936年3月创刊的《天地人》,主编是诗人徐公式,刊物的一个重要栏目就是诗画配。《睡歌》《过年》《磨坊曲》……华君武、黄苗子、古巴诸家的画作,配以徐公式、甘永柏等人的诗篇,加上别出心裁的版面设计,接连为这个仅出了十期的刊物合奏出一曲美的乐章。《夜吗!》刊发在1948年上海的《诗创造》杂志。臧克家在中国历史转变的关头,揭露了当局的白色恐怖,坚信“人是向上的”,“当身子倒下去的顷刻,你,向永恒站立了起来。”《夜吗!》写一位“丈夫在监牢里,孩子在怀抱里”的女性,浓黑夜空中的点点星光,给了她希望。黄永玉的配画强化了诗的震撼人心的力量。1940年6月,在战时的浙江丽水创刊了《歌与画》,一本歌(诗)与画的集合。布罗的《车站送别》,一幅哥哥送弟弟入伍的木刻配上一首短诗:“弟弟!你为什么半天不开腔?低着头只顾想,舍不得王家小妹,抛不开双亲高堂?王家小妹她说过:打走东洋再拜堂;家里有我,照顾年老爹娘,你只顾放心上战场,多杀几个小东洋!”“哥哥!不想她,也不想家,早想长翅膀,早点到战场。”朴素明快的诗句道出了广大群众面对民族危亡的抗敌心声。诗画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依诗作画,用绘画来表达诗的内涵和意境。二是据画作诗,用诗来描绘画的内容。二者都是画意与诗情的交融。文并供图/林夏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BDgL6Z.html

(0)

相关推荐